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压在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高压,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格拉斯哥昏迷及预后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患者行高压疗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肺复苏 脑损伤 高压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患者接受高压治疗之后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期间收治的78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为主要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成传统组与改良组,传统组患者仅接受临床各项常规性治疗干预,改良组患者需要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接受高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之后的脑水肿情况、血浆脑钠肽以及脑脊液的乳酸浓度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要好于传统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患有脑出血的老年患者治疗中,高压治疗的效果较好,且可以改善患者的脑水肿等多项指标,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水肿 脑出血 高压氧 老年 脑脊液 血浆脑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种通气方法对于急诊病人心肺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9月~2017年9月份接收的270例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一组90例;甲组进行普通气管插管,乙组使用球囊气管插管,丙组使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和气管插管;比较三组患者恢复心搏、呼吸、血压和意识各自所需的时长,同时比较各组血气水平的恢复情况。结果乙、丙组患者在心搏、呼吸、血压、意识以及血气水平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甲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球囊气管插管以及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配合气管插管的方法对急诊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效果明显,可快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机体功能。

  • 标签: 急诊病人 通气方式 急诊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期给予溶栓治疗患者的超长时间复苏的必要性。方法记录在心肺复苏期给予溶栓治疗的且复苏成功的患者的平均复苏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在心肺复苏期间接受了溶栓治疗且复苏成功的11例患者中,平均复苏时间是(85.9±33.1)min,(25~160)min,溶栓后到复苏成功时间平均为(46.1±9.1)min,(25~60)min。结论对于心肺复苏期间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给予超长时间的心肺复苏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这些患者所必须经历的。

  • 标签: 心肺复苏 溶栓治疗 复苏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探究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心脏骤停患者,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心肺复苏护理,观察组采用心肺脑复苏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脏骤停持续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脑缺血缺氧时间以及心肺复苏后呼吸机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心肺复苏比较,心肺脑复苏护理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缩短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心肺脑复苏护理 心肺复苏护理 心脏骤停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搏骤停急救中应用效果的比较。方法80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实施心肺复苏护理,研究组实施心肺脑复苏护理。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护理和心肺脑复苏护理对心搏骤停患者均有临床价值,心肺脑复苏护理价值更高。

  • 标签: 心肺脑复苏护理 心肺复苏护理 心搏骤停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心肺复苏机和徒手心肺复苏应用在急诊科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急救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98例,均无心肺复苏的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予以心肺复苏机,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有效率。统计每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饱和度的比较。结果研究中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83.67%,对照组患者急救有效率为65.31%,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心肺复苏机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徒手心肺复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状态,提高心肺复苏的有效率及成功率。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徒手心肺复苏 急诊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院前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行CPR处理的258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的复苏总有效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口对口、面罩给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多发性外伤、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F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VA、无脉电活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包括年龄、通气方式、原发疾病、CPR前ECG(P<0.05)。结论院前心肺复苏患者自发循环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原发疾病、通气方式、ECG表现。

  • 标签: 急救 心肺复苏 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肺骤停院前心肺复苏抢救的抢救方法和抢救成功率。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心肺骤停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院内心肺复苏抢救,观察组患者行院前心肺复苏抢救,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3.33%,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为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有效提升了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医院可通过完善急救网络、普及急救知识以及规范和完善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和流程,临床进一步推广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提升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 标签: 心脏骤停 院前心肺复苏抢救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浓度氟化物对氟牙症釉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的50颗中度氟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割成三等分,既各50例每组的一组、二组与三组,一组的氟牙放置于蒸馏水中,二组的氟牙放置于低浓度的氟化钠溶液里,三组氟牙放置于高浓度的氟化钠溶液里。比较一组、二组、三组氟牙的表面硬度值、观察釉质表面微观形态变化。结果在浸泡前,一组、二组、三组氟牙的表面硬度值无明显差异,P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浸泡后,氟牙硬度值为二组>一组>三组,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浸泡前后氟牙的硬度比较中,一组无明显差异,P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组提升,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降低,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组表面出现反应物沉积,一组与三组表面未出现反应物沉积。结论高浓度氟化物会导致氟牙硬度值下降,釉质不会再矿化,低浓度氟化物可以让氟牙硬度上升,釉质继续矿化,所以氟牙症的病患应当使用低氟牙膏。

  • 标签: 浓度 氟化物 氟牙症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条件对血液酒精浓度(BAC)的影响。方法:测定三种真空分离胶试管的空白BAC值。观测不同保存状态(室温密封3天、一周;4℃密封一周;室温敞开1h、2h)下的BAC变化情况。结果:三种分离胶试管空白BAC值(mg/ml)分别为:0.03±0.02,0.27±0.11,0.05±0.02。室温密封3天,一周,4℃密封一周及室温敞开1h的BAC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室温敞开2h的BAC值则明显下降。结论:BAC测定标本保存应密封,尽量避免使用带分离胶的真空管,全血标本密封4℃或室温保存一周不影响BAC的检测。

