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应用动脉、动静脉联合、机械取三种不同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A组应用动脉、B组应用动静脉联合、C组应用机械取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相比于A组与B组,C组在TIMI血流变化、急性血管再闭塞、病变狭窄程度的治疗效果更佳,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动脉和动静脉联合治疗效果而言,急性脑梗死应用机械取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脉溶栓 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实施介入导管治疗以及外周静脉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1月~2018年05月收治的10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后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方式的研究;对照组(53例)选择外周静脉疗法进行疾病治疗;观察组(53例)选择介入导管疗法进行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以及患肢消肿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效果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患肢消肿效果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选择介入导管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效果的提高以及患肢消肿效果的提高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情康复以及生活品质提升。

  • 标签: 介入导管溶栓 外周静脉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近几年,对于脑血管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其本身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复发率较高,而急性脑梗死是因为患者脑动脉急性闭塞造成的,要进行早期治疗,在发病后的3个小时到6个小时内进行治疗能有效对大部分进行处理。本文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和具体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集中阐释了相应的治疗用药,仅供参考。

  • 标签: 急性脑梗死溶栓 治疗机制 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塞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19例急性脑梗塞的急诊检治疗的病例入选条件,时间及疗效。结果1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经急诊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基本无后遗症,结论急性脑梗塞的急诊检治疗为最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其“时间窗”可延长到48小时。

  • 标签: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塞 超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静脉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静脉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脑动脉再通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脑动脉再通率为56.7%,对照组为2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静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动脉再通率,及时挽救患者生命,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静脉能有效解除血管闭塞,恢复脑血流灌注,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达到再灌注治疗目的,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做好静脉的观察和护理是其治疗效果的保证。方法选取符合静脉的患者15例,通过早期溶解血栓,解除血管闭塞,恢复脑血流灌注,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达到再灌注治疗目的。结果早期再通目前被认为是脑梗塞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案之一。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对于患者预后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治疗效果显著,院前院内绿色通道,医护密切配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度、依从性,同时充分发挥患者潜能、促使患者得到最大化的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塞 静脉溶栓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超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静脉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超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观察,56例患者均进行了静脉治疗,将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分别为27例和29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率为33.3%,总满意度为74.0%;护理组患者总并发症率为17.2%,总满意度为86.2%。两组患者结果对比,护理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急性脑梗塞患者以静脉治疗实施的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且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此治疗护理方法。

  • 标签: 超急性脑梗塞 静脉溶栓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各38例。阿替普酶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治疗,瑞替普酶组采用瑞替普酶静脉治疗。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牙龈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干预前后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水平。结果瑞替普酶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于阿替普酶组,P<0.05;瑞替普酶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牙龈出血等并发症发生低于阿替普酶组,P<0.05;干预前两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瑞替普酶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水平优于阿替普酶组,P<0.05。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梗死再通率,可减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牙龈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心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和动脉2种治疗方式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动脉治疗)25例,应用尿激酶25-50万U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作动脉治疗,对照组(静脉治疗)25例,应用尿激酶150万U进行静脉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性脑梗死通人数,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通19例,对照组通8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6%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2%,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者观察组2例,对照组4例。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治疗效果安全可靠,而且越早接受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越大,预后效果也越佳。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梗治疗后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心梗接受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病率等方面显著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对于急性心梗治疗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心梗 溶栓治疗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治疗的护理措施,总结脑梗死静脉的心得与体会。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2例患者前和中、后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后观察患者康复情况,总结护理心得。结果42例患者经过临床的精心护理与康复锻炼,患者凝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显效率78.57%,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经过超早期的治疗,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致残率与死亡率,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护理心得
  • 简介:摘要治疗由于其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性高,是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缺血心肌及时再灌注、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随着药物的进一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治疗效果并减少出血风险,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因此本文对近些年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药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同方法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中救治的心源性脑栓塞60例,根据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中使用静脉法,在对照组中使用心源性脑栓塞保守治疗法。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卒中量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使用静脉,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的修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心源性脑栓塞保守治疗法 心源性脑栓塞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分析急性脑梗应用静脉治疗的疗效,同时阐述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期间收取的40例急性脑梗死病患,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病患,两组病患均给予静脉治疗,但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护理组给予护理干预,将两组病患在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进行对比阐述。结果护理组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95.25±2.26分,优秀)远远优于对照(82.56±3.16分,良好),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病患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提升治疗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亦能尽快恢复病患的神经损伤、提升病患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对缓解目前紧张的护患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介入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和动脉取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就诊110例患有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一组55名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进行介入术的治疗,称A组,另一组患者同为55人进行动脉取术的治疗,称B组。手术治疗后进行比较,分别比较患者的动脉畅通的情况,脉搏数,是否会复发以及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反应程度。结果A组康复人数有42人,康复率为76.36%,B组康复人数为51人,康复率为92.73%,B组康复率高于A组(P<0.005)。A组复发人数为4人,复发率为7.27%;B组复发人数为14人,复发率为25.4%,B组复发率也高于A组(P<0.005)。结论通过比较两种手术,我们可以看出,介入术和动脉取术各有各的优点,同时也有缺点。介入治疗术术后比较稳定不易复发,但治疗效果相对来说不如动脉取术明显,但是动脉取术容易复发,所以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病情来选取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溶栓术 动脉取栓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运用动静脉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60例急性脑梗塞病患,按照不同治疗方案把他们分成静脉组和联合组,每组病患都是30例,静脉组运用静脉治疗,联合组运用动静脉联合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两组病患治疗后1d、7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联合组比静脉组低,对比差异较大(P<0.05);静脉组的总有效率是70.0%,联合组是93.3%,联合组比静脉组高,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运用动静脉联合治疗的效果满意,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可在临床实践中推荐。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应用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患者通过造影确诊后实施介入法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则实施常规抗凝及外周静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并发症发生率除出血率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外,观察组在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应用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中广泛开展应用。

  • 标签: 介入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的治疗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8月份--2018年8月份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相关研究,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即干预组43例患者,在治疗3小时内展开;对照组42例患者,在3-6小时内展开,并且详细记录下1天、7天、14天的治疗情况对比。结果在进行之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经过分别治疗之后,干预组中患者在不同时间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工作而言,越早(3小时内)进行治疗对患者愈加有利,同时晚期治疗也具有相应的治疗效果,只是早期治疗的效果相对而言更加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不同时间 溶栓治疗 观察分析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患者的死亡率很高。在患者接受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之后,绝大部分患者仍不能完全恢复健康,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身体功能性障碍,影响患者行为能力,带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沉重的负担。rt-PA(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本文对rt-PA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间窗进行了研究分析,综述了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治疗的护理进展,旨在为提升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治疗的护理水平以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一些思路。

  • 标签: rt-PA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近几年,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疾病多发于老年人,患者会出现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动脉硬化等并发症。本文简要分析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评估过程和诊断过程,并对具体的治疗机制予以讨论,仅供参考。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 溶栓 治疗机制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