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1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所有国家密切监控鸟类和家禽中致死性禽流感的暴发,并迅速上报任何可能预示流感大流行的人类感染病例。自去年晚些时候,不同种的禽流感病毒已在欧洲和亚洲传播,导致大规模的家禽屠宰。专家担心该病毒可能发生突变,导致在人群中更容易传播。据WHO报告,自去年11月份以来,已经有近40个国家在家禽或野生鸟类中新暴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

  • 标签: 流感大流行 WHO 早期信号 禽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禽流感 世界卫生组织
  • 简介:目的考察替加环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性。方法测定替加环对于药敏背景不同的肺炎克雷伯菌防突变浓度(MP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MIC与MPC之间的相关性,考察是否能用MIC推测MPC值。结合MPC和防耐药突变窗(MSW)与替加环药动学参数评估替加环单药治疗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性。结果碳青霉烯类耐药、喹诺酮类耐药组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的MPC较碳青霉烯类敏感、喹诺酮类敏感组高出8倍。替加环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MPC范围在4~512mg/L,MPC90为64mg/L,远高于替加环血药浓度。结论替加环长期单药治疗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率较高,不宜单独使用,提示临床应加强监测替加环菌株敏感性及替加环疗效。

  • 标签: 替加环素 肺炎克雷伯菌 防耐药突变浓度
  • 简介: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抗生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为碳青霉烯类抗生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2013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85例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94例碳青霉烯类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SPA)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结果CRPA感染组在神经外科(40.0%)和ICU(22.4%)的占比显著高于CSPA感染组(16.0%和9.6%);CRPA感染组原发疾病主要为脑外伤(30.6%)和脑血管意外(21.2%),显著高于CSPA感染组的11.7%和8.5%;CRPA感染组患者的发热、意识状态改变及严重低蛋白血症占比明显高于CSPA感染组;CRPA感染组39例(45.9%)存在复数菌感染,高于CSPA感染组的23例(24.5%);CRPA感染组抗菌药物治疗有效者38例(44.7%),低于CSPA感染组的74例(78.7%);CRPA感染组病情恶化47例(55.3%),包括死亡14例(16.5%)显著高于CSPA感染组的20例(21.3%)和1例(1.1%)。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临床感染CRPA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先前应用碳青霉烯类、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鼻饲管和机械通气。结论CRPA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但治疗困难,预后更差,其控制关键在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针对危险因素做好医院感染防控。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经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且HBsAg低水平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序贯q干扰(IFNα)治疗的疗效,并探讨HBsAg消失的相关因素。方法长期接受NA治疗并获得病毒学应答(HBV-DNA〈1000拷贝/mL,持续时间〉12个月),且HBsAg低水平(HBsAg≤〈2000U/mL)的HBeAg阴性CHB患者,转为IFNα治疗48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24、48周时血清HBV-DNA定量,HBV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和血常规,停药后随访24周。以HBsAg消失或血清学转换、HBsAg〈10U/mL为疗效评价指标。Logistic回归用于分析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用于确定HBeAg阴转史及HBsAg变化情况对治疗后HBsAg消失的预测价值。结果83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停药24周时,15例(18.1%)获得HBsAg消失,5例(6.0%)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9例(10.8%)达到HBsAg〈10U/mL。HBsAg消失组中HBeAg自发阴转的患者比例高于HBsAg未消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27,P=0.002)。治疗12周时HBsAg水平较基线下降≥0.5logU/mL者治疗后更易实现HBsAg消失(X^2=16.576,P〈0.001),其预测HBsAg消失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0(95%CI:0.686-0.935,P〈0.001)。结论经NA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且HBsAg低水平的HBeAg阴性CHB患者,序贯IFNα治疗可获得较高HBsAg消失率;HBeAg阴转史及治疗早期HBsAg变化情况可用于预测及指导治疗。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Α干扰素 核苷(酸)类似物
  • 简介:1994年开始,泰国-缅甸边境广泛应用青蒿联合疗法治疗恶性疟,使得恶性疟的发病率有了显著的降低。近年青蒿联合疗法的疗效有所下降,作者对疗效下降与恶性疟原虫中K13基因突变(对青蒿耐药的基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恶性疟原虫 联合疗法 青蒿素 遗传变异 疗效 恶性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