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月经不调女性康复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在不良情绪评分方面,两组患者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不良情绪评分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月经不调女性的康复效果显著,可以防止月经不调病症的继续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月经不调 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月经过少是妇科常见疾病。近年来,由于大环境包括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生活压力等问题的改变,月经过少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大大影响着女性的生殖健康。西医治疗该病多采用人工周期疗法,但治疗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中药治疗月经过少疗效确切,已凸显出自身优势。论文对临床月经过少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了总结。

  • 标签: 月经过少 中医 治疗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月经周期穴位伏安特性与血流量研究。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选择在校大学生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肾俞双侧穴位进行测试。分别在非月经时期、月经期、月经后对所选的穴位进行伏安曲线和血区血流量测试。结果非月经期的健康女性肾俞穴伏安特性和对照点相比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月经期与月经后健康女性的伏安特性与对照点相比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非月经期、经期和月经之后健康女性的左肾俞穴和对照点相比穴位处的血流灌注量明显小于对照点,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可以准确的体现人体血气的变化状况,同时穴区的血流灌注量丰富是穴位低电阻的主要形成原因,在临床中具备一定的疾病征兆性的提示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女性 月经周期 伏安特性 血注量研究
  • 简介:目的:建立灵敏、准确、特异、试剂稳定的碳酸酐酶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锌。方法:头发灰化后溶于0.1mol/LHCl,测定前先用0.01mol/LNaOH稀释并中和酸,测定时待分析液中锌离子复活脱辅基的碳酸酐酶,以醋酸对硝基酚作为酶促反应底物进行测定。结果:线性范围达61.2μmol/L,回收率95.2%~104.9%,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2.1与2.8%,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Y)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Y=0.971X+0.095,r=0.994。样中Cu2^+、Fe2^+、Mn2^+各25μmol/g、Co2^+1.25μmol/g对本法测定锌均无影响。用本法测定56例健康成人,其锌参考范围(X±2s):1.16~3.04μmol/。结论:该法具有特异、准确、灵敏、试剂稳定等优点,适合于生化分析仪检测锌。

  • 标签: 碳酸酐酶法 发锌 醋酸对硝基酚 两点速率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思明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不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人工流产术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选用优思明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少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思明用于人工流产术后月经不调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帮助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优思明 人工流产 月经不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褐斑伴月经不调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黄褐斑伴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黄褐斑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黄褐斑伴月经不调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月经不调,降低黄褐斑面积,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黄褐斑 月经不调 中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女性黄褐斑伴月经不调78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8例女性黄褐斑伴月经不调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抽取治疗时间段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按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及治疗组各39例,其中参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中医药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黄褐斑面积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黄褐斑面积缩小,且治疗组患者黄褐斑面积小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女性黄褐斑伴月经不调治疗中开展中医药治疗方法的应用,能够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使得患者的黄褐斑面积有效缩小,可在临床中借鉴和推广。

  • 标签: 中医药 女性黄褐斑伴月经不调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滋肾调冲汤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2例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组使用滋肾调冲汤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疗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组黄体中期P(孕酮)值、HPS(基础体温BBT高温相)评分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黄体中期P值和HP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滋肾调冲汤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疗效显著,能够改善黄体功能和月经失调,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滋肾调冲汤 黄铜功能不足 月经失调
  • 简介:摘要目的对温经祛瘀汤对月经不调(寒凝血阻型)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用常规方法+温经祛瘀汤治疗;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患者经温经祛瘀汤辅助常规方法治疗的效果更佳,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更加显著,复发率亦低。

