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护士长谦卑型领导行为与护士建言行为的现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17年10-1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260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谦卑型领导量表、建言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长谦卑型领导行为量表总均分为(3.13±0.37)分,护士建言行为总均分为(5.36±0.67)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护士长谦卑型领导行为与护士建言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护士长可通过培养谦卑型领导的领袖特质,有效提升护士建言行为

  • 标签: 护士长 谦卑型领导 护士 建言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传染科护理行为中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以及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我院传染科发生感染危险事故10例护理行为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资料中的危险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该原因做出相应管理对策,对比采取管理对策前后感染危险事故的发生情况。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采取管理措施之后,传染科护理行为中危险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仅为实施管理对策措施前的3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发生危险事故的3例护理行为中,引发危险事故的原因主要为针刺伤、交叉感染以及其他危险事故。结论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发生率相对较高,采取相应管理对策措施后,可有效降低感染危险事故的发生率,全面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关键词传染科护理;感染危险因素;管理对策传染科是临床医学上较为重要的科室之一,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近年来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数量直线上升,这大大加大了传染科医疗人员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负担1。因工作量不断加大,难免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感染危险因素,这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为了减少感染危险因素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临床医学上对该科室护理行为中引发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关原因做了具体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措施,以此来减少感染危险因素的发生率2。本文主要就是探讨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管理对策措施,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传染科护理行为中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以及管理对策。方法:选择 2017年 10月 -2018年 12月,我院传染科发生感染危险事故 10例 护理行为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资料中的危险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该原因做出相应管理对策,对比采取管理对策前后感染危险事故的发生情况。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采取管理措施之后,传染科护理行为中危险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仅为实施管理对策措施前的3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在发生危险事故的 3例护理行为中,引发危险事故的原因主要为针刺伤、交叉感染以及其他危险事故。结论: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发生率相对较高,采取相应管理对策措施后,可有效降低感染危险事故的发生率,全面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关键词】:传染科护理;感染危险因素;管理对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传染科护理行为中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以及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我院传染科发生感染危险事故10例护理行为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资料中的危险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该原因做出相应管理对策,对比采取管理对策前后感染危险事故的发生情况。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采取管理措施之后,传染科护理行为中危险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仅为实施管理对策措施前的3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发生危险事故的3例护理行为中,引发危险事故的原因主要为针刺伤、交叉感染以及其他危险事故。结论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发生率相对较高,采取相应管理对策措施后,可有效降低感染危险事故的发生率,全面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关键词传染科护理;感染危险因素;管理对策传染科是临床医学上较为重要的科室之一,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近年来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数量直线上升,这大大加大了传染科医疗人员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负担1。因工作量不断加大,难免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感染危险因素,这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为了减少感染危险因素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临床医学上对该科室护理行为中引发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关原因做了具体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措施,以此来减少感染危险因素的发生率2。本文主要就是探讨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管理对策措施,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对体检者健康体检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在 2018年 6月 -2019年 7月间,在我院健康体检科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将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 60例体检者作为干预组对象,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 60例常规组进行对比,分析其对体检者健康体检后遵医行为的影响。结果 在护理后,干预组体检者的遵医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体检者,对健康体检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体检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对在我院开展健康体检的人员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在健康体检后其遵医行为依从性显著提高,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 体检者健康体检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对体检者健康体检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6月-2019年7月间,在我院健康体检科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将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60例体检者作为干预组对象,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60例常规组进行对比,分析其对体检者健康体检后遵医行为的影响。结果在护理后,干预组体检者的遵医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体检者,对健康体检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体检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在我院开展健康体检的人员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在健康体检后其遵医行为依从性显著提高,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 体检者健康体检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护理中采用行为管理的作用。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收治的 200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管理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护理环境。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治疗,管理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管理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护理环境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行为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接受护理质量,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行为管理 护理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性别甲亢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60例来我院接受甲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性别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进行分析,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针对性心理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不同性别的甲亢患者心理行为存在各自显著的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甲亢 性别 心理行为 针对性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护理中采用行为管理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管理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护理环境。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治疗,管理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管理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护理环境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行为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接受护理质量,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行为管理 护理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性别甲亢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60例来我院接受甲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性别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进行分析,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针对性心理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不同性别的甲亢患者心理行为存在各自显著的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甲亢 性别 心理行为 针对性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不同性别甲亢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方法 收集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 60例来我院接受甲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性别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进行分析, 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 30 例患者接受针对性心理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 SAS、 SDS、 SF-36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3.33 %,对照组为 80.00 %, P<0.05。结论 不同性别的甲亢患者心理行为存在各自显著的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甲亢 性别 心理行为 针对性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延续护理是针对不同的病患治疗后进行的辅助治疗和护理工作,根据病患的特殊性,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确保病患在任何场所都可以受到合理且不间断的照顾,在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形成合理有效的互动,提高了病患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对病患后期的治疗与健康恢复的情况起到持续改进的作用。方法:我们的调查结果来源于经检查确诊并且治疗出院后的病患之中,共有 100例, 将其排号并进行分组,分别是延续护理进行的干预组以及没有延续护理的对照组。结果:难治性癫痫病患者因其病症的特殊性,会发生病症发作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的情况,并且因其治疗药物比较特殊,会对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为其提供延续护理。结论:经过研究调查得知,延续护理对难治性癫痫症患者遵守医嘱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保障了疾病的治疗效果,更是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既调动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也提高了病患遵守医嘱的行为,改善了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护理 难治性癫痫病患者 遵守医嘱的行为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腺电切术( TURP)后膀胱过度活动症( OAB)实施行为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9月 -2017年 11月收治的 TURP术后 OAB患者 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行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当天及拔管后 14、 30天的 OAB症状评分表( OABSS)评分。结果:观察组再拔除尿管后第 14、 30、 60天的 OAB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症状。

