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取心护理干预对食管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我院肿瘤科的食管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治疗方式,观察组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护理。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出院及出院4个月的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经心护理干预后食管患者出院时以及出院4个月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护理对食管患者的负性情绪有改善作用。

  • 标签: 双心护理 食管癌 焦虑 抑郁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紫杉醇联合顺铂不同给药途径对晚期卵巢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83例患者,均为采取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的晚期卵巢患者,根据不同给药途径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8.19%(40/83),采取静脉滴注给药;观察组占51.81%(43/83),采取腹腔灌注和静脉滴注途径给药;以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为评价疗效、安全性的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1.40%,大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以轻度的不良反应为主,经对症处理缓解,虽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中,采用腹腔和静脉途径给药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静脉给药,安全性尚可,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可能是腹腔灌注给药并未提高正常组织接触化疗药物的浓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卵巢癌 紫杉醇 顺铂 腹腔 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上腹顽固性性内脏痛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8月进行保守治疗疗效欠佳,并接受过CT引导下侧腹腔神经丛毁性阻滞治疗的中上腹顽固性性内脏痛患者共20例,最终对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发生了率、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采用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对中上腹顽固性性内脏痛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而与之相关的吗啡用量也有所降低。另外,疼痛的缓解会持续六个月或者直到患者的死亡。同时,在所有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腹泻,有8例患者出现了低血压,有1例患者出现了一过性下肢无力,并没有出现于手术相关的死亡情况。结论在CT的引导下采用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对中上腹顽固性性内脏痛进行治疗,不仅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而且减少了药物的使用量,具有疗效佳、安全性高的特点。

  • 标签: 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 中上腹 顽固性 癌性 内脏痛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提高两者的影像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乳头状肾癌和12例嫌色细胞的CT与MRI影像资料。结果7例嫌色细胞行MRI扫描,T1WI上5例为低信号;T2WI上6例为稍高信号;10例嫌色细胞行CT或MRI增强扫描,5例为中度强化,5例为轻度强化。6例乳头状肾癌行MRI扫描,T1WI上5例为等或稍高信号,T2WI上5例为低信号;5例乳头状细胞行CT或MRI增强扫描,5例均为轻度强化。结论MRI平扫信号表现结合增强表现有助于鉴别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的诊断。

  • 标签: 肾脏肿瘤 CT MRI 肾嫌色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食管、贲门术后膈疝的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6年7月我院发生食管、贲门术后膈疝3例,其中食管中段2例,贲门1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膈疝最早出现在术后14d,最晚术后1年。结果有3例经胸片和CT明确诊断膈疝,行膈疝修补术,术后恢复顺利,均痊愈出院。结论食管、贲门术后膈疝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手术前后呼吸道及消化道的管理、加强营养支持、有效地心理护理有利于预防术后膈疝的发生,细致的临床观察有助于术后膈疝的发现和及时治疗。

  • 标签: 食管癌 贲门癌 手术治疗 膈疝
  • 简介:摘要目的消止痛散在性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3例患者(性疼痛),收治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采用消止痛散进行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痊愈26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临床疗效为93.02%。结论消止痛散治疗性疼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消癌止痛散 癌性疼痛 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对骨髓转移进行误诊原因分析,以防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顺60例骨髓转移的住院患者,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0例骨髓转移患者首次就诊误诊23例,误诊率为39.3%。结论:骨髓转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无特异性,初诊常易洪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髓肿瘤/继发性 骨髓肿瘤/诊断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睾丸混合性精原细胞瘤及绒毛膜(绒)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睾丸混合性绒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33岁,自觉发现睾丸肿物2月余。光镜下大部分区域为精原细胞瘤,瘤细胞胞浆淡染或发空,核圆形,染色质粗,部分区域可见瘤组织呈巢状,并可见异型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免疫表型绒癌细胞CK和HCG均(+),而CD117、CD30、AFP、inhibin及OCT4(-)。结论睾丸绒是罕见高度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综合临床症状及病理学特征免疫细胞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 标签: 精原细胞 绒毛膜癌 病理观察
  • 简介:摘要在目前的女性恶性肿瘤疾病中,宫颈的发病率高达第三,仅我国而言,每年宫颈患者以十几万的数字增加中。宫颈作为常见的肿瘤疾病,其医疗手段已初步成熟,经过筛查后有超过91%的患者可以得到有效预防。目前宫颈的主要预防手段是接种宫颈疫苗,单一的疫苗接种虽然具有一定预防效果,但是结合上合理有效的筛查方法后效果更为显著。目前我国还没有健全的宫颈筛查制度,所以筛查方式虽然比较多但是并没有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医疗水平以及宫颈筛查普及度均不同,所以筛查方法的制定应以当地相关实际情况来制定。

  • 标签: 宫颈癌 癌前病变 早期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规范化痛评估和干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探究规范化痛评估和干预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实验组一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痛评估和干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NR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组患者在经过干预后NRS评分为(1.28±0.65),对照组患者经过干预后NRS评分是(3.11±0.58),比实验组患者多了1.83,所以规范化痛评估和干预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更好。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痛评估和干预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缓解他们悲观、抑郁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

