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0名儿科患者,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加入中医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对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理念应用于儿科临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主要目的探讨了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在新生儿看护中的价值。由于我国科技的发展,国内医护技术明显提高,保护着许多民众的人身安全。其中新生儿科服务为我院的工作重点,主要为新生儿开展医疗服务。针对新生儿体质相对较弱的情况,医护人员应选择较为适度的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进行科学护理,并选择了我院所处理的新生儿不良事件,以分析其原因,并针对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形成和发展原因,提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对策。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实施前后的有效性,说明了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新生儿身心健康的影响。文章中分析了新生儿科所面临的风险,针对情况提出了解决措施,期望能对有关人员带来帮助。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理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方法:采取组织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知识,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改变排班方式,定期护理质量检查、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调查,帮出院患儿办理相关手续等措施。结果: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从82%上升到99%,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结论: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增强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 标签: 儿科 优质护理 探讨
  • 简介:  【摘要】目的 通过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技巧的应用,提升儿科病房护理质量。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相关治疗的,暂未办理出院手续的儿童患者当中,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受教育水平,以随机抽选的方式进行比例分类。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此次调查活动。结果 此次问卷调查活动一共向家长们发放了348份调查问卷,去除里面填写不符合要求的问卷29份,共回收有效的问卷319份,合格率为91.69%,不同年龄段家长,不同教育程度家长对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不同。结论 加强沟通,提升专业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服务意识等能够有效提升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儿科家长 满意度 护理
  • 简介:摘要:细节管理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措施,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医院护理管理者们的关注与重视。而儿科护理因其特殊性:患儿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其生理、心理耐受能力较差,患儿对疾病治疗的不配合,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等特性,促使儿科护理工作者与管理者在临床工作中更应重视细节管理、细节护理及人性化护理等,将细节管理措施有效地落实到小儿患病就诊、住院的每一个环节中,可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及护理服务投诉、减少护理不良事件、避免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等,从而确保患儿治疗护理的安全,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促进儿科护理质量的提升。

  • 标签: 儿科护理 细节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沟通技巧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入的儿科住院患儿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沟通技巧护理,观察两组依从性与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依从性88.57%高于对照组74.29%,研究组满意度91.43%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儿科病房期间采取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改善患儿护理依从性,整体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沟通技巧 儿科 病房
  • 简介:  【摘要】目的 通过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技巧的应用,提升儿科病房护理质量。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相关治疗的,暂未办理出院手续的儿童患者当中,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受教育水平,以随机抽选的方式进行比例分类。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此次调查活动。结果 此次问卷调查活动一共向家长们发放了348份调查问卷,去除里面填写不符合要求的问卷29份,共回收有效的问卷319份,合格率为91.69%,不同年龄段家长,不同教育程度家长对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不同。结论 加强沟通,提升专业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服务意识等能够有效提升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儿科家长 满意度 护理
  • 简介:摘要:研究在新生儿科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办法:选取从2021年1月到2021年6月的94例新生儿为对象,并根据随机分配办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办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本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同时收集了二组新生儿的不良事情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父母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的评价。结论:观察组婴幼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远小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幼儿家庭父母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评价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含义。结论:加强新生儿护士风险管理,将有助于提升护理品质,并减少不良事故的产生,有效提高里护理水平。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理风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提高儿科安全中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患儿8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0例和对照组420例。观察组给予统一的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观察二组患儿护理效果和家属的满意度分析。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效果95%,观察组为80%,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节护理在提高儿科安全中的效果非常显著,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

  • 标签: 细节护理 儿科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儿科中,采用细节管理的作用。方法:从2019年6月~2020年6月中,选择我院的68例儿科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不同组别。在对照组中,对34例患儿实施基本的护理操作,而细节组则增加了细节管理。最终从两组不同护理指标的评分、发生不良情况等进行结果比较。结果:在细节组中,各项指标的分数(如安全管理、依从性等)均更高,且发生不良情况的概率为5.88%,在对照组中,相关指标分数相对而言较低,且发生不良情况的概率为20.59%。(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加入细节管理工作,其效果明显,整体的质量、效率较高,也减少发生不良情况的概率,深得大众认可,因此值得运用及推广。

  • 标签: 细节管理 不良反应 儿科 效果 护理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成两组,每组各55例,一组为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模式,另一组为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与心理状态。结果:干预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的94.55%高于常规组的74.54%;干预组患儿SAS评分的(48.33±1.24)低于常规组的(52.56±2.47);干预组患儿SDS评分的(48.58±1.35)低于常规组的(53.06±2.63)。结论:对患儿护理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更容易获得患儿家属满意,并有效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应大规模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儿科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应对策略。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儿科患儿,本次实验在2019年1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实验对象人数为160例。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对照组患儿实施基础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充分分析护患纠纷出现原因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护理纠纷出现情况、患儿亲属护理认可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2.50%及12.50%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护理纠纷出现概率,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高,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95.00%及82.50%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儿亲属护理认可度,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细致的分析,导致护患纠纷出现的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护患沟通水平低、医院环境差等。结论: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护患沟通水平低、医院环境差是导致儿科护患纠纷的常见因素,护理人员应明确基础护理模式的不足,积极尝试应用优质护理模式,以此提高护理工作的水平。

