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技术拔除智齿的技术。方法选择需拔除的80例患者的智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创法和凿劈法拔除患牙,记录两种方法拔牙时间、术中不适、术后反应、创口愈合情况。结果平均拔牙时间实验组18.2min,对照组24.1min,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严重疼痛及严重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即两组相比较创法比凿劈法拔牙时间缩短,术中不适、术后反应较轻,创口愈合情况较好。结论技术拔除智齿,减轻了患者恐惧、不适感,创伤小,拔牙时间缩短,术后反应小,拔牙创口愈合快,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技术 智齿 凿劈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窥镜下鼻腔泪吻合手术治疗慢性泪炎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进行慢性泪炎治疗的患者54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使用内窥镜下鼻腔泪吻合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随访中,术后3个月治愈率75.93%,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得到治愈,治愈率100%。结论内窥镜下鼻腔泪吻合手术用于治疗慢性泪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相应症状,治疗创伤小,治疗有效率高,对患者美观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内窥镜 鼻腔泪囊吻合手术 慢性泪囊炎
  • 简介:摘要为评估创拔牙技术的应用效果,本文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及各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创拔牙技术及其操作方法进行了总结。基于此,重点从拔牙器械的应用,以及拔牙效果影响因素两方面,对技术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最终证实了创拔牙技术相对于常规拔牙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证实了该技术在拔牙效率、安全性等方面的应用优势。

  • 标签: 微创拔牙技术 拔牙器械 并发症 术中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造孔术治疗慢性泪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慢性泪炎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腔泪吻合术,观察组给予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造孔术。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反应程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术后眼睑肿胀、睁眼困难等现象,对照组60例均出现上述现象,两组炎症反映程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造孔术治疗慢行泪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优于传统鼻腔泪吻合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内窥镜 鼻腔泪囊造孔术 慢性泪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多卵巢和多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多卵巢和多卵巢综合症的患者中抽取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她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辩证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12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有4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0%。两组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多卵巢和多卵巢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提高总有效率,还能促进患者卵巢功能的恢复,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辨证 多囊卵巢 多囊卵巢综合症,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内窥镜下鼻腔泪造乳术治疗慢性泪炎的手术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造乳术治疗的慢性泪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理资料,总结其治疗效果,分析其手术护理方式。结果此次入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成功率100%,经随访半年发现,患者的治疗治愈达到了96.67%(2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造乳术治疗慢性泪炎效果良好,配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升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乳术 慢性泪囊炎 手术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胞外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Vs)的定义及临床研究价值一、EVs的定义EVs是一种由细胞来源的脂质双分子层包绕的球状膜性结构,包括通常所说的泡和外来体。EVs是一组直径介于40~5000nm间的泡状小体,多种细胞均可向其生存的环境中分泌EVs[1-2]。EVs可携带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酶、各种生长因子及受体、组蛋白、

  • 标签: 胞外囊泡 微泡 外来体 分离与纯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窥镜下泪鼻腔吻合术和传统泪手术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优劣。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3月78例慢性泪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别39例。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泪手术治疗,内窥镜手术组则采用内窥镜下泪鼻腔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慢性泪炎治疗效果;溢泪症状消失时间、泪道通畅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鼻出血、肿胀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内窥镜手术组慢性泪炎治疗效果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内窥镜手术组溢泪症状消失时间、泪道通畅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QOL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内窥镜手术组生活质量QOL评分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内窥镜手术组鼻出血、肿胀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内窥镜下泪鼻腔吻合术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泪手术治疗,可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 标签: 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 传统泪囊手术 临床疗效 优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创伤患者采用创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脊柱创伤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创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71.7%(P<0.05);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8例(P<0.05)。结论脊柱创伤患者采用创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缩短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脊柱创伤 微创 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并研究宫腔镜联合球治疗宫颈妊娠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4年 1月到 2016年 4月收治的 48例宫颈妊娠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选择宫腔镜联合球进行治疗,同时为患者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宫腔镜联合球治疗宫颈妊娠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的 48例宫颈妊娠患者,经过有效的干预以后,所有患者都获得了较好的预后,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在 3周之内康复出院,对患者的疼痛情况和心理情况进行评价,干预前后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临床上对于宫颈妊娠的患者,为患者配合宫腔镜和球治疗并且选择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指导,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宫腔镜 球囊 宫颈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用于子宫填塞球导管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3月间,我院30例采取子宫填塞球导管治疗的产后出血临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意见后,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子宫填塞球导管全程针对护理。对比两组止血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与24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子宫填塞球导管用于产后出血患者并给予全程针对护理,能提升止血成功率,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临床实践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填塞球囊导管 产后出血 止血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多卵巢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卵泡发育情况,总结成熟卵泡特点,指导受孕。方法本组56例多卵巢综合征患者治疗前超声记录卵泡总数、大小、卵泡壁厚薄、子宫内膜情况。2个月为一个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每个疗程在月经周期的第9天开始动态记录卵泡生长、发育、成熟、破裂过程及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的变化,并分组对照。结果56例病例中,有排卵患者50例,排卵率89.28%(50/56),无排卵患者6例。有排卵组优势卵泡发育良好者40例,发育不良者10例,其中发育良好组成功受孕29例,占总组病例的51.78%(29/56)。无排卵组中2例原有卵巢多表现没有明显改善,3例有优势卵泡,发育不良,1例优势卵泡黄素化。同时观察到受孕组病例中子宫内膜与卵泡发育有较好的同步性。结论经阴道超声监测多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发育情况对指导受孕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泡 超声
  • 简介:摘要创医学和生物医学是医学发展的两大趋势和热点,创治疗精确定位、精确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痛苦轻,疗效确切。继以全身水平的生物基因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通过肿瘤宿主防御机制或生物制剂的作用以调节机体自身的生物学反应,抑制或消除肿瘤,减少了肿瘤的复发,改善了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创的介入治疗技术因为其创、影像引导等优势,具有创伤小、效果好、费用低的特点,已经越来越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甚至解决了以往药物和手术不能解决的出血、血栓危急病症及肿瘤并发症等疑难杂症,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

