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胃黏膜保护剂是指对天然胃黏膜保护屏障有加强作用和修复作用的一组药物。这类药物在消化疾病中被广泛应用,是消化专科门诊用量大、不可缺的一组药。这些药物和胃黏膜保护机制密切相关,随着对胃黏膜保护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在不断开发之中。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胃黏膜保护剂的作用原理及临床应用。

  • 标签: 胃黏膜保护剂 临床应用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血氧水平依赖法(b1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BOLD)对比技术的发现和利用,BOLD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已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的研究,且由于其具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无辐射损伤以及可在活体上重复进行检测等优势,成为当今脑功能研究的热点.

  • 标签: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原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ICU呼吸依赖患者撤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在本院于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一年内收治的所有ICU呼吸依赖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06例ICU呼吸依赖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将这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53例患者,观察组53例患者;对照组的5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53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撤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从撤成功率方面来看,观察组的撤成功率为88.68%,对照组的撤成功率为67.9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护理安全以及仪器操作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1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0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呼吸依赖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撤成功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ICU呼吸机依赖患者 护理干预 护理质量 撤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各类毒性成分内的中毒机制及其炮制减毒原理。方法选取四种临床中常见的含有不同毒性成分的草乌、白花曼陀罗、吕宋、山慈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取各中药100g,各均分成50g,一组经炮制减毒处理后设为观察组,一组不进行减毒处理设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一质普联用仪(LC-MS)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中四种中药的毒性成分含量情况,分析并总结各类毒性成分中毒机制及解毒原理。结果观察组中草乌毒性成分含量为(0.34±0.03)g,白花曼陀罗毒性成分含量为(0.31±0.02)g,吕宋毒性成分含量为(0.26±0.02)g,山慈菇毒性成分含量为(0.21±0.03)g;对照组中草乌毒性成分含量为(0.71±0.02)g,白花曼陀罗毒性成分含量为(0.61±0.02)g,吕宋毒性成分含量为(0.73±0.03)g,山慈菇毒性成分含量为(0.55±0.02)g。观察组中草乌、白花曼陀罗、吕宋、山慈菇的毒性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为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应依据中药各类毒性成分内的中毒机制,针对性的给予减毒处理以减少或降低其内的毒性成分含量。

  • 标签: 中药 毒性成分 中毒机制 减毒 炮制原理
  • 简介:传统的寄生虫学教学模式,不利于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能适应新时期医学教学的要求。该文探讨应用教育心理学原理,从课程设计、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和帮助学生面对各项困难和挑战等方面,改革寄生虫学教学模式的经验和实践体会,为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寄生虫学 教育心理学 教学改革 课程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超滤功能合理维护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的4台血液透析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血液透析的超滤泵区别来进行分组。其中,固定容量膜式泵作为观察组,陶瓷柱塞泵作为对照组,每组2台血液透析。记录两组血液透析在使用过程中的超滤故障发生几率,并将引发血液透析超滤功能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血液透析超滤功能故障的主要原因分为密闭系统泄漏、超滤泵故障、平衡强电磁阀关闭不严以及电路控制系统故障这四种,超滤功能故障发生几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的超滤功能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故障,并且根据超滤泵的不同主要故障也有所不同。在对血液透析进行维护时,应根据不同血液透析的主要故障原因来进行针对性的维护,以确保血液透析的故障几率可以得到有效的降低。

  • 标签: 血液透析机 超滤功能 维护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无创呼吸的集束化护理。方法选取50例使用无创呼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予以集束化护理措施干预,对比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创呼吸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能显著的提高治疗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集束化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导致的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逐渐增加。患VAP的病人入住ICU,住院总时长明显延长,显著增加了住院治疗费用。医务人员应严格诊断和联合治疗,尽量避免VAP的发生,取得新的进展。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儿科ICU呼吸相关肺炎的影响因素,总结相关有效措施,以为以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主要应用了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主要选取了通过ICU呼吸治疗的40例的新生儿,然后观察不同影响因素对于他们病情转归的影响,然后再深入探究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经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儿科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能够明显降低或减少。结论影响儿科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医护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儿科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从而保护孩子们的健康,同时也能为以后临床研究做一定的参考。

  • 标签: VAP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管路的消毒及更换频率对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ICU)内收入的 56例患者,时间: 2016年 11月至 2019年 3月,将其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 2组(比对组、研究组),每组收入 28例, 2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的呼吸消毒频率,比较最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2组患者呼吸管路不同部位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 VAP发病率相比较来说,研究组显著低于比对组, P< 0.05。结论:对于 ICU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呼吸管路 1次 /d,间隔 3d更换的消毒频率,其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消毒频率 呼吸机管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呼吸捆绑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ARDS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2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按照患者的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的患者各60例;对照组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呼吸的治疗,观察组的60例患者采用捆绑式呼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呼吸的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5%,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8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使用时间为(130.15±23.49)h,住院时间为(7.17±0.51)d,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合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和23.33%,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捆绑式呼吸治疗法进行ARDS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和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缩短患者的呼吸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呼吸机 捆绑式 ARDS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120例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38.3%,观察组为1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8.3%,观察组为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降低病死率,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 集束化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及治疗方法。方法抽选我所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糖尿病患者经中医病分析,实施辨证分型治疗,其中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达93.3%。结论了解病因病,采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实现“标本兼治”,符合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原则,提高了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消渴病 病因 病机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住的126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VAP的发生。结果126例患者中22例发生VAP(17.2%),其中6例死亡(27.27%)。结论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预防误吸和返流等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呼吸相关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3月呼吸内科使用呼吸辅助呼吸的80例患者,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吸取气道分泌物,送检,培养分离菌种。记录年龄、性别、上机天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创伤、手术、昏迷、使用制酸剂、留置胃管、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等。结果28例(35%)患者发生VAP。VAP组在平均年龄、原发病中呼吸系统疾病所占比例、机械通气时间、胃黏膜保护剂使用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28例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中,革兰阴性菌占55.17%,革兰阳性菌占29.89%,真菌占14.94%。结论机械通气时间、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黏膜保护剂应用情况与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为此要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防治。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肺炎 呼吸内科 预防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使用无创呼吸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采取无创呼吸治疗的老年患者98例进行研究,抽签分组,分为常规组(n=49)和综合组(n=49),对常规组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对综合组患者施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水平。结果干预后,综合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分别为(94.27±3.96)、(77.87±6.65)、(48.25±6.98)、(7.42±0.15),均要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老年患者使用无创呼吸的综合护理效果显著,能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无创呼吸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进展。方法参照相关文献,对VAP的防御措施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VAP是一种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有效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积极预防VAP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呼吸使用过程中应严重做好各种预防性措施,尽量避免引发VAP。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取瑞舒伐他汀钙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诊断确诊为TIA患者78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与实验组(常规治疗辅助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与血脂指标改善的优劣。结果治疗后实验组颈动脉IT、斑块面积以及血脂指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性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治疗时应用瑞舒伐他汀钙能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降脂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瑞舒伐他汀钙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慢阻肺综合评估分组各组病人的症状分析特点总结各组病人的病特点。方法将入选患者181例,根据慢阻肺综合评估分为A、B、C、D四组,通过总结各组病人症状及舌苔脉象,总结病人病特点,指导临床治疗。结果其中A组以肺气虚为主,D组以肾气不纳为主、兼有肺脾气虚及痰瘀等病理产物,B、C介于两者之间。结论慢阻肺综合评估分组各组病人有其各自明确的病特点,并根据A、C、B、D的顺序依次加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综合评估 病机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38.3%,观察组为1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8.3%,观察组为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降低病死率,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 集束化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