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淀粉和尿淀粉联合检测对早期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66例疑诊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检测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B、C组,其中A组22例患者单纯给予血清淀粉检测,B组22例患者单纯给予尿淀粉检测,C组22例患者给予血清淀粉和尿淀粉联合检测,比较三组患者早期急性胰腺炎临床检出情况。结果C组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检出率、准确率均明显高于A组与B组,三组患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血清淀粉和尿淀粉联合检测其准确率高,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给予血清淀粉检测与尿淀粉检测。

  • 标签: 血清淀粉酶 尿淀粉酶 联合检测 早期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丙肝抗体(HCV-Ab)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方法,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来院检查的80例HCV感染高危者,分别对其行逆转录PCR法(RT-PCR)检测和ELISA法检测,以RT-PCR检测结果为对照,对ELISA法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ELISA法检测HCV-Ab假阳性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结果RT-PCR检测80例HCV感染高危者有70例为HCV-Ab阳性,10例阴性,经ELISA法检测70例HCV-Ab阳性者中有68例阳性,2例阴性,10例HCV-Ab阴性受试者有4例为阳性,6例为阴性,ELISA法对丙肝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60.0%、92.5%、57.1%、94.4%、75.0%。结论ELISA对丙肝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实际检测HCV-Ab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因此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尽量减少人为失误,并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复查,以提高检测准确率。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血清丙肝抗体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胰腺外疾病导致淀粉升高的病因和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上腹痛伴血和(或)尿淀粉升高的非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36例患者中,确诊胃溃疡51例(37.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2例(30.9%),胆囊结石15例(11%),胆囊炎10例(7.4%)尿毒症6例(4.4%),肺炎4例(2.9%),肺癌合并胸腔积液3例(2.2%),腮腺炎3例(2.2%),胃石症2例(1.5%)。结论临床上腹痛伴淀粉增高时不仅要考虑到胰腺疾病,而且还有考虑到有非胰源性淀粉增高的存在。

  • 标签: 胰腺外疾病 淀粉酶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常见的急症。凝血是为白色或微黄色非晶形冻干粉剂,能直接作用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促使转变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的凝固,达到止血的目的。当口服凝血后,立即与上消化道裂开的血管创面接触,立即在血管裂口处形成血栓,阻止血液外流,达到止血的目的。故采用凝血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有效、简单、安全、快捷的方法。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凝血酶 止血芳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生化仪检验中血清标本溶血对其测定值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来院健康体检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模拟的50份自然溶血样品,对两组血清样品进行常规生化检验与诱导溶血生化检验,比较两组血清相关指标。结果正常血液样本的Hb(0.27±0.01)g/L、LDH(126.79±4.50)U/L、GLU(4.22±0.47)mol/L、TBIL(8.91±4.53)mol/L、AST(29.01±2.27)U/L与ALT(23.10±2.11)U/L水平,均低于模拟溶血样本Hb(1.57±0.24)g/L、LDH(218.03±6.80)U/L、GLU(5.01±0.41)mol/L、TBIL(10.90±5.00)mol/L、AST(53.85±2.79)U/L与ALT(57.90±3.15)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生化仪检测过程中血清标本溶液对其存在明显的干扰,对血糖自动生化仪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因而需要采取各种方式避免溶血标本的发生。

  • 标签: 自动生化仪 血清标本 生化检验 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脂肪肝患者及健康者的血清中肝功能及血脂血清指标的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30例脂肪肝患者及30例健康者,使用AU5400模块化高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对患者血清中AST、ALT、TC、TG、HDL-C及LDL-C进行检测。再使用免疫抑制法对血清中AST水平进行检测,使用丙酮酸氧化法对ALT水平进行检测,而TC水平检测水平使用CHOD-PAP法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血清中AST和ALT水平分别为(81.56±6.82)、(57.23±7.88)和(41.18±6.21)、(25.98±5.89)U/L,观察组AST和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受试者血清中TG、TC、HDL-C以及LDL-C水平分别为(2.36±1.21)、(6.87±1.32)、(1.34±0.78)、(3.21±1.32)和(1.23±0.64)、(4.23±1.09)、(1.32±0.56)、(2.79±1.02)mmol/L,观察组TG、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HDL-C及LDL-C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试者血清中ALT、AST、TG以及TC的阳性检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血清中HDL-C及LDL-C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联合检测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67%和3.33%,且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血清中多种生化指标进行检验,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评价。