  • 标签: 温经祛瘀汤 月经不调 寒凝血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伴谵妄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利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其年龄、发热、高血压、肝肾功能损伤、出血量多少以及梗死面积大小等相关因素,分析急性脑卒中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2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伴52例(谵妄发生率为19.2%),其中34例为脑出血,18例为脑梗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发热、肺部感染以及大量脑出血是导致脑出血后发生谵妄的高危因素;高龄、发热、肺部感染以及大面积脑梗死是导致脑梗死后发生谵妄的高危因素。结论谵妄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其中高龄、感染、出血量、发热以及梗死面积均为诱发谵妄的危险因素,需要临床密切观察,及早干预。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出血 梗死 谵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滋肾调冲汤联合针灸对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滋肾调冲汤+针灸治疗)及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月经提前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调冲汤联合针灸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疗效确切,且患者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有效。

  • 标签: 黄体功能不足 月经失调 滋肾调冲汤 针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月经紊乱与子宫内膜血流情况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月经紊乱患者100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并且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将其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子宫内膜血管数量、Salle评分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月经过多亚组、月经过少组和对照组的子宫内膜数量、Salle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FT3、FT4和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月经紊乱与子宫内膜数量和Salle评分存在相关性,和甲状腺激素水平不存在相关性。

  • 标签: 月经紊乱 子宫内膜血流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体征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脑卒中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4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为脑卒中发病2周后,全部患者中28例接受抗凝治疗,治疗有效率为78.57%,其余16例患者接受对症治疗,治疗有效率为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继肺血栓栓塞症很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病情发生后患者病死率较高,临床上需加强高龄、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的干预。

  • 标签: 脑卒中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女性生殖道(femalereproductivetract,FRT)因其结构及功能的特殊性,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黏膜免疫微环境。FRT长时间周期性的暴露于性激素,受性激素调控作用,机体抵御性传播病菌侵袭等过程需要性激素参与才能顺利完成。另外FRT中有众多的微生物栖居于此,这些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疾病有重大影响。阴道菌群在维持微生态平衡,发挥占位性保护和定植抗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FRT受多种因素调控女性阴道微生物群落,其中女性自身激素水平的变化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月经周期对阴道微生态系统造成的动态变化,这是对疾病诊断和评估风险的基础。对物种组成之间更深的认识需要了解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对机体环境改变如何响应。

  • 标签: 月经周期 生殖道感染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支气管扩张继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ICU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继肺部真菌感染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期抽取ICU住院的未真菌感染支气管扩张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支气管扩张病程、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等均为支气管扩张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组间数据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扩张患者来说,必须强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其院内感染风险的发生率,促进其自身免疫力的提高,预防肺部真菌感染。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拉克索治疗老年帕金森伴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帕金森伴抑郁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美多芭+普拉克索治疗,对照组采用美多芭+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UP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治疗后观察组的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7%(P<0.05)。结论对于老年帕金森伴抑郁患者采用普拉克索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尽管其抗运动症状效果稍差,但抗抑郁效果突出。

  • 标签: 普拉克索 老年帕金森 抑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益生菌防治新生儿肺炎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0例新生儿肺炎继腹泻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新生儿肺炎继腹泻患儿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35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散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新生儿肺炎继腹泻患儿比较,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对比两组新生儿肺炎继腹泻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益生菌防治新生儿肺炎继腹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益生菌 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 培菲康散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心病频房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92例慢性肺心病频房性早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动态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及动态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2.2%与对照组13.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安全性较高。结论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心病频房性早搏疗效显著,且药物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慢性肺心病 频发房性早搏 稳心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住院神经症患者伴抑郁的发生率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状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神经症伴抑郁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62例患者中伴抑郁者21例,占33.87%。这些患者具有年轻、文化程度高、工作或家庭压力大的特点。经过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抑郁症状明显减轻(P<0.05)。结论表明精神病患者伴抑郁疾病的病情较普通人为重,且与精神因素有关。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要重视其抑郁疾病的发生,并要加强与相关学科协作,加强心理护理。

  • 标签: 神经症伴抑郁 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药交代。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6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的23例患者进行静脉给药,观察组的23例患者进行口服用药,并且对喹诺酮类药物进行药交代,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药交代前与药交代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药交代前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药交代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明显低于对照组47.83%;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观察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20/23),对照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17/23),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师对口服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进行药交代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发药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