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健康的发展。方法;选取2016年全年在天津市血液中心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调查显示,无偿献血的发生献血反应率为0.6%,分析原因主要是精神因素53%,其次是空腹25%,疲劳睡眠不足19%。其他3%(例如晕针晕血);结论通过原因分析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献血员的问诊效率,强化采血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给献血员创造一个舒适的,安心的献血环境。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全面护理管理在献血车无偿献血工作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本无偿献血车的200例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选择采用全面护理管理进行干预,对照组选择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进行干预,对本研究两组服务对象的满意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分析可以得出,观察组的100例献血人群当中满意态度的95例,占95%,对照组的100例献血人群中持满意态度的76例,占76%。对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血液报废率的情况来看,观察组的血液报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无偿献血车的采血工作过程当中,将全面化的护理管理纳入其中对于献血者提供服务保证能有效的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率的提高,降低血液报废率的发生率,并且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全面护理管理 无偿献血车 采血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对全血献血者向机采成分献血者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作为品管圈实施前阶段,即对照阶段,随机对到我中心参加献血的成年人1200例开展成分献血意象、血液中心工作满意度,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作为品管圈施后阶段,即研究阶段,被调查者数量、问卷调查方法同上,对比两个阶段献血者问卷调查结果。结果研究阶段被调查者在未来12个月成分献血意象率为78.75%(945/1200)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47.08%(565/1200)(﹤0.05);研究阶段血液中心工作满意率88.17%(1058/1200)高于对照阶段的70.42%(845/1200)(﹤0.05)。结论将品管圈引入全血献血者向机采成分献血者转化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献血者对献血工作满意度,更加了解成分献血

  • 标签: 品管圈 全血献血 成分献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过程中发生献血反映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起到预防献血反应发生机率,营造一个舒适美好的献血过程。方法在200例献血反应中收集数据,以不同献血献血前后的准备情况做比较,得出理论依据。结果其中轻度反应168例,占84%;中度反应26例,占13%;中度反应6例,占3%。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预防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我国现有的无偿献血团队是临床用血的主要渠道,它在为需要的患者提供无偿献血的同时,也为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起到了有效的宣传作用,扩大现有的无偿献血团队,对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所以,我国的采供血机构越来越重视稳定和发展无偿献血队伍的建设。本文就我国无偿献血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详细的分析,并基于此提出相关的发展策略。

  • 标签: 稳定 发展,无偿献血
  • 简介:摘要我国农村人口占据着总人口的一大部分比例,因此加强农村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对于相关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然而我国农村目前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状况不佳,因此应采取相关措施来改善这一状况,提高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的效率。本文将探讨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延伸农村的相关策略。

  • 标签: 农村 无偿献血 延伸 宣传招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凝胶对于预防多次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既往流产次数≥2次的人工流产手术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74例;在行人工流产术后,对照组予口服抗生素及益母草胶囊做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术后通过无菌宫腔导管注射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3-4ml至宫腔底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月经复潮较快,手术后阴道出血时间较短,手术后出血量较少,出现宫腔粘连的比例较小。结论透明质酸钠凝胶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不仅月经复潮快,阴道出血量减少及出血时间缩短,且宫腔粘连发生率明显减少,无不良反应发生,而且操作简单,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没有其他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透明质酸钠凝胶 人工流产术后 宫腔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应用多次短时蓝光照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8例进行分组研究,抽签分为对照组(n=54)和实验组(n=54),分别采取长时间连续蓝光照射和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对照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7.04%,差异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下降(P<0.05),治疗96小时后实验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18.10±25.66)μmol/L,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实验组、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6%、31.48%,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多次短时蓝光照射 血清胆红素
  • 简介:摘要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在无偿献血的具体工作中,满足当前临床用血的需求下,对无偿献血者在献血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最大限度的心理护理,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性化服务,扩大无偿献血队伍。并且分析各种原因导致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及采血护士与献血者心理的相互作用。在做好心理护理方面,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

