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皮性的浆液性卵巢癌细胞是否可以通过上皮充质转换,形成梭形的肿瘤细胞,以及梭形的卵巢癌细胞在肿瘤细胞中的分布。方法选择浆液性卵巢癌组织50例,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染色较深、细胞形态呈梭形改变的肿瘤细胞及其分布,连续切片进行细胞角蛋白CK和vimen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1.54%的低分化(8/13)和18.75%(6/32)的中分化的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存在细胞染色较深,细胞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其细胞核形态明显不同于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且多分布于细胞密集区域近血管处。而5例高分化的肿瘤组织中未观察到这些梭形的肿瘤细胞。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这些梭形的、细胞核染色较深的肿瘤细胞CK染色为阳性,部分肿瘤细胞CK和vimentin染色可以表现为同时阳性,表明上皮样的肿瘤细胞可表达组织标志物,肿瘤细胞呈叶细胞分化。结论细胞密集排列区域中央肿瘤细胞处于相对缺氧状态。肿瘤细胞通过上皮充质转换适应局部缺氧状态,并获得侵袭转移能力。

  • 标签: 浆液性卵巢癌 上皮间充质转换 细胞角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9月我院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骨折15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0~95m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量75~300ml,平均出血量160ml,住院时间9~16d,平均12d。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5~16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5个月。患者关节活动无障碍,均可以负重行走。无髋内翻畸形及断钉出现。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优137例,良8例,差5例,优良率96.7%。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固定牢固、恢复快的特点,值得推广。

  • 标签: 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经椎孔椎体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椎体融合术(PLIF)效果展开对比。方法选择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10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TLIF治疗(A组,n=50)与PLIF治疗(B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相较B组,A组操作过程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均呈更少显示(P<0.05)。两组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无差异(P<0.05)。A组仅1例感染,并发症率为2%;B组感染2例,硬膜囊破裂3例,神经根损伤1例,并发症率为12%,具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经椎孔椎体融合术治疗,相较经后路椎体融合术,可缩短病程,提高临床安全性。

  • 标签: 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老年 退行性腰椎滑脱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4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骨折术后护理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功能锻炼,实施前膽性护理,减少护理并发症,降低髋内翻发生率。结果24例患者术后无发生护理并发症,原有内科病患者病情稳定,术后3~6个月随访,手术效果较满意,复查X线照片,骨折均愈合,无假体松动、脱出。结论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大,做好手术后护理,提高骨科专科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在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进行这方面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为了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逐渐将多种不同的治疗方式运用到了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治疗有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两种不同的方式,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是治疗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为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帮助。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定位肌沟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需要进行肌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麻醉方式,研究组采用B超定位下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方式下患者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镇痛的维持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为优所占比例为67.5%,参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为优者所占比例为47.5%,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97.5%,参照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80.0%,对比P<0.05。结论采用B超定位肌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佳,明显提高了患者的阻滞效果,对其手术期间的管理也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B超定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2月-2018年02月于我院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结果PFN组与DHS组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引流量更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更短,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与DHS组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对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更佳,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且能够缩短临床骨折愈合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同手术方法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孔手术中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7月期收治的行椎孔手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局部麻醉,试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并对两组患者T0、T1、T2、T3和T4各时点的麻醉药物用量和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试验组患者需静脉辅助舒芬太尼用量较少,并且患者的痛觉反应更好,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孔手术中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并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椎间孔手术 硬膜外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皮肤病理是皮肤科的重要组成,没有高质量的皮肤病理切片和染色,就难以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本文总结了制片技术要领以尽量避免皮肤组织病理制片质量不高可能导致的误诊、误治。

  • 标签: 皮肤组织 病理制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腿骨折并发筋膜区间综合征的治疗与护理。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6年2月,到医院就诊的小腿骨折并发筋膜区综合征的患者56例,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与护理经验。结果56例患者中,经治疗与护理,54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坏死截肢,治疗及护理总有效率为96.43%。结论对小腿骨折并发筋膜区综合征的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保证患者良好的痊愈率,促进患者患肢恢复。

