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9 个结果
  • 简介:反复献血献血者重要脏器功能不会带来不良影响,但可能造成献血者NK细胞活性的降低。笔者为了研究反复献血献血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体液免疫的影响,对照检测了反复献血者与未献过血者的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献血者 免疫功能 NK细胞活性 结果报告 影响 脏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和多次献血者血液检验结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到2018年10月间无偿献血者样本2000例,根据无偿献血次数进行分组,分为初次献血组1200例,多次献血组800例,对献血者血液样本送至血液中心集中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ALT、HBsAg抗体、TP抗体。结果初次献血组ALT不合格率11.0%、HBsAg不合格率4.0%均高于多次献血组ALT不合格率7.0%、HBsAg不合格率2.5%(P<0.05),初次献血组TP抗不合格率1.0%低于多次献血组TP抗不合格率2.0%(P>0.95)。结论与初次献血者比较多次献血献血前筛查的血液不合格率更低,这与多次献血者为多次招募有关,应建立相对固定的多次无偿献血队伍,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 多次献血 献血人员 血液检验 结果比较
  • 简介:目的观察连续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和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以保证血小板的采集质量和献血者的自身健康。方法分别检测观察组(连续固定采集血小板时间大于1年,每次间隔15~20d)与对照组(首次采集血小板或距上次采集时间超过1年)采血前后的血常规、TEG常规指标(R值、K值、α角、MA值)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采血前后观察组较对照组MPV、PDW均增大(P〈0.05),而PLT及TEG各参数(R值、K值、α角、MA值)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采血后较采血前K值、MPV、PDW增大(P〈0.05),α角、MA值、PLT减小(P〈0.05);对照组采血后较采血前K值、MPV增大(P〈0.05),α角、MA值、PLT减小(P〈0.05)。结论频采献血者MPV、PDW均增大,但其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仍在正常范围,即频采不会损害献血者的健康及血小板的采集质量,可以保证血小板输注疗效,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

  • 标签: 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 血栓弹力图 血常规
  • 简介:目的探讨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清总蛋白(TP)、叶酸(FOL)、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捐献血小板≥16次且捐献量≥29U的献血者99名(男84名、女15名)作为试验组(捐献组),随机选择首次仅捐献全血献血者100名(男86名、女14名)作为对照组(未捐献组),检测其TP、FOL、TPO水平;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不同捐献次数(16-50次、51-100次、≥101次)、不同捐献量(0U、29-100U、106-160U、161-271U)、不同性别分亚组讨论.结果捐献组与未捐献组之间比较TP,P=0.026;FOL,P=0.019;TPO,P=0.006,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P,男性和女性未捐献组〉捐献组(66.98〉64.63;66.66〉63.11);FOL,男性和女性捐献组〉未捐献组(6.31〉5.95,7.79〉6.94),但捐献组与未捐献组TP、FOL仍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TPO,男性和女性未捐献组〉捐献组(55.270〉36.567,56.058〉53.551).不同捐献次数间比较:男性TP、TPO,P值分别为0.027、0.028,认为不同捐献血小板次数对男性献血者TP、TPO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认为对男性FOL的水平影响有限(P=0.498,P〉0.05);女性TP、TPO,P值分别为0.506、0.285,认为不同捐献血小板次数对女性献血者TP、TPO水平影响有限(P值均〉0.05),但对女性FOL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5).不同捐献量之间比较:男性TP、FOL,P值分别为0.066、0.490,认为不同献血量对男性献血者TP、FOL水平影响有限(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对TPO的影响有差异性(P=0.030,P〈0.05,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的TP、TPO,P值分别为0.728、0.356,认为不同献血量对女性献血者TP、TPO水平影响有限(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对女性FOL影

  • 标签: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血清总蛋白 叶酸 血小板生成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单采血小板捐献情况分为2组,实验组为参加过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153例,对照组为以往无献血史,首次来血站献血且符合献血条件,共189例,利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WBC、RBC、Hb、HCT、PLT、PDW、PCT、MPV及IPF比例等项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男性献血者WBC、P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Hb、HCT、PLT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MPV、IPF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女性献血者WBC、RBC、Hb、HCT、PLT、PCT、MP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W、IPF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进行单采血小板捐献,对于男性献血者除加快RBC、PLT的骨髓造血功能外,并未加速IPF上升,相反促进PLT成熟。对于女性献血者则由于自身早期的生理性周期性失血,女性献血者的RBC、PLT等指标已受自身免疫负反馈调节而耐受,但对于多次献血小板的女性献血者,可能血小板生成能力较男性献血小板者增加有关。

