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将 T组合复苏应用于极早产儿复苏后对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情况。方法 对我院 2016年 3月至 2018年 10月新出生并且急需复苏的 64例极早产儿进行研究。把这些极早产儿随机分成施行复苏囊复苏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 T组合复苏复苏的研究组。每组均有患者 32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完全缓解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完全缓解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组合复苏应用于极早产儿复苏疗效优越,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明显降低窒息对于极早产儿造成的严重伤害,对极早产儿康复十分有利,并可以有效加快医院床位周转,提高社会收益,造福医院和病人。

  • 标签: T组合复苏器 极早产儿 复苏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T组合复苏应用于极早产儿复苏后对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情况。方法对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新出生并且急需复苏的64例极早产儿进行研究。把这些极早产儿随机分成施行复苏囊复苏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T组合复苏复苏的研究组。每组均有患者32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完全缓解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完全缓解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组合复苏应用于极早产儿复苏疗效优越,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明显降低窒息对于极早产儿造成的严重伤害,对极早产儿康复十分有利,并可以有效加快医院床位周转,提高社会收益,造福医院和病人。

  • 标签: T组合复苏器 极早产儿 复苏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社区的保健水平和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医疗过程所存在的内在风险却往往被人忽略。护理风险是指从事护理工作所具有的并由护士承担的风险,通常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及人身风险等。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也逐渐增高。在护理工作中,影响患者康复因素、工作人员自身健康因素、医院感染危害因素等都可能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为规避护理风险,笔者对护理风险进行了分类,并归纳了相应的管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护理风险 管理 分类 护理工作 医疗技术水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血清高胆红素的分类和发生机制。首先,根据高胆红素的来源,将其分为遗传性高胆红素和获得性高胆红素两类。遗传性高胆红素主要与遗传性疾病相关,包括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和遗传性胆红素转运障碍等。获得性高胆红素则与其他因素引起的溶血、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等有关。接着,本文探讨了高胆红素的发生机制。高胆红素的产生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包括红细胞溶解释放胆红素、肝脏代谢异常导致胆红素积累和胆道阻塞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等。

  • 标签: 血清高胆红素 遗传性高胆红素 获得性高胆红素 溶血 肝脏疾病 胆道梗阻
  • 简介:目的改良垃圾分类箱,以便医务人员能更好地进行医疗废物分类,减少职业暴露。方法采用新式不锈钢垃圾分类箱收集病区的医疗垃圾,比较应用新式不锈钢垃圾分类箱前后医务人员的满意率及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采用新式不锈钢垃圾分类箱后,医务人员满意率提高、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均P〈0.05)。结论新式不锈钢垃圾分类箱实用性强,能更加规范地进行医疗废物分类,减少职业暴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医疗废物 脚踏式 不锈钢垃圾箱
  • 简介:摘要:伴随着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提升,社会持有的护理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趋势,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时,依旧在培养规划、课程设定、实践教学等方面存有缺陷,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基于社会需求针对护理专业人才开展分类培训,可以有效满足社会对护士产生的多元化需求。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尝试分析当前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产生的需求,基于此归纳出当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有的问题,并从课程体系设计、培养方案规划、实践教学等不同层面深入探讨护理专业人才的分类培养策略。

  • 标签: 护理专业 人才分类培养 策略研究
  • 简介:目的探索病房内护理行为的类别属性,为临床护理信息系统中护理行为描述的统一命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研究法,对病房内的护理行为进行观察与记录,根据护理行为属性进行分类与命名,采用连续比较法进行修订直至无分歧。结果护理行为可分为护理技能、感染控制、护理政务及专科特殊护理4类。护理技能包括生活护理、护理技术操作、健康教育与指导、仪器使用、辅助检查、级别护理及护理文书等;感染控制包括清洁、更换、消毒及监测等;护理政务包括简单文书工作、领取收发工作、清点、补充、保养、清洁整理及沟通联系等;专科特殊护理涉及新生儿、精神疾病、特殊疾病、化疗及助产等。结论病房内护理行为繁杂,具有维系病房运转与为患者服务的功能;但绝大部分护理行为属技术层次不高的无偿劳动,其价值无法通过收费机制体现。

  • 标签: 护理行为 护士 实地研究 医院 分类体系
  • 简介:介绍了医疗不良事件相关概念、国内外医疗不良事件分类体系研究进展及医疗不良事件分类标准建立的意义。

  • 标签: 医疗不良事件 分类体系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切口决策树在提高手术室护士评估切口分类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专业培训,随机抽取培训前2015年11月~2016年5月,培训后2016年8月~2017年2月的手术医师的切口分类及手术室护士手术切口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培训后手术室护士的分类得分正确率提高,术后切口感染率降低。结论:应用决策树后,手术室护士的分类得分有很大提高,手术切口决策树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决策树 手术室护士 手术切口分类 应用
  • 简介:分类清洗是消毒供应中心即供应室操作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我院供应室工作中使用的分类清洗标识牌原为长方形[1]。由不锈钢材质做成,并用漆笔在标识牌上手工书写器械包名称,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受自动清洗机高温高湿环境影响,标识牌表面字迹容易模糊或掉色,且无固定结构,需经常在清洗篮内翻找,影响工作效率,标识牌未注明科室,发包前核对后常需更正所属科室,为解决上述问题,我科设计制作了医疗器械分类清洗标识牌,并获得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320829773.1)。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分类清洗 标识牌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患者血液透析过程透析前端输血对透析凝血的影响。方法对14例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重度贫血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行常规血液透析(对照组)与常规血液透析并在透析过程中透析前端输血(观察组)各66例次,观察比较两种情况对透析外观凝血标准、透析血室容量下降率的影响。结果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前端输血对透析凝血影响比常规血液透析不输血时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过程,在透析前端输血存在一定的利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外循环促进凝血的因素等选择合适的输血途径。

  • 标签: 血液透析 输血 透析器 血液凝固
  • 简介:[目的]比较精密输液与普通输液安全性能。[方法]将400例需静脉治疗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精密输液组和普通输液组各200例,观察治疗期间两组病人排气成功率、出现回血、针头堵塞、局部皮肤反应等情况。[结果]精密输液组排气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输液组(P〈0.01);出现回血、针头堵塞、局部皮肤反应等现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输液组(P〈0.01)。[结论]精密输液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且保证了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精密输液器 普通输液器 安全性能 回血 针头堵塞 皮肤反应
  • 简介:目前介入手术结束后,经治医生常规使用纱布及高弹性胶带对其进行加压包扎,患者返回病房后,再对其进行沙袋压迫止血,在临床中这种方法的使用在发生沙袋移位后易造成伤口渗血、血肿的现象,原因是血管介入手术后的穿刺口只有针眼大.

  • 标签: 子母沙袋 介入血管外科 护理
  • 简介:失禁相关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dermatitis,IAD)是指会阴、肛周、臀部甚至腹股沟和大腿内侧皮肤长期被尿液和(或)粪便的侵蚀所造成的炎症和损害[1]。在不同医疗机构中,IAD的患病率为5.6%-50%[1-4]。最新IAD实践原则指出,

  • 标签: 失禁相关性皮炎 评估工具
  • 简介:目的探讨三级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岗位分类分级管理的方法。方法选取护士岗位风险、护士工作量、护理操作技术难度、岗位分类管理综合测评作为评价指标,其中护士岗位风险和岗位分类管理综合测评采用问卷调查法,护士工作量和护理操作技术难度根据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4项指标将临床科室护士岗位分为4类,每一类分为3个级。结论临床护士岗位分类分级管理研究过程科学、严谨,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 标签: 医院管理 护士 岗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