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10》中指出:根据诊疗技术的发展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调整护士队伍结构,扭转目前医院临床一线护士缺编的状况;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技术水平要求,将护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次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士的作用。根据医院现有情况实施护士分层分级的使用配置方案的探索已成为当前护理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适应需求、医学模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各级各层护理人员积极性和能动性有着重要意义,现综述如下。

  • 标签: 护士分级 临床护理工作 护理管理工作 工作职责 护理岗位 分层次管理
  • 简介:护理分级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为不同患者实施不同护理的重要依据,医护人员必须通过对住院患者的病情和(或)生活自理能力的客观评估而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分别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4个等级。并根据患者病情及自理能力的变化而随时调整护理级别,使临床护理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护理分级 标准解读 临床应用
  • 简介:对42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疾病程度分级,并给予相对应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药物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运动疗法(呼吸功能松弛训练、关节及肢体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步态训练、言语训练等)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通过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疾病程度分级不同所采取的相应的有效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延缓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缩短了病程,达到了改善预后、延长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 标签: 帕金森病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质量改善主题活动,探讨影响PDA夜间分级护理巡视扫描率的各项因素,针对真因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以提高PDA夜间分级护理巡视扫描率。方法:成立质量改善小组,将2022年1月-6月实施质量改善前数据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7月-2023年1月按照质量改善步骤开展质量改善工作后的数据作为对照组,并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扫描情况。结果:PDA夜间分级护理巡视扫描率明显提升(P<0.05);扫描率由实施前的33.03%提升至84.43%,远超目标值。结论:通过实施质量改善活动能有效提高 PDA 夜间分级护理巡视扫描率。

  • 标签: 品管圈 PDA扫描 分级护理巡视 夜间巡视
  • 简介: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Hunt—Hess分级Ⅲ级及以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病例及护理资料。61例高级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经严格护理后大部分患者Hunt—Hess分级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根据患者的Hunt—Hess分级情况进行有重点的护理,既可以预防动脉瘤再出血,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护理 Hunt—Hess分级
  • 简介:摘要:本文以急诊分级分区分流患者的现状研究为题,重点研究我国急诊分级、分区以及分流患者的现状,并提出所存在的问题,以求更好的解决方式,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急诊 分级 分区 分流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诊疗体系下,社区医院护理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完善,促进护理人员的能力提升。方法:对某社区医院的护理管理进行改革,主要通过规范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了社区护士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改善了社区护士的工作环境、提高了社区护士的业务素质。结论: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是一种值得推广和普及的医疗模式,有利于培养和提升社区护士队伍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诊分级护理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急诊分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伤情评估正确率、分级护理实施正确率、护理满意度、急救时间以及护理人员理论和技能考核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伤情评估正确率、分级护理实施正确率、护理满意度和急救时间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理论和技能考核评分亦显著提高。结论:急诊分级护理可以提高创伤患者的伤情评估正确率、分级护理实施正确率、护理满意度,缩短急救时间,并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 标签: 创伤患者 急诊分级护理 伤情评估 护理满意度 急救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护理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急诊科收诊的1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安全管理模式分诊,观察组实施基于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候诊时间、抢救时间、预检分诊准确率、病死率、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LQ-C30)]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候诊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1),预检分诊准确率、QLQ-C30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基于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胸痛患者分诊中,可有效缩短候诊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

  • 标签: 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 分级分区护理 急性胸痛
  • 简介:摘要:《“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大众健康。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其中,护理安全作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评价指标,直接影响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技术分级准入管理是促进医学技术发展、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制定质量改善策略的可靠方法。我国卫生部已广泛开展医疗技术分级准入管理,而护理技术管理领域尚未制定全面、完善的管理方案。且较成人相比,儿科病房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风险性高、专科性强等特点,极易给患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我国儿科护理技术分级尚处于起步阶段,鲜有相关研究报道,尚未建立明确的标准和规范。

  • 标签: 儿科 护理 分级 指标体系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技能实验室人员分级管理的方法和效果,以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方法根据护理技能实验室工作的特殊性及人员配备,按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工作经验、学历的不同,设置为实验室主任、主任助理、组员三级,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实施分级培训、管理与考核。结果实行分级管理后,实验室教学与管理质量各项指标均优于以前,师生对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提高(P〈0.01),实验技术人员专业能力考核成绩提升(P〈0.01)。结论分级管理方法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效能和实验教学质量。

  • 标签: 专业 护理 实验室人员 护理管理研究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评价护理分级标准及干预措施对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 月1日——2020年10月31日200例老年病科住院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整体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健康状况问卷(PHQ-9)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分级护理住院老年患者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对ICU重症肺炎患儿基础护理工作中运用分级护理模式的价值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到2021年6月期间院内的30例ICU重症肺炎患儿,运用随机分配方式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运用基础护理模式开展对照组的护理工作,在对观察组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运用分级护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长、憋喘缓解时长、咳嗽消失时长、肺啰音消失时长等相关数据信息。结果:观察组整体在体温恢复时长方面、憋喘缓解时长方面、咳嗽消失时长方面、肺啰音消失时长方面的数据信息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分级护理 ICU重症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重症患者施行分级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ICU选择64例重症患者,入组时间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之间,按照硬币法分为两组,32例/组,给予对照组传统护理,观察组施行分级护理管理,将两组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应激性溃疡伴出血、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中枢神经高热)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7.02±1.15)天、机械通气时间(4.32±0.22)天和ICU住院时间(6.12±1.45)天短于对照组,MMSE认知功能评分(27.05±1.22)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重症患者施行分级护理管理具有突出效果,值得使用推广。

  • 标签: ICU 重症 分级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如何将分级护理应用到临床护理管理中,使分级护理发挥有效的作用,方法首先对分级护理的概念要了解,其次是医护人员对我院住院患者32例的病情进行分析,并对其自理能力进行评估,确定不同级别的护理方式,结果分级护理是护理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32例患者根据其护理级别不同分成四组,主要是入院后根据患者的不同级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结论分级护理能更好的满足护理要求,对护理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分级护理 护理制度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疼痛分级护理策略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的骨盆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0:疼痛分级护理)与对照组(30:常规护理),分析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数据对比没有很大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疼痛评分和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采用疼痛分级护理法,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疼痛分级 护理策略 骨盆骨折
  • 简介:摘要:急性创伤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医疗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急诊护理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价急性创伤患者应用急诊分级护理的效果。通过比较实施前后的死亡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探讨了急诊分级护理对急性创伤患者护理的影响。

  • 标签: 急性创伤 急诊分级护理 死亡率 医疗纠纷 患者家属满意度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分级护理,并分析其护理成效。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1 月份至 2019 年 11 月份我院收治的 60 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收治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0 例,实验组 30 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差采用普通护理与分级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照。 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 < 0.05 ) 。 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分级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颅脑外伤 常规治疗 分级护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