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HCV、抗-HIV、抗-TP以及HBsAg的检查结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进行献血的1202名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抗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初次献血者的抗-HCV、抗-HIV、抗-TP以及HBsAg的阳性率均要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且两组献血人员的抗-TP以及HBsAg的阳性要明显高于抗-HCV以及抗-HIV的阳性率,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各检查指标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献血者携带传染性病原体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携带传染性病原体的概率,在对献血人员进行常规身体检查时,对于首次献血人员的检查应当更加谨慎,力求通过完善的前期检查管理,严格控制传染疾病在献血过程中传播的概率。

  • 标签: HCV HIV TP HBsAg 血液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献血服务管理对提升献血高峰服务水平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血液中心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献血高峰时期进行献血的志愿者,本文为方便调查,选择其中的100例作为观察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落实强化服务管理后的护理服务,同时选择其中的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落实常规的护理服务,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献血过程当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两组研究对象的满意度。结果本文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16.00%,本文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8.00%,两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中心对于献血志愿者配合强化献血服务管理之后的护理服务能有效的提高献血高峰期时的护理服务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志愿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献血服务管理 献血高峰期 服务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护理对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及护理质量评估。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高校所有献血者当中,随机收集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将常规护理干预作用于前者,将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作用于后者,对比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献血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献血者的SAS 评分、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心理护理对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还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水平,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 标签: 心理护理 献血者 献血反应 效果 护理质量 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随机选取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124自愿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分为不良反应组(24名)和无不良反应组(100名),对比两组献血者一般资料,分析和总结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并根据原因探究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两组献血者性别、年龄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组空腹率、精神紧张率、睡眠不足或疲劳过度率、晕针或晕血率高于无不良反应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精神紧张、睡眠不足或疲劳过度、晕针或晕血是引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引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为空腹、精神紧张、睡眠不足或疲劳过度、晕针或晕血等,为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血站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献血者的宣教工作,避免献血者空腹、在睡眠不足或疲劳状态下献血,并做好其献血前的心理安抚。

  • 标签: 献血 不良反应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献血者应急招募作为确保医疗用血安全的关键环节,在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用血需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现代医疗领域,献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益活动,为患者提供了急需的救命之血。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用血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献血者应急招募成为确保医疗用血安全的必要环节。献血者应急招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传统的献血模式下,献血者通常是自愿献血者,他们需预约献血时间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然而,由于突发事件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的紧急用血需求,使得传统的献血模式无法及时满足需求。因此,献血者应急招募的重要性在于,通过提高献血者的应急响应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组织献血活动,确保患者尽快得到所需的血液。

  • 标签: 献血者 应急招募 医疗用血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心理护理展开研究,分析其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我站84例无偿献血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比组42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人员的心理状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42例无偿献血者经心理护理干预以后,SAS评分为(32.63±2.17)分、SDS评分为(30.44±2.06)分,低于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低于对比组;满意度评分为(91.28±3.36)分,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无偿献血 心理护理 不良反应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校本科生再次献血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定参加过无偿献血的在校大学本科生168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按照是否再次献血分组,分对照组(96例,仅1次无偿献血)、试验组(72例,再次献血),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及献血情况,分析在校本科生再次献血行为和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男生、医学专业学生、城镇学生占比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了解国家献血制度、参加过宣传活动、家人参与过再次献血、参与再次献血朋友超过3个占比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校本科生再次献血行为受宣传、周围环境、献血制度普及情况等因素影响,相关部位应结合具体情况,开展有效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对在校本科生参与无偿献血起到积极影响。

  • 标签: 无偿献血 再次献血 行为影响 干扰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分别应用一次根管治疗和多次根管治疗所带来的疗效,研究它们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到我院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1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我院对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一次根管治疗法和多次根管治疗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感以及疼痛的舒缓时间。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疼痛感觉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患者的病痛舒缓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根管治疗可以更安全快速地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 标签: 一次根管治疗 多次根管治疗 慢性根尖周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无偿献血者采用ELISA法进行梅毒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样本数据来源于我站2017年1月-2021年7月收录的8269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所有标本均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TPPA(梅毒螺旋抗体明胶颗粒聚集法)进行梅毒筛查,对比最终的筛查结果。结果 ELISA法的梅毒检出率与TPPA法相比结果具有相似性(P>0.05)。结论 将ELISA法应用于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验中,可以进行梅毒的有效筛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ELISA法 无偿献血 梅毒检测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把2020年10月开始,直至2021年10月前来本血站献血的无偿献血者列为研究对象,合计存在100例,统计与分析献血人员血液检测相应状况。结果:血液复检不合格存在30(30.00%)例,男性不合格存在16(53.33%)例,女性不合格存在14(46.67%)例。此外,在18-25岁的血液复检不合格为3(10.00%)例,16-35岁的血液复检不合格为7(23.33%)例,36-45岁的血液复检不合格为12(40.00%)例,45岁以上的血液复检不合格为8(26.67%)例。结论:增强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及经过输血学传播疾病检验,利于降低ALT的不达标情况,值得扩大临床推广范围。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液检测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把2020年10月开始,直至2021年10月前来本血站献血的无偿献血者列为研究对象,合计存在100例,统计与分析献血人员血液检测相应状况。结果:血液复检不合格存在30(30.00%)例,男性不合格存在16(53.33%)例,女性不合格存在14(46.67%)例。此外,在18-25岁的血液复检不合格为3(10.00%)例,16-35岁的血液复检不合格为7(23.33%)例,36-45岁的血液复检不合格为12(40.00%)例,45岁以上的血液复检不合格为8(26.67%)例。结论:增强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及经过输血学传播疾病检验,利于降低ALT的不达标情况,值得扩大临床推广范围。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液检测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不同检测方式在毕节市无偿献血者HBV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将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毕节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103519份纳入研究范围,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规定对献血者样本进行酶联免疫和核酸检测,分析无偿献血者HBV检测结果。结果:2019年共计38173份,233份不合格,酶联免疫法筛查出HBsAg阳性142份,阳性率为0.37%,核酸检测出阳性71份,阳性率为0.19%;2020年共计33813份,229份不合格,酶联免疫法筛查出HBsAg阳性120份,阳性率为0.35%,核酸检测出阳性61份,阳性率为0.18%;2021年共计31533份,273份不合格,酶联免疫法筛查出HBsAg阳性99份,阳性率为0.32%,核酸检测出阳性52份,阳性率为0.17%。对2021年其中1例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追踪分析,存在血清学转换情况,属于“窗口期”感染情况。结论:

  • 标签: 无偿献血 酶联免疫 核酸检测 HBV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管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血站80例献血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管理。比较两组风险事件、护理评价。结果:观察组出现恶心等4项风险事件患者总占比为5.00%,对照组为22.5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情绪安抚等5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护理管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应用效果理想,风险事件更少,且护理评价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面护理管理 无偿献血 常规护理 风险事件 护理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预见性护理在血站无偿献血中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0年9月在我站进行无偿献血的8921例献血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461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460例,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预防血站献血不良反应时采取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升献血者对献血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献血不良反应 无偿献血 预见性护理 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