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细菌检验效果以及其质量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02月~2014年02月本院收治的各科室患者,严格按照医学微生物学检验规范,进行采集制定检验标本200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组织标本、血液标本、尿液标本、痰液标本、生殖道分泌物标本、粪便标本检出率分别97.07%、93.80%、88.89%、90.10%、87.50%、80.20%。创伤组织细菌合格率最高,明显高于其它标本;粪便细菌合格率最低,明显低于其它标本;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细菌检验过程中,必须严格参照细菌标本采集标准,在运送与处理过程中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正确选位标本取样,在采集源头上加强对标本的保护,妥善保存及处理细菌标本,以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从根本上保障临床细菌检测效果的提高。

  • 标签: 临床细菌 细菌检验 效果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细菌检验的效果,提高临床细菌检验的准确性,制订质量策略,保证今后的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000份细菌标本检验资料,临床细菌检验的标本主要包括分泌物标本、痰及咽拭子标本、关节液标本、血培养标本、尿液及大便标本,观察其临床检查的准确性,并探讨相关的质量策略。结果4000份收集的细菌标本中,其中检验质量合格的标本共有3217份,合格率为80.42%,其中分泌物标本的合格数最多为1354例,合格率为82.31%,尿液及大便标本的合格数最少为196例,合格率为62.22%,与其他的标本的合格率比较,尿液及大便标本的合格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保证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在检验中要严格遵守细菌标本的采集、送检以及保存等相关制度,操作中防止污染,以上措施均能提高细菌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细菌检验 效果 质量控制研究
  • 简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保障体系的构建,是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该文通过把握质量标准构建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阐述了建立体系的具体经验和做法,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构建高效的质量管理平台。

  • 标签: 质量监控 监控体系 评价体系 制度保障
  • 简介:该文引用ISO9000族质量管理原则过程方法,对实验教学过程的质量进行分析,阐述实验教学质量是为了达到实验教学质量要求所进行的一系列专业技术的活动。充分运用专业技术和开展实验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活动,纠正或预防教学过程可能发生的不符合教学质量要求的因素,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满足教学计划大纲规定的教学质量要求,以更高效地达到期望的教学质量目标。

  • 标签: ISO9000族标准 过程方法 实验教学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联系微生物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说明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要点。结果通过从加强微生物检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检验人员以及检验质量前、中、后阶段的控制,以此来全面做好对微生物检验质量工作。结论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微生物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各个环节加以严格控制,才能保证检验质量的可靠性。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方法选取98份进行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患者的血液样本,采取不同比例的抗凝剂稀释血液样本,监测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和温度,对比血细胞参数的差异情况。结果不同比例的抗凝剂可导致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血液样本放置时间、温度,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中,采取适当比例的抗凝剂、放置时间及温度,作为提高检验准确率的关键环节,可提高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细胞 临床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血站的输血检验质量方法和安全性。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在我血站输血的患者(136例)当分析的对象,随机分乙组、甲组,每组68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常规输血,研究甲组是在输血中实施检查以及质量,总结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结果甲组输血的安全事故总发生率(2.94%)小于乙组(27.94%),有统计学意义(x2=16.275,P=0.000)。结论在血站的输血中,检验质量可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 标签: 血站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安全性
  • 作者: 田媛媛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06-08
  • 出处:《当代介入医学》2021年 第9期
  • 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 简介:目的:探讨观察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方法。方法:2019.10~2020.10,抽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取患者血样进行血液细胞检查,分析并对比不同样本量、不同抗凝剂、不同静置时间的检查结果。结果:样本量2ml时的检查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样本量1ml(P<0.05)。抗凝剂1:10000时的检查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抗凝剂1:15000(P<0.05)。静置6h时的PLT水平与静置3h比较无差异(P>0.05),静置6h、静置3h的PLT水平大于静置30min(P<0.05);静置6h、静置3h、静置30min的WBC、RBC、HGB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明确血液细胞检查质量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干预措施,可保证检验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血液细胞检验;抗凝剂;样本量;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2013年10月-2017年6月)收集的1800例血液样本,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应用质量管理方法,900例)与对照组(应用非全程中质量管理方法,900例),两组血液标本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加以检验。分析两组血液标本检验前、检验过程中以及检验后的误差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血液标本检验前、检验过程中以及检验后的误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细胞检验全程中采用质量管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检验前、检验过程中以及检验后的误差发生率,可以推广。