  • 标签: 肝功 血脂 血清学指标 脂肪肝
  • 简介:摘要胆固醇升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但TC测定不能作为诊断指标,只能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本文旨在探讨法测定总胆固醇(TC)的原理、操作及临床意义,即归纳出法测定总胆固醇(TC)的相关因素和操作技术,分析影响TC水平的多种因素。

  • 标签: 总胆固醇 TC 测定 方法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岛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和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资料,筛选符合要求的甲状腺功能正常者进行研究,对促甲状腺激素与肾小球滤过率、尿酸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促甲状腺激素和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促甲状腺激素与肾小球滤过率为显著负相关(P<0.001);通过广义相加线性模型分析,发现随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血清尿酸水平先增后减,促甲状腺激素值为2.0uIU/L时血清尿酸水平最低。结论在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中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与尿酸为U形曲线关系。

  • 标签: 促甲状腺激素 高尿酸血症 血清尿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价值。方法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286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非重症组(180例)与重症组(106例),另取10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组,测定并对比三组受试者血清IgA、IgM、IgG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非重症组与重症组乙肝患者血清IgA、IgM、IgG表达水平更高;重症组血清IgA、IgM、IgG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与非重症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经治疗后,病情改善的乙肝患者血清IgA、IgM、IgG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改善者,独立样本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是乙型肝炎常用的检查与诊断指标,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支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IgA IgG IgM 表达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比较不同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联情况。结果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4.63±4.27)μmol/L,比对照组的(7.24±3.81)μmol/L更高(P<0.05)。重度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32.63±4.27)μmol/L,相较于中度梗死患者的(25.47±2.87)μmol/L更高(P<0.05);中度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较于轻度梗死患者的(14.23±3.82)μmol/L更高(P<0.05)。重度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3.27±5.28)分,高于中度梗死患者的(22.48±6.71)分(P<0.05);中度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轻度梗死患者的(11.49±2.84)分(P<0.05)。结论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程度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相关,早期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细胞色素P450系、乙醛脱氢和药物代谢转移基因多态性都与药物的临床合用应用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药物在被机体吸收至发挥药效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表达蛋白DNA基因突变的情况,使得不同人群在应用相同药物之后可获得不同的临床药效,且在不良反应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近几年来,临床对药物代谢遗传多态性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发现药物代谢遗传多态性能够让不同的患者在应用同一种药物后出现代谢速度快慢不相同的情况,从而表现出了不同的药物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指导意义。对此,本文将针对药物代谢的遗传多态性与合理用药,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物代谢酶 遗传多态性 合理用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体会。方法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53例,采取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均接受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26例,接受常规脑梗死护理,实验组27例,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组间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总有效率(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后,采取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促进治疗效果,患者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血清HBVDNA浓度对哺乳的影响。方法选择乙肝携带产妇145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FQ-PCR)技术对产妇血清HBVDNA与乳汁HBVDNA的进行检测,并将产妇血清HBVDNA浓度分级,分析产妇血清不同HBVDNA浓度级对乳汁HBVDNA阳性率。结果当产妇血清HBVDNA<500copies/ml时,74例产妇的乳汁中检出HBVDNA阳性为零,当产妇血清HBVDNA浓度500~1e6copies/ml时,30例产妇乳汁中检出HBVDNA阳性为3例,阳性率为10%(3/30),当产妇血清HBVDNA浓度为≥1e6copies/ml时,41例产妇乳汁中检出HBVDNA阳性为36例,阳性率为87.8%(36/41)。结论当产妇血清HBVDNA浓度达到或超过1e6copies/ml时,乳汁中HBVDNA阳性率大幅度增加;而当产妇血清HBVDNA浓度小于1e6copies/ml时,乳汁中HBVDNA检出率低。