  • 标签: 行为疗法 前列腺电切术后 膀胱过度活动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实施行为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收治的TURP术后OAB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行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当天及拔管后14、30天的OAB症状评分表(OABSS)评分。结果观察组再拔除尿管后第14、30、60天的OAB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症状。

  • 标签: 行为疗法 前列腺电切术后 膀胱过度活动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开展整体护理干预对患者遵医行为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94例为观察目标,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病案号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开展尿毒症血液透析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联合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及心理状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在提升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改善负性心理状况方面具有突出价值,值得开展并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 尿毒症 血液透析 遵医行为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开展整体护理干预对患者遵医行为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 2017年 4月至 2019年 3月期间收治的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 94例为观察目标,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病案号随机分为观察组( 47例)及对照组( 47例),两组患者均开展尿毒症血液透析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联合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及心理状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 SAS及 SDS评分均显著降低( P< 0.05),观察组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在提升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改善负性心理状况方面具有突出价值,值得开展并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 尿毒症 血液透析 遵医行为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群体中应用循证护理对于患者的负性情感及日常行为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的 72 例患者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在患者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手段,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手段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护理效果。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SDS 以及 SAS 评分 以及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护理组患者实际情况 优 于常规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群体中应用循证护理 能够有效缓解 患者的负性情感 ,同时减少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以及 日常 不良 行为 ,因此值得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老年冠心病 负性情感 日常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不良事件与护士认知行为的相关性等相关情况。方法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法律意识和安全管理意识的培养和提升,使其认知行为得到有效改善,真正意义上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使护理不良事件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规避,消除不安全因素。结果在所有100例研究对象中,发现有3例不良事件发生,其发生率达到了3%,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发现,不同年龄阶段、护龄、职称和学历等相关因素影响下的护理人员,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评分上具有十分显著的一些差异,(P<0.05),而不同护龄、职称的护理人员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行为评分上也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据此,通过与之相对应的更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发现,近两年来所接收的心血管内科患者没有出现护理方面的任何问题而导致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也没有相对应的医患纠纷事件,护患关系更和谐良好,该方法意义重大。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指标,对护理质量的高低造成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要进一步提升护士的安全防范行为和认知行为,为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切实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它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护理的基础所在,对于促进医院各项工作正常推进,维护社会治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不良事件 护士认知行为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不良事件与护士认知行为的相关性等相关情况。方法: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法律意识和安全管理意识的培养和提升,使其认知行为得到有效改善,真正意义上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使护理不良事件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规避,消除不安全因素。结果:在所有 100例研究对象中,发现有 3例不良事件发生,其发生率达到了 3%,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发现,不同年龄阶段、护龄、职称和学历等相关因素影响下的护理人员,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评分上具有十分显著的一些差异, (P<0. 05),而不同护龄、职称的护理人员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行为评分上也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 05)。据此,通过与之相对应的更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发现,近两年来所接收的心血管内科患者没有出现护理方面的任何问题而导致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也没有相对应的医患纠纷事件,护患关系更和谐良好,该方法意义重大。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指标,对护理质量的高低造成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要进一步提升护士的安全防范行为和认知行为,为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切实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它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护理的基础所在,对于促进医院各项工作正常推进,维护社会治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不良事件 护士认知行为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遵医行为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 2型糖尿病患者计 84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 n=42)与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实验组( n=42),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遵医行为合格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可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2型糖尿病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