  • 标签: 小腿骨折 筋膜间区综合征 治疗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50例,常规骨科护理)与中医护理组(50例,常规骨科护理+中医护理)。对比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半年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中医护理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常规护理组短(P<0.05),Harris评分明显比常规护理组高(P<0.05);中医护理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比常规护理组低(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医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股骨粗隆骨折实施Gamma钉治疗、股骨近端抗旋转刀片髓内钉(PFNAA)、动力髋螺钉(D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分为三组,分别实施Gamma钉内固定、PFNA内固定、DHS内固定,对比三组术后疗效。结果Gamma钉组和PFNA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都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均优于DH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amma钉组、PFNA组、DHS组的术后髋关节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0.0%、93.3%和83.3%;PFNA组与DHS组比较以及Gamma钉组与DH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mma组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与Gamma钉组分别为10.6%和6.6%;PFNA组与DHS组比较以及PFNA组与Gamma钉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和Gamma钉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创伤小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中。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DHS Gamma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苯三酚对第一产程的影响,同时观察应用苯三酚是否可以改善第一产程。方法选择我院从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正常足月妊娠产妇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四组(苯三酚1组、2组、3组与分利多卡因组)。对潜伏期开2-3厘米产程停止时间≥4h,或者活跃期产程停滞时间≥2h者实施产科处理与人工干预。结果与分利多卡因组相比,苯三酚三组在潜伏期时间和活跃期时间均有所缩短。结论在产程停滞的临床实验过程中,适当应用苯三酚可以有效缩短第一产程,从而大大提升自然分娩率。

  • 标签: 间苯三酚 产程停滞 第一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征护理干预对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循证组两组,每组均为48例,常规组采取股骨粗隆骨折基础护理,循证组则采取循证护理干预,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循证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隆骨折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于临床中采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法治疗股骨转子骨折手术时机以及不同手术时机对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30)在发病3d内接受PFNA术,对照组(n=30)在发病3d以后接受PFNA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预后情况的各项指标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3d内实施PFNA术是股骨转子骨折最佳的手术时机,对于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苯三酚、山莨菪碱、地佐辛治疗急性内科腹痛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探寻能迅速缓解急性腹痛、安全有效,又不掩盖其症状的有效药物。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苯三酚40mg+灭菌注射用水2ml肌肉注射),对照1组(山莨菪碱10mg肌肉注射),对照2组(地佐辛5mg肌肉注射),观察三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2组总有效率均为96%,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88%,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三酚治疗急性内科腹痛疗效显著,安全,无不良反应。

  • 标签: 间苯三酚 急性腹痛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位括约肌脓肿的诊疗体会。方法对23例高位括约肌脓肿病例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全部诊断明确,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正确的术前诊断和合理的手术为治疗高位括约肌脓肿的关键。

  • 标签: 肛门高位括约肌间脓肿 术前诊断 一期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人股骨转子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骨折老年患者109例,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处理,并结合患者骨折情况选择相应的内固定治疗方法,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09例患者内固定治疗方法选择中,结合患者骨折类型、耐受情况,主要以多枚斯氏针、Ender钉、加压螺纹钉、角状钢板、Gamma钉、Richard钉等方法为主。所有患者术后3-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颈干角平均127.5°。其中优、良、可、差分别为62例、37例、8例、2例,优良率90.83%(99/109)。住院期间,出现髋内翻2例、腹泻2例、螺钉脱出1例、深部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5.50%(6/109)。结论股骨转子骨折老年围术期治疗中,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针对性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股骨转子间骨折 围手术期 内固定治疗
  • 简介:收集高质量的人类肿瘤组织及以血液为主的体液样本是发现新型肿瘤生物标志物及药物作用新靶点的物质基础。高质量的生物样本也是决定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限速性因素。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均已建立完备的肿瘤样本库。

  • 标签: 肿瘤 病理学 组织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