  • 标签: HBV DNA 母婴传播 母乳喂养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早期监测血清铁蛋白预防孕期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2月于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44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行血常规与血生化检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血清铁蛋白监测,比较两组检查结果与贫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贫血发生率是2.8%,对照组贫血发生率是20.8%,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孕妇的血常规与血生化相关指标检查结果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早期监测血清铁蛋白对预防孕期贫血均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减少贫血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孕早期 血清铁蛋白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索CR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确诊AP患者83例,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63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20例),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CRP水平,建立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同时比较以120mg/L和150mg/L为阀值时CRP对SAP的诊断效率。结果两组患者CRP水平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以第72小时为峰值,24h、48h、72h、96h四个时间点SAP组的CRP水平均显著高于MAP组(P<0.05),第72小时CRP水平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87。预测灵敏度48h和72h水平相当为70%,特异度第72h最高,为76.2%。CRP水平为150mg/L预测SA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120mg/L高,分别为80%和76.2%。结论CRP水平的波动能反映AP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转归情况,尤其当患者入院后CRP>150mg/L,要注意坏死性胰腺炎可能。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女性不孕不育患者血清性激素表达水平及检测意义。方法随机抽选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143例女性不孕症患者为观察组,另取150名已育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卵泡期、排卵期及黄体期的血清性激素表达水平。结果(1)卵泡期观察组患者T、FSH及E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RL及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2)排卵期观察组患者排卵期LH、T、FSH、P、E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黄体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LH、PRL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显著下降(P<0.05)。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清性激素表达水平迥异于正常人群,检测血清性激素可辅助临床诊断女性不孕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不孕症 血清性激素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胰岛素抵抗患者44例作为阳性组,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患者各项指标。结果AST、ALT、r-GT、TG、HDL-C、Cr、CK、Ca、P、IgM、C3、ASO、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BUN、ALB、APOB、GLO、TBIL、DBIL、IBIL、ALP、TBA、ADA、UA、GLU、TCHO、APOA1、LDL-C、LDH、HBDH、CysC、Fe、IgG、Mg、IgA、C4、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生化指标AST、ALT、r-GT、TG、Cr、HDL-C、CK、Ca、P、IgM、C3、ASO、hs-CRP与胰岛素抵抗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聚合链对肝硬化患者腹水细菌DNA的检测效果。方法选择细菌通用引物,引入到16SrRNA基因保守区,本次研究中,选择48例腹水样本,对样本行PCR扩增处理和阳性阴性对照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结果在分析48例标本时,在15例标本中获得了370bpDNA片段,进过检测,阳性率为31.25%。而阴性和空白对照标本则并未体现出特异性。在PCR扩增后,可以检测出10pgDNA。结论在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检测中,采用聚合链技术,可以达到特异性和敏感性的需求,便于检测患者的细菌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细菌易位 聚合酶链技术 16S 核糖体RNA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急诊中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受诊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分别64例,对照组患者为拒绝急诊溶栓治疗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常规的血小板抑制剂以及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阿替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同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状况。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NIHSS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急诊处理中应用阿替普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急诊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阿替普和尿酸激酶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医院2016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实施溶栓治疗的2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溶栓治疗药物分组,130例患者实施阿替普溶栓,记为甲组;145例患者实施尿酸激酶溶栓治疗,记为乙组。对比12h后和7d后死亡率,治疗前、12h后和7d后存活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h后和7d后甲组的死亡率均明显低于乙组(P<0.05);治疗12h后、7d后2组存活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逐渐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12h后甲组评分明显低于乙组(P<0.05),7d后2组评分相近(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乙组相近(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溶栓能够降低死亡率,并且见效比尿酸激酶迅速,二者的安全性相近。

  • 标签: 阿替普酶 尿酸激酶 急性脑梗死 死亡率 神经功能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