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强直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证实的30例早期强直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强直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改变的MRI表现。结果:本组30例,骶髂关节均出现不同程度软骨下骨质水肿,其中双侧24例(80%)、单侧6例(20%),软骨信号不均匀、边缘毛糙26例(86.7%),滑膜增厚、滑膜囊积液及附着点14例(46.7%)。结论:MRI可显示强直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理改变,宜作为强直脊柱炎早期诊断筛选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诊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强直髋关节如何从平片上判断预后功能分期。方法:100例成人AS髋关节,男91例.女9例;根据法定成人年龄.本组最小19岁.只有1例71岁.平均29.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腰背和髋部疼痛.功能障碍。结果:100例成人强直脊柱炎.其中7例行MR成像检查。均有骶髂关节和髋火节病理性征象和股骨头灶性坏死。关节间隙不同程度狭窄达95%、股骨头关节边缘滑膜骨化发生率达84%。垂线征是一种骨化线,它从股骨头内下缘向外下至股骨颔,发生牢为69%。100例成人强直脊柱炎髋臼窝狭窄的发生率高达75%。耻骨联合边缘硬化或吸收和坐骨结节大收肌腱附着点骨化发生率为53%。根据上述综合征象.提出髋关节分为4期。Ⅰ期:两侧髋关节变化轻微;Ⅱ期:髋关节狭窄伴随关节周围有明确异常征象;Ⅲ期:髋荚节严蕈狭窄伴随关节周围的严重异常;Ⅳ期:髋关节韧带骨化融合或骨性融合。结论:以髋关节软骨坏死的程度可将强直髋关节分为4期.体现了预后功能的判断。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炎 X线平片 MRI 分期
  • 简介:目的:分析强直髋关节骨盆骨质疏松的细微结构和骨坏死的病理性征象。方法:收集北亚骨科医院强直脊柱炎患者100例,其中8例行MR成像检查。分析髋部骨质疏松的特殊性和骨坏死征象以及关节软骨破坏程度。结果:髋部多发区域性骨小梁丢失、减少发生率最高85%,骶髂关节侵蚀破坏或骨性强直为100%,股骨头灶性骨坏死,吸收后表现单囊或多囊状破坏或有小死骨34%,关节破坏狭窄54%,股骨头关节软骨边缘滑膜骨化突出33%,耻骨联合吸收或硬化24%,坐骨结节骨化43%。结论:强直髋关节主要表现为区域性迁移骨疏松和股骨头多发灶性骨坏死。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炎 骨坏死 X线平片 MR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的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布氏杆菌性脊柱患者的CT及MRI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8例中,1例单椎体受累,7例为2个相邻椎体受累,以L4椎体感染机会最多见。CT表现:椎体骨质破坏多从边缘开始,表现为小类圆形或斑片状低密度灶,2例骨破坏早期病灶周围无骨质增生硬化,6例慢性期病灶周围骨质广泛性增生硬化,5例出现典型的“花边椎”,2例可见椎小关节破坏及棘突骨膜增生。MRI表现:6例椎体破坏区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2例椎体骨质破坏区T1WI为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改变;椎间盘破坏呈低信号,椎间隙变窄;6例椎旁脓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脓肿较局限,无钙化及流注趋势,其中3例并发椎管内硬膜外脓肿,脓肿壁厚薄不均,增强扫描骨质破坏区及脓肿壁中度至明显强化。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基本能明确诊断。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脊柱炎 脊椎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西藏高原地区脊柱骨折的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脊柱外伤的CT扫描影像表现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男38例,女7例,年龄21~72岁.结果:CT能够准确地发现脊柱骨折的部位,三柱的损伤情况,椎管狭窄的程度,椎体骨折的类型.本组病例中,颈椎骨折的发生率最低,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在脊柱外伤中CT作为重要的首选检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作出诊断,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柱外伤 发生率 CT诊断 治疗 回顾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需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情况、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运动、痛觉、触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加快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脊柱骨折内固定术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巨细胞型骨肉瘤(giantcellrichosteosarcoma,GCRO)是骨肉瘤的一种少见类型,影像学及组织学上易误诊为骨巨细胞瘤,而发生于脊柱GCRO极为罕见,查阅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手术病理证实诊断GCRO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脊椎肿瘤 骨肉瘤 诊断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模式用于脊椎骨折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 2018-2019 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中随机 抽取 80 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分两组,每组 40 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操作模式,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评 估两组的脊柱功能,生活功能,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此次治疗的满意度和两组护理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的 脊柱评分自己生活评分情况都不如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比对照组小 17.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20% 左右。结论:经过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循证护理模式对于脊柱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有些很好的效果,可以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脊柱骨折 护理 临床
  • 简介:爆裂性骨折(burstingfracture,简称BF)是较为常见的脊柱骨折类型,约占脊柱损伤的20%,多累及脊柱的二、三柱结构,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韧带损伤,20%~40%合并神经损伤。搜集1998~2004年7月经临床证实的脊柱爆裂性裂骨折共68例,分析螺旋CT(简称SCT)和CR(Computedradiography)在脊柱BF诊断中的不同价值。