  • 标签: 网织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 骨髓
  • 简介:摘要为了调查无偿献血者对献血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其对献血献血行为的影响,在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之间所有的无偿献血者之中随机抽取200位无偿献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无偿献血者的个人基本信息、献血认知、献血态度等情况。共下发200份调查问卷表,200份全都完整收回,结果表明种种因素都会对献血者的献血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无偿献血者还没有完全了解关于献血的常识,对于献血认知度不高。相关献血工作部门应该加大关于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研究了无偿献血认知对献血献血行为的影响,并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报告。

  • 标签: 无偿献血认知 献血者 影响探究
  • 简介:摘要本文对献血不良反应对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及护理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从实际客观的角度出发,通过护理观察与护理实践,对献血前后状态下的献血者进行护理,研究目的在于改善献血者的献血体验,缓解献血者的心理压力。寄希望于通过有效的护理,在稳定献血都队伍的同时能够让更多人加入献血队伍。

  • 标签: 护理 影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献血不良反应对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归纳总结针对献血不良反应的有效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参加无偿献血的30534例献血者的资料,统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比例。

  • 标签: 献血者 再次献血 献血不良反应 预防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无偿献血献血过程中发生献血反应的因素,总结护理应对措施。方法随机选择了400例于2015年1月一2017年1月10月在本站进行无偿献血献血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因素,总结相关的护理体会。结果10例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占全部献血者的2.5%,4例献血者分别在献血中、后发生献血反应,各占20.0%,6例因心理原因造成献血反应,占60.0%。医务人员及时对出现献血反应的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献血反应得到缓解并消失。结论引发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为心理因素,特别是初次献血者容易发生,医务人员及时掌握和明确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并在献血献血前、献血中和献血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努力使献血反应的发生率降至最低限度,保证献血者的安全,更好地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护理措施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不同季节和献血次数对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的影响 。 方法: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在本血站自愿无偿献血者 20746 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 速率法检测所有献血者血液的 ALT指标值;采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献血者血液的 抗 -TP、 HBs Ag、 抗 -HIV、 抗 -HCV指标值 。记录献血者的献血日期与献血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春季献血者血液 ALT 不合格率最低为 2.73% ,夏季与冬季 ALT 不合格率居中分别为 8.55% 、 9.62% ,秋季 ALT 不合格率最高为 15.68% , 各个季节献血者血液 ALT 不合格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时,夏季与冬季 ALT 不合格率有差异但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外,任意两个季节相较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献血者 ALT 不合格率呈现出次数越多 ALT 不合格率越高的趋势,首次、二次、多次的 ALT 不合格率分别为 8.79% 、 10.17% 、 11.83% ,不同献血次数的献血者血液 ALT 不合格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季节和不同的 献血次数都 对献血者ALT有不同程度影响,采购血机构应广泛宣传献血有关知识 。

  • 标签: 季节 献血次数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的献血场所进行全血献血人群的分布特征情况。方法:汇总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我市固定献血点和流动献血车全血献血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结果:固定献血点和流动献血车的全血献血人群在年龄、性别、学历、献血量选择、职业、初次献血多次献血以及血液复检淘汰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P

  • 标签: 全血献血 不同献血场所 分布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动机及其招募途径。方法:选择 5000名无偿献血的学生,对献血动机进行评估,从而总结招幕的途径。结果:通过比较男性与女性,分别在献血动机的奖励回报、捐血光荣以及帮助别人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无偿献血非常重要的一种招募途径是高校学生,这就需要国家加大教育的力度,促进献血事业的快速发展,更好的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本研究目的是针对重复献血者,分析其献血反应产生的原因,并探索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是选择在 2018 年 1 月到 2019 年 1 月期间,我站 128 例重复性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对比献血者的临床资料 , 从而对导致献血者产生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结果是在实验中,有 128 名重复献血者 , 轻度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是 68.0% ,中度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为 24.2% ,重度献血反应发生率是 7.8% 。产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合理的作息,并且空腹和劳累。另外也受献血环境的影响和二针穿刺问题等等。结论是针对重复献血者,需要预防其献血反应,做好日常的宣教工作 , 并且在献血时,仔细询问献血者身体情况,并给他们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 , 从而避免献血者产生献血反应。

  • 标签: 重复献血 献血反应 原因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