  • 标签: 微创介入 老年肿瘤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问题治疗四肢骨折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3月2016年12月,对80例四肢长骨骨折的患者应用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进行了手术内固定治疗。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21~72岁,平均36岁。结果本组病例切口均顺利愈合,术后7~21d出院。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0个月。分别按Neer、和评分评价术后相应肢体功能,优55例,良21例,中4例,总体满意率95%。结论应用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 标签: 微创 钢板 内固定 四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多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子宫内膜创预处理对于患者子宫内膜形态以及受孕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8例多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分析组患者则在上述基础上接受子宫内膜创预处理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受孕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分析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形态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组患者治疗后成功受孕例数多与对照组,且子宫内膜形态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多卵巢综合征不孕的患者,给予其子宫内膜创预处理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 子宫内膜微创预处理 受孕率 子宫内膜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内动脉球植入在前置胎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n=40)在常规手术治疗前应用髂内动脉球植入,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新生儿健康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入红细胞量和冰冻血浆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受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新生儿健康状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髂内动脉球置入可有效降低前置胎盘患者手术出血量,对新生儿健康状况、产后身体恢复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髂内动脉球囊 前置胎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附件性占位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经超声诊断提示存在子宫附件性占位的患者285例,分别采用病理检查、临床穿刺检查、超声随访和临床治疗检查等方法进行确诊,比较超声诊断的符合率。结果手术病理诊断152例患者存在子宫附件性占位,超声诊断确诊138例,符合率为90.79%。临床穿刺检验有15例患者为包囊性积液,超声诊断有14例患者为包囊性积液,符合率为93.33%。超声随访106例为卵巢非赘生性囊肿,超声诊断98例确诊,符合率为92.45%。临床治疗检验12例患者为输卵管积液,超声诊断确诊11例,符合率为91.67%。结论超声诊断在子宫附件性占位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符合率,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子宫附件囊性占位 超声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盆腔性占位病变的MRI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盆腔性占位病变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这45例患者都经过进术后病理证实,45例盆腔性占位病变患者在术前均接受了常规的超声诊断与MRI诊断。观察对比手术前超声诊断与MRI诊断的符合率,同时对MRI诊断的特点进行总结。结果术前超声诊断盆腔性占位病变符合41例,误诊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11%;术前MRI诊断盆腔性占位病变符合44例,误诊1例,MRI诊断符合率为97.78%,MRI诊断的符合率高于超声诊断,(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RI诊断主要是以性为主的实性混杂性块影,或者是实性混杂性块影,MRI诊断结果显示,44例确诊的盆腔性占位病变中有15例卵巢良性腺瘤、有12例卵巢囊肿,有11例输卵管妊娠,有6例盆腔脓肿,误诊的1例为腺癌。结论盆腔性占位病变的MRI诊断符合率高,能够清晰显示病变与病变周围的关系。

  • 标签: 盆腔囊性占位病变 MRI诊断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脑垂体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在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垂体腺瘤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脑垂体腺瘤患者常规MRI检查,在T1WI模式下主要表现为低信号和等信号,在T2WI模式下表现为高信号和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后,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低信号,个别患者在延迟扫描中存在强化现象。结论脑垂体腺瘤患者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可进一步明确疾病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率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垂体微腺瘤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