  • 标签: 血液细胞检验 质量控制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前质量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本院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在分析前实施传统质量对策的时期,作为对照组;另选自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本院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在分析前实施质量对策的时期,作为观察组,每组各随机抽取500例尿液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时期当中,尿液检测的标本情况,从中分析其存在的弊端,制定质量对策并于2013年11月开始实施,对比观察两组尿液检验报告的质量,统计其合格概率。结果观察组尿液检验报告的合格概率为98.00%,对照组尿液检验报告的合格概率为82.00%,观察组尿液检验报告的合格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液检验报告的合格概率(P<0.05)。结论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实施质量对策,能够有效提高检验质量,确保尿液常规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 标签: 质量控制 尿液常规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探讨血型实验室进行输血检验的过程,分析其质量对确保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就诊需要输血的患者300例,在对其进行常规的输血检验过程中,依据每一流程施行相应的严格质量。结果输血检验不合格人数交叉配血不合11例,其中假阳性为6例,DAT阳性为4例,青霉素试验阳性为1例。根据实验室输血检验步骤施行了相应质量措施后,输血患者均未发生输血事故。结论血型实验室在输血检验中采用的质量措施对提高输血安全十分有效,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型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安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主要探讨在检查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前期,影响采血标本质量的主要问题,同时开展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以达到降低影响检验质量的目的。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到本院进行相关血常规检验的人员,所有体检人员的收集的起止时间2017年3月,终止时间2017年10月。从中抽取人数427例,探讨影响采血标本质量的主要问题。结果研究得到,在检查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前期,其影响因素主要包含有检验时间不同原因、采血部位原因等。其中检验时间在6小时以内的血小板计数水平明显高于6小时以外血小板计数水平,P<0.05。静脉采血部位的白细胞水平(6.4±0.3)X109L、红细胞参数水平(4.7±0.4)X1012L以及血红蛋白的参数水平(122.3±2.4)g/L明显高于末梢采血部位的各项指标参数水平,P<0.05。结论于检查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前期,存在检验时间、采血部位等影响因素,为了有效降低采血标本质量的问题,应对其质量问题予以有效控制,以使准确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 标签: 采血部位 采血时间 红细胞参数水平 血小板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进行探讨,研究医学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1-2016.12间我院收集的尿液标本90例,按照时间顺序分成2组,每组45例,2016年1月-6月间收集的标本定义为对照组,2016年7月-12月间收集的为观察组。对照组标本进行常规尿液检查控制,观察组标本在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进行质量,对2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标本均顺利完成检查,观察组检验结果符合率为98.63%,较对照组的89.04%显著升高。结论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实施分析前质量,使检验结果准确性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 对策效果 分析前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应用质量小组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使用情况,旨在指导和改善手术室的管理工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46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管理组(n=123)和质量管理组(n=123),分析比较两组恶劣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常规管理组恶劣事件发生率为20.32%,质量管理组为4.88%,则两组数据差异明显(X2=13.32,P<0.05);常规管理组患者满意程度为74.80%,质量管理组为92.68%,则两组数据差异明显(X2=14.45,P<0.05)。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过程中,采用质量小组的模式积极进行危机管理能够有效预防恶劣事件的发生率,并大幅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广泛应用的前景。

  • 标签: 手术室管理 恶劣事件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临检室质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针对基层医院(注本人在基层医院工作十八年)临检室的全面质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希望可以对基层医院临检室的全面质量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临检室质量有效性,保证检测结果质量,为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出更好的参考和帮助,维持整个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 标签: 基层医院 临检室 全面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质量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0例需要血液净化的患者,常规组75人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75人对患者的护理管理中进行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是98.67%和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的总有效率73.33%和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情况更优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3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实行质量,能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质量管理 血液净化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制定质量措施。方法选取我公司微生物检验科室采集的检验样本700份,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分析检验报告,复核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明确质量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质控措施。结果700份微生物检验报告的结果准确率为91.3%,61例误差结果中,人员因素23例(37.7%)、样本因素17例(27.9%)、操作因素13例(21.3%)、其他因素8例(13.1%)。实施质控措施后,检验结果准确率明显提高,取样不合格率、误差超限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涉及人员、采样、操作等方面,检验人员应制定并实施质控措施,提高检验质量,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依据。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质量 影响因素 质控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就间接导致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在我国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放疗,且放疗在治疗恶性肿瘤疾病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与传统的常规放疗相比,强调适形放疗不仅可以使靶区的照射更加均匀,同时也可以减少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提高肿瘤的控制率,减少复发与副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调强放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就要对其至来年个进行有效的控制

  • 标签: 放疗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 作者: 杨茂,刘家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2-14
  • 出处:《药店周刊》2022年第8期
  • 机构:六盘水市首钢水钢医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总结,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检验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共计1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质量的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之间具有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应的质量分析最终的结果显示,不合格的血细胞检验标本的质量有所提升,不合格率有所下降。结论:临床血细胞检验是当前临床检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患者在进行各项检查和手术之前的一个重要的检验内容。因此,在进行临床血细胞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对其质量进行控制,降低血细胞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确保临床检验质量,为患者后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合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FUSC胶囊中螺内酯的含量并进行线性考察,精密度及稳定性试验,溶出试验,从而研究出合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KromasilC18柱(20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02mol/L磷酸二氢钾(6733)为流动相(用0.85%磷酸调节pH至4.3),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39nm。结果螺内酯在20~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标准曲线方程为y=69185x–29778,r=0.9997(n=7);y=67886x+38487,r=0.9997(n=7);y=68809x–780.57,r=0.9997(n=7)。精密度实验所得RSD值为0.58%,表明精密度良好。稳定性实验所得RSD值为0.38%,表明稳定性良好。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螺内酯平均含量为99.76%,在97~103%范围内,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中对螺内酯的质量要求,其RSD为0.66%,小于2%,符合质量标准规定。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回收率和重现性好,可用于此复方制剂中螺内酯的含量测定。

  • 标签: 螺内酯 含量 高效液相测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