  • 标签: 规范化 癌痛评估干预 晚期癌痛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腹腔镜膀胱根治术治疗膀胱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应用腹腔镜膀胱根治术治疗的膀胱患者26例为腹腔镜组,另选择同期行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术后出血、肠梗阻、尿失禁、切口脂肪液化。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腹腔镜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尿失禁、切口脂肪液化,其并发症的发生率7.7%,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膀胱根治术治疗膀胱具有较好的临床手术效果及安全性,较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膀胱癌 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 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肾集合管(CDC)合并肾囊性透明细胞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分析1例CDC合并肾囊性透明细胞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0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血尿。影像学检查提示左肾占位。组织学示肾上极的肿瘤组织排列成不规则腺管状、乳头状,部分肿瘤细胞呈靴钉状突向腺腔内,间质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周围部分集合管腺上皮见异型增生。瘤细胞阳性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角蛋白7(CK7)、角蛋白19(CK19)、上皮膜抗原(EMA)、转录因子E3(TFE3)和E-钙黏素(E-cad),而角蛋白20(CK20)、CD31、CD34、CD10、CD117、肾脏特异性钙黏蛋白(ksp-cad)和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表达则呈阴性。肾中部囊性肿瘤组织学表现为典型的肾囊性透明细胞,癌细胞阳性表达CD10、波形蛋白和CK19,而CK7、CD117表达则呈阴性。结论:CD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由于组织起源不同,CDC合并肾透明细胞的概率更小,但这种合并存在的情况仍有可能。

  • 标签: 肾脏 集合管癌 透明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瘢痕的临床特点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烧伤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烧伤瘢痕17例为鳞状细胞,3例为基底细胞。其中溃疡型15例,菜花型5例。手术植皮或皮瓣均成活。20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5年获得随访,2例术后3~6个月复发,1例行二次手术植皮,另1例放弃治疗,5月后死亡,其余18例局部无复发,目前仍健在。结论病理检查是诊断瘢痕的重要方法;手术是治疗瘢痕的最佳手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瘢痕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烧伤瘢痕癌 临床治疗 病理检查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acinarcellcarcinoma,ACC)的CT特征,以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CC患者的CT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ACC均为单发病灶,其中位于胰腺钩突2例,胰腺颈部1例,胰腺体部1例,胰腺尾部2例。病灶最大径为2.5-4.9cm,平均直径为4.0cm。3例肿瘤可见完整或不完整包膜。1例呈囊实性肿瘤,5例呈实性肿瘤;4例呈外生性生长,2例位于胰腺实质内。CT平扫图像显示,1例呈等低密度,5例呈等密度;增强动脉期肿瘤实性成分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呈持续性强化。2例ACC引起胰腺实质萎缩,1例胰胆管扩张,2例脾动脉受侵,2例胰周淋巴结转移。所有ACC患者均未见钙化灶、出血及肝脏转移。结论:胰腺ACC多呈外生性生长,可有包膜,CT平扫时实性成分多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较少引起胰胆管扩张。上述CT征象结合实验室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的升高,有助于提高胰腺ACC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胰腺肿瘤 腺泡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卵巢上皮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卵巢治疗效果的最佳策略。因此了解卵巢上皮的病因、病理类型、筛查及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卵巢上皮性癌 病因 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临床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患者的治疗当中,经患者尿道给予极等离子针状电极肿瘤整块切除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患者为相关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患者需接受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极等离子针状电极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参照组,且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对象,具体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有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患者的手术治疗而言,极等离子针状电极治疗方案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 并发症 切除术 尿道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对早期食管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常规内镜诊断为食管黏膜病变的患者80例,分别使用窄带成像技术和碘染色技术对患者的病变形态、范围和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在食管病变程度和范围方面,窄带成像技术和碘染色技术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和碘染色技术对于食管病灶的检出率都非常高,两种检测方式在诊断早期食管前病变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早期食管前病变进行诊断时,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技术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早期食管前病变的检出率都非常高,可以使用窄带成像技术代替碘染色内镜对食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断。

  • 标签: 窄带成像技术 碘染色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细针穿刺(fineneedleaspiration,FNA)细胞学检查由于经济、微创、操作简便、报告快速等优点,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中已被普遍使用,然而,由于样本或观察经验等因素影响,FNA诊断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仍存在一定的假阴性或假阳性,在甲状腺癌的类型判别方面也存在一些陷阱。本文报道一例甲状腺髓样(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MTC)FNA涂片被误诊为甲状腺乳头状(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FFC)的病例,通过对照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结果,复习FNA涂片,分析误诊原因,旨在加强认识,以提高FNA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甲状腺髓样癌 细针穿刺 误诊分析
  • 简介:病例:男.47岁:入院前2周,患者无意中发现颈部有一肿块.且2周来略感声音嘶哑.伴有呛咳.无咯血.无呼吸困难,无紫绀,无眼球突出.尤心慌,气急,外院B超示右甲状腺肿块患者拟行手术治疗收治入院体检:T36.8℃.脉率78次/min;有甲状腺肿大,4cm×2.5cm×2.5cm大小.质硬.边缘不清,随吞咽活动度欠佳,左侧正常。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胸腺肿瘤 诊断
  • 简介:摘要探究食管手术麻醉的实施过程。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20例食管患者临床资料,实施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20例食管患者给予麻醉处理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均取得较满意效果。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麻醉处理,能够提高食管手术成功率,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食管癌 食管手术 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