  • 标签: 儿科 护患纠纷 基础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并研究防范措施,以此来尽可能规避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800例儿科患儿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将本次实验所选患儿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入院的400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模式,在2021年7月初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实验组(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患儿人数为400人。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情况、患儿亲属对护理工作所持态度,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对以往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护理服务意识薄弱、管理体系不完善、护患沟通水平低、护理人员经验不丰富等是导致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因素;对照组所选400例患儿中共计26人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占比为6.50%,实验组对应人数为2人,占组内所选患儿人数的比例为0.50%,分析两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概率相关数据,差异突出,(p<0.05);对照组所选400例患儿亲属中对护理工作持特别满意及一般满意态度的人数为347人,占比为86.75%,实验组对应人数为394人,占比为98.50%,分析两组患儿亲属护理满意度相关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导致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因素主要为护理服务意识薄弱、管理体系不完善、护患沟通水平低、护理人员经验不丰富等,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有着不俗的表现。

  • 标签: 儿科 护理风险因素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能够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以及找到应对影响因素的对策。方法 实验对象选择的是在2018年至1月15号至2021年1月15号之间来我院儿科治疗疾病的儿童,一共有186人,将他们随机的分为两组即可,一组是实验组有93人,在常规的儿科护理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优质儿科护理服务的内容;另一组是对照组有93人,在患病儿童治疗期间采用常规的儿科临床护理措施即可。在实验期间全程记录并观察两组患病儿童的护理内容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且在确认问题所在之后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防再次发生安全事故。结果 对临床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可知实验组患病儿童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是4.30%,而对照组患儿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高达26.88%,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很明显且P<0.05;在实验中通过对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统计时发现,主要包括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责任意识、环境安全、专业水平和素质水平,在对比两组试验对象安全事故发生类型占比时发现,实验组占比全部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很大(P<0.05),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与责任意识;同时还调研了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根据结果可知,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是86.02%,而实验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高达97.85%,相比之下差异很明显(O<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科接诊的病患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的年龄小、认知力差而且心智尚未成熟,因此缺乏安全意识,在治疗疾病期间可能会发生意外事故,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就需要全面了解会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改善环境安全,尽可能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儿科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患病儿童早日康复。

  • 标签: 儿科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防范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儿科是医院比较特殊的科室,由于患者都是年龄较小不能良好沟通的患儿,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掌握沟通技巧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现分析儿科临床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自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860例患儿。按就诊时间先后将患儿分成两组,其中930例是在2019年1月-2020年6月就诊的患儿,将其分为常规沟通组,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另930例是在2020年7月-2021年12月就诊的患儿,将其分为优质沟通组,实施优质全面的沟通方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数据分析,优质沟通组无论在护理满意度还是护患纠纷发生率方面都明显优于常规沟通组(详见表2和表3)。两组数据对比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通过实施优质全面的沟通方式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不但满足了他们的合理要求,而且对提高治疗依从性、避免医疗纠纷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儿科护理 护患沟通 沟通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度我院收治的60例儿科患儿,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和细节管理模式将其随机分组,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研究对象,每组患儿人数保持一致。利用观察对比的方法,研究儿科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细节管理模式的效果差异。结果:采用细节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患儿在护理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方面的数据,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儿,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儿科 护理管理 细节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的分析对象,由我院独立完成,主要从本院儿科患儿中选择90例,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5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5月,在此期间设立参照组和研究组两个小组,将患儿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以45例每组的方法将新生儿均分至两组,对不同分组的新生儿应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以此完成对照研究,选择常规护理方法应用到参照组中,研究组护理的过程中则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对患儿接受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记录两组患儿是否出现护理风险事件,整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记录后进行比较{参照组20.0%(9/45)比研究组4.44%(2/45)},前者的数据低于后者,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结论:儿科护理中存在较多风险因素,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加强风险因素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儿科 护理管理 风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方法,本次研究针对于我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之间儿科护理的30名护理人员将这些护理人员进行随机的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人。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在临床上实施的是常规护理方法,另外的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积极的引进风险因素分析方法,从而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与干预。结果在一段时间的护理工作之后,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风险概率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同时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能力评分以及实践能力考核也要优于对照组的病人。结论,在当前我国儿科护理工作中针对于护理风险因素要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合理的防范和管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实践工作水平,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发生概率。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危重患儿的急救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抢救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儿科危重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两组患儿均为3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取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前,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6%,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0.0%,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人员应当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掌握和熟知,不断提升自身急救技能,与医生之间相互配合,提高儿科危重患儿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儿科 危重患儿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代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探讨应用中医艾灸技术在临床中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015年以来,我科开展艾灸技术以来的回顾性分析、实施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艾灸治疗方法,探讨在胃脘痛,尤其在脾胃虚寒性的胃脘痛的护理中治疗效果尤为明显。结果:经过艾灸技术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取中医技术治疗,具有实际性的意义,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增强其战胜病痛的信心,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 标签: 中医护理学 中医适宜技术 艾灸技术 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