  • 标签: 血液酒精浓度 保存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液质量不同的男性精浆和与血清生殖激素的浓度与精子浓度和活动力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进行精液检查的男性,依据精液质量的参数分为正常组64例、弱精组42例、少精组58例、无梗阻组21例。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睾酮(T)、泌乳素(PRL)和孕酮(P)、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精浆PRL、T、P和E2水平。结果正常组及弱精组的血清FSH和E2较少精组和非梗阻组低(P<0.05),正常组LH和P的浓度较其余三组低(P<0.05),四组间血清PRL和T对比无差异(P>0.05);非梗阻组PRL较其余三组出现降低(P<0.05),四组P、T和E2对比无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正常组血清FSH和精子浓度及PR呈负相关(P均<0.05)、LH与精子浓度呈现负相关(P<0.05);弱精组血清FSH、E2与精子浓度呈现负相关(P均<0.05),少精组血清FSH、LH与精子浓度呈现负相关(P均<0.05),少精组血清FSH和T与PR分别呈现正相关及负相关(P均<0.05);正常组精浆PRL与精子浓度呈正相关(P<0.05),少精组精浆PRL与精子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浆PRL和血清FSH的水平与精子浓度及活力相关,对男性不育的病因诊断可能会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生殖激素 精浆 男性不育 精子浓度 活动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方式的心肺复苏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心肺复苏治疗患者,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施以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与非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对两组患者通气时间、正常呼吸恢复时间、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治疗后通气时间与正常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比对照组,实验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治疗能够快速让患者通气,使其恢复自主呼吸,并有效提升心肺复苏治疗成功率,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具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肺复苏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总结麻醉复苏室的护理隐患,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方法抽取我院麻醉复苏室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间出现安全隐患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临资料,总结护理安全隐患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非计划性拔管、感染控制不当、监护不到位均可引发麻醉复苏室意外情况,影响麻醉效果,予以针对性防范措施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针对麻醉复苏室安全隐患提出相应防范措施可明显减少意外情况,提高护理安全程度,减少护患纠纷。

  • 标签: 麻醉复苏室 护理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收治37例心跳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监测与护理经验的总结归纳。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0月37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抢救过程进行总结。结果37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经医护人员积极实施CPR后,复苏成功25例(67.56%),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呼吸和意识,触及颈动脉搏动,血压持续上升>12h,患者恢复自主呼吸>12h,面色(口唇)由青紫(发苷)转为红润,瞳孔由大变小,出现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眼球与手指能活动。结论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及方法,观察病情有预见性,而且思维敏捷,应急能力强,迅速准确判断,抓住心跳呼吸骤停抢救的最佳时间。并在复苏过程中与医生密切配合,才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 标签: 心肺复苏 救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苏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全身麻醉复苏患者共46例,数字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体温保护护理。比较2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体温、心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患者体温及心率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术后患者体温及心率水平则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温保护护理可显著缩短全身麻醉复苏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改善其体温、心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身麻醉复苏 完全清醒时间 体温 心率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急诊不同心肺复苏初期气道开放方式的效果。方法依据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将我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34)与实验组(n=34),参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气管插管治疗,实验组患者实行喉罩或者普通面罩-气管插管,对两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临床效果予以分析。结果实验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存活率、治疗总有效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成人工通气时间等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P值<0.05,统计学分析有对比意义。结论将喉罩或者普通面罩-气管插管应用在急诊心肺复苏中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急诊心肺复苏 气道开放方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抢救情况及院前心肺复苏影响因素;结果通过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护理,初始复苏成功率为51.67%,复苏存活率为30.00%。结论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护理配合,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作准确判断,同时采取综合有效的护理配合。使用规范心肺复苏操作,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院前心肺复苏 护理配合 方法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血清HBVDNA浓度对哺乳的影响。方法选择乙肝携带产妇145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产妇血清HBVDNA与乳汁HBVDNA的进行检测,并将产妇血清HBVDNA浓度分级,分析产妇血清不同HBVDNA浓度级对乳汁HBVDNA阳性率。结果当产妇血清HBVDNA<500copies/ml时,74例产妇的乳汁中检出HBVDNA阳性为零,当产妇血清HBVDNA浓度500~1e6copies/ml时,30例产妇乳汁中检出HBVDNA阳性为3例,阳性率为10%(3/30),当产妇血清HBVDNA浓度为≥1e6copies/ml时,41例产妇乳汁中检出HBVDNA阳性为36例,阳性率为87.8%(36/41)。结论当产妇血清HBVDNA浓度达到或超过1e6copies/ml时,乳汁中HBVDNA阳性率大幅度增加;而当产妇血清HBVDNA浓度小于1e6copies/ml时,乳汁中HBVDNA检出率低。

  • 标签: HBV DNA 母婴传播 母乳喂养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进行全麻术后复苏的病人一共有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病人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麻术后复苏病人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可以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全身麻醉 术后 复苏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