  • 标签: 脊柱 爆裂性骨折 计算机体层摄影 螺旋CT
  • 简介:目的:探讨DR全自动拼接技术在青少年脊柱和双下肢全长摄片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期间患儿的脊柱及双下肢全长手动拼接摄片和全自动拼接摄片图像各25例,分别从图像质量、接缝有无误差及相接图像对比度是否一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全自动拼接技术摄片:图像质量较好,图像接缝无误差以及相接图像对比度一致,拼接甲等片率为100%(25/25)。手动拼接摄片:图像甲等片率为48%(12/25),乙等片率为44%(11/25),丙等片率为8%(2/25)。手动拼接摄片主要问题为拼接处存在一定误差及错位,曝光相邻区域对比度不一致,图像质量欠佳。结论:DR全自动拼接技术是数字化拼接技术的新纪元,它比传统手动拼接更准确,更清晰,可为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儿童 自动拼接成像技术 全脊柱 全双下肢
  • 简介:气肿性膀胱是一种复杂、严重的泌尿系感染,主要表现为膀胱壁内及膀胱腔内充斥气体,是膀胱急慢性炎症罕见的特殊类型.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膀胱炎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急腹症之一,发病急骤,临床过程凶险,是当前胰腺外科的难点之一。近年来,SAP发病日趋增多,上升至15%~30%,若诊治不及时或不得法,死亡率可高达40%~70%,24-48h内发生休克或多脏器衰竭者,死亡率高达80%以上。SAP有别于其他外科急腹症,如梗阻性化脓性胆管、消化道穿孔等,如果能及时、合理地治疗,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可逆转,死亡率可降低到10%以下。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持续动脉灌注 蛋白酶抑制剂
  • 简介:男,41岁,2009年8月底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伴身目黄染、腹部不适来我院就诊,超声检查见胰腺弥漫增大,十二指肠镜示胆总管下段约5cm线性狭窄.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及血常规正常.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γ-球蛋白增高为26.5%,IgG增高为27.2g/L.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胰腺体尾部弥漫性肿大,呈"腊肠样"、稍长T1稍长T2信号,边界清楚,可见明显的周围包膜增厚征象,小叶结构消失,DWI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未见强化,延迟均匀强化,可见胰管变细,胰腺尾部胰管轻度扩张,胆总管上段轻度扩展,下段变窄,明显均匀强化,胆囊壁均匀增厚,均匀明显强化(见图1).

  • 标签: 胰腺炎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对阑尾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60例阑尾患者的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中,MSCT诊断正确率为95.0%。主要表现为阑尾增粗肿大55例,管壁增厚35例,脂肪条纹征48例,伴阑尾结石25例。结论:MSCT在急性阑尾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支气管患者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168例慢性支气管患者为例,按照患者的病情不同分成中医组(84例)和西医组(84例),西医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中医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类型,然后进行对症治疗。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西医组,(P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MSCT在诊断不典型急性阑尾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阑尾的CT征象.结果:80例中,78例出现了阑尾及周围的相应影像异常,仅2例无明显异常.结论:MSCT对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慢性盆腔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100例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患者进行调研分析,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每组各 5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抗生素西药药物治疗、内服中药联合外洗的方式治疗,比较分析临床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妇产科慢性盆腔患者而言,采用中药联合外洗方法进行治疗比采用单纯的西药抗生素治疗副作用更小,大大缩短治疗周期,疗效更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妇产科 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分析 对比
  • 简介:摘 要 : 对 70 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定期化疗,每次化疗对患者进行灌注全过程的系统护理、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随访 3 个月至 1 年。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患者膀胱化疗与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70 例腺性膀胱患者膀胱灌注化疗与护理结果,对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发率 13.9% 。结论 加强对腺性膀胱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后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腺性膀胱炎 膀胱灌注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复杂性阑尾的疗效。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9例急性复杂性阑尾患儿。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并观察手术疗效。结果:47例患儿成功用腹腔镜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腹,随访半年以上,1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再次开腹手术解除粘连,治愈出院,3例术后因不完全性肠梗阻再次入院,予抗治疗治愈出院,其余患儿均未发生肠梗阻、盆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结论:小儿急性复杂性阑尾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腹腔镜 急性阑尾炎 儿童
  • 简介:女,19岁,因"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伴反复恶心呕吐10h"来院就诊,患者10h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上腹胀痛,伴腰背部疼痛,反复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尿淀粉酶3470U/L,血淀粉酶1313U/L,中性粒细胞比率90.60%,谷丙转氨酶303.2U/L,转肽酶154.5U/L,总胆红素47.1μmol/L,直接胆红素24.5μmol/L,间接胆红素22.6μmol/L.3年前因胆囊多发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开取石术.

  • 标签: 胰腺炎 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