  • 标签: 无偿献血 心理护理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如今血液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无偿献血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创造性地将市场营销领域的AISAS模型应用到无偿献血招募的研究中来,应用该模型分析无偿献血招募工作中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有利于促进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 标签: 无偿献血 AISAS模型 献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我国无偿献血一共经历了个体供血、义务供血、无偿献血三个阶段。自1998年实施《献血法》以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开展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基本实现了由有偿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的转变。通过无偿献血招募,以满足临床的用血需求,使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方法我们对330例参与调查人员分两组无偿献血招募组和无偿献血非招募组进行研究,随机抽取每组220人。结果招募组有80﹪的人进行初次献血,20﹪的人进行再次献血,52﹪的人有陪同者。非招募组40﹪的人进行初次献血,5﹪的人进行再次献血,21﹪的人有陪同者。结论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无偿献血招募是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血站工作人员在献血者心目中的地位及信任度,使更多的人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重要举措。

  • 标签: 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招募
  • 简介:摘要时代的进步使得人们的认知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材料,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对比一般护理和心理护理的应用情况,并对心理护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包括心理支持和系统脱敏以及认知疗法等,最后总结了心理护理的结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TTV在广东地区献血者与血液透析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半巢式PCR对南方医院输血中心1998年注册的献血者与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TTV感染调查。结果在103例献血者中有20例检出TTV,检出率为19%;86例血液透析病人中有48例检出TTV,检出率为55.8%。结论我国献血者中存在较高的TTV感染率,血液透析病人中TTV感染率远远高于献血者,透析器污染和使用血制品可能是原因。

  • 标签: 献血者 血液透析 TT病毒感染 调查 肝炎病毒 肝炎标志物
  • 简介:摘要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的建立与作用的发挥,是无偿献血事业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目前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伍现状的分析,加强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伍制度的完善。

  • 标签: 无偿献血 志愿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血车上献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在我区采血车上进行献血的3000例献血者,对其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全部3000名献血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为35(1.16%)名,其中发生轻度不良反应的献血者20(0.57%)名,发生中度不良反应的献血者14(0.40%)名,发生重度不良反应的献血者1(0.03%)名,在全部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中,心理因素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22(62.85%)名,睡眠不足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8(22.85%)名,空腹献血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3(8.57%)名,环境因素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1(2.85%)名,其他因素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1(2.85%)名。结论采血车上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主要是由心理因素所导致,所以采血车上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给予献血者相应的心理护理,以避免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从而为献血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并提高人民群众献血的积极性。

  • 标签: 采血车上 献血 不良反应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无偿献血者的健康教育,使献血者心理状态得到放松能够了解献血的一般知识,达到能够主动、自觉、科学地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献血过程,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树立自信心,从而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方法我们对220例参与调查人员分两组健康教育干预组和健康教育非干预组进行研究,随机抽取每组110人。结果干预组有85﹪的人进行初次献血,15﹪的人进行再次献血,51﹪的人有陪同者。非干预组45﹪的人进行初次献血,5﹪的人进行再次献血,21﹪的人有陪同者。结论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献血者实施健康教育,是切实以献血者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血站工作人员在献血者心目中的地位及信任度,改变工作人员形象的重要举措。

  • 标签: 人性化服务 无偿献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血护理人员与献血者沟通技巧。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血站献血的220名献血者作为研究组,采血期间通过专业性服务沟通、细致语言交流、心理护理等与献血者进行沟通互动,并择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血站进行献血的200名献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常规采血流程进行采血,记录献血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调查献血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献血成功率、满意度、二次献血率高于对照组,晕针率、皮下淤血率、紧张与恐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高效、优质的沟通技巧可以使献血者得到良好献血体验,不仅可以使血液输出质量得到保障,还可以使献血者认可采血站工作人员的服务,另外对献血者二次献血意愿有促进作用。

  • 标签: 采血护理人员 献血者 沟通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招募安全献血人员的综合促进型式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本血液中心2016-7到2017-8共394例献血者的资料以及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对所有流动采血点的献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方法394份,共收回394份。结果394例献血者,四项指标检出率为15.74%,阳性率和献血者的性别、职业以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有所关联,男性阳性率64.52%,女性阳性率35.48%。28-53岁阳检率高于19-27岁,而且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检测阳性率高于大专以上,献血者中检出率较高的为农民,其次为服务行业,学生的阳性率最低。44-52岁梅毒阳性男性高于女性,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19-27岁的学生血源、女性、高学历是最安全的。结论招募安全血液的综合促进型的操作性强,可以在根源性确保血源的安全性,提高工作人员的无偿献血招募知识和技能培训,让招募人员在招募过程中做好沟通和交流,提高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促进型式 安全献血人员 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