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治疗效果,就围期的护理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围期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期护理能够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利于促进疾病预后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性。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围溶栓期 神经功能损伤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收治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符合适应症的患者,在患者及家属同意下行尿激酶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患者中痊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结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要严格掌握尿激酶静脉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替普酶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替普酶治疗,100mg,静脉滴注2h,随后予依诺肝素4000IU,皮下注射,1次/12h,共7d,第4天起口服华法林,3~5mg/d,连续2d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2.5(2.0~3.0)时,停用低分子肝素,连续口服华法林6个月。结果10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2例。所有患者无严重出血倾向。结论阿替普酶用于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但临床疗效的评估需扩大观察样本。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溶栓治疗 阿替普酶
  • 简介:摘要:脑梗死作为现阶段我国临床疾病中较为高发性,高致残性,高死亡率的脑血管类疾病之一,影响我国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对于脑梗死疾病治疗效果并不明显。随着临床疾病治疗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对脑梗死患者疾病症状改善起到重要作用,随着这一理念的出现,药物在脑梗死患者疾病治疗中被广泛使用,同时有效减少梗死面积,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实现患者脑组织功能恢复,对患者疾病预后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溶栓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轻度出血是指皮肤、黏膜、肉眼及显微镜下血尿、或小量咯血、呕血等(穿刺或注射部位少量瘀斑不作为并发症);重度出血是指大量咯血或消化道大出血、腹膜后出血等引起失血性低血压或休克需要输血者;危及生命的出血包括颅内、蛛网膜下腔、纵隔内或心包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短暂的,尤其多见于治疗的结束阶段,应该注意监测,及时处理,并注意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一过性低血压及过敏反应多见于应用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栓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中选取76名急性脑血栓患者,这些患者起病于6小时内,使用西药配合中西药脑保护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的患者基本上痊愈,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有两名患者的情况恶化,两名患者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的状况。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比较好,并发率也比较低。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溶栓 治疗体会
  • 简介:摘 要: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疾病,多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和神经功能障碍。脑卒中桥取治疗能最快恢复脑血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效。本文介绍了脑卒中桥接取治疗的原理和流程,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该治疗策略通过恢复血流、减少脑组织坏死范围、预防器官功能的长期丧失和神经残疾等方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尽管该治疗具有更广泛的适应症,但仍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决策,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脑卒中 溶栓桥接取栓 患者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评价支架取合并动脉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合理分析15例经动脉(观察组)和22例支架取合并动脉(治疗组)的病例资料,分析2组的临床术后出血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采用动脉观察组和采用支架取合并动脉的治疗组对比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后循环脑梗死全部病例中,支架取合并动脉对于病人的远期恢复效果优于单纯动脉

  • 标签: 支架取栓 动脉溶栓 急性 后循环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塞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塞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平行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结果在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功能评分以及交流能力评分方面,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给予采用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综合护理方式,可有效提升患者预后效果和日常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它是内科急危重病,静脉治疗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要尽快、尽早,充分而持久地使相关梗死血管相通。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小,病死率越低。详细的病情观察、心电监护、后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42例AMI患者进行治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静脉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对临床60例采用进行静脉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结论静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冠脉再通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护理方式。研究方法:通过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有效的护理方法。研究结果:对脑梗死患者药用药前的护理、药用药中的护理、药用药后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阐述,并且简单介绍了一些护理方式。

  • 标签: 脑梗死患者 溶栓护理 进展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药物可用药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逐步提升大脑整体动力功能的康复速度。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插管方式,抽取患者脑动脉血少量,100毫升至200毫升,加入肝素抗凝剂,注入适量的尿激酶,放置在40℃水温的浴箱内部,模拟人体的内部实际环境,使尿激酶可以在体外实现激活,完成线维酶原的溶解,转变为纤酶。选取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对比。结果当选用导管尖端到达实际理想部位的时候,注入纤酶血液,实现对病变位置的高浓度给药,药物滞留在血栓位置,血栓可以得到迅速的熔接。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脑血栓的药物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避免局部血栓的形成,对局部给药,加强药物的浓度,降低药物的计量量,逐步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的靶向性,在临床治疗上具有广泛的治疗意义。本文将针对原始用药的治疗方法,对药物的体内反应过程进行分析,避免药物与血液之间出现反应,造成药物随血液远离病灶,药物无法到达病灶,血液出现回注现象,形成线维血,即线维酶。采用病灶局部给药的方式,提升局部药物的浓度,实现精准靶向血栓溶解,在临床用药上具有良好的反馈效果。

  • 标签: 自体血液 纤溶酶 脑动脉溶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结果33例病例中20例发病6h内,成功18例,13例发病6h-24h内,成功9例,本组病例中死亡3例。结论早期规范的静脉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尿激酶静脉能够明显改善心梗预后,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