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传染专科医院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干预对策。方法对本院2016年—2017年收治的3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解,对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60例肝硬化患者中,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共81例,医院感染率为22.5%;患者年龄是否≥60岁、住院时间≥30天、肝功能、是否存在并发症、是否采取侵入性操作,是否应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是否出现腹水以及白细胞计数等方面均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结论在肝硬化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众多,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来制定相关的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肝硬化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传染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传染作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健康教育作为对传染进行预防和控制的重要环节,在传染的预防环节中更是发挥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为此本文就将重点分析传染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的作用,希望对传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更大的帮助作用。

  • 标签: 传染病 预防控制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传染发生时的紧急应对措施。方法本文全面论述了传染发生时疾控部门指挥和配合社会各界应该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

  • 标签: 传染病 传染病防控 传染病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呼吸道传染的病症特点,并根据疾病特点对防治控制要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某医院中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病症特点,研究防治控制要点。结果通常情况下来说,急性呼吸道传染的特点主要包括发热、鼻塞、咳嗽、流涕以及头痛和全身乏力等症状,通常是通过飞沫传染方式进行呼吸道传染,也会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的方式进行传染,其病症多发于春季和冬季。结论针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的特点来说,想要对其进行防治和控制,其主要途径就是防止病情不断传播,尽可能减少疾病传播的路径,可以采用隔离或消毒的方式,降低空气内病菌的含量,才能对病情传播进行控制。

  • 标签: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症特点 控制要点 预防方案
  • 简介:摘要传染危害大,如果不加以防控,就会造成大面积的传染,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对此,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起传染的预防工作。在传染的预防中,公共卫生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传染病原的扩散,减少传染的发生。本文就传染预防工作中公共卫生管理的作用作了相关分析。

  • 标签: 传染病预防 公共卫生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流行性传染的传播方式并针对其提出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疗的流行性传染患者12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这120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分析常见流行性传染种类及疾病传播方式,并对预防控制策略进行分析。结果常见流行性传染的主要包括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粪口传播、血液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结论传播途径和传染病原是流行性传染扩散的必然条件,因此根据传染特征制定综合性控制对策,可有效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传播。

  • 标签: 流行性 传染病 传播方式 控制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呼吸道传染患者100例,其均为新发病,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0月,按照就诊时间差异分组,其中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对比2组急性呼吸道传染患者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2组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实验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良好习惯养成率、自我管理意识优良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患者,其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对其感染进行控制,改善其心理状态,意义重大。

  • 标签: 呼吸道 急性传染病 新发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疫情监测在重大传染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在我市范围之内对疫情监测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在我市随机抽取25家医疗机构作为研究案例。根据疫情监测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强化措施,统计并对比在疫情监测工作改进前后的疫情防控效果。结果借助有效的疫情监测改进措施,可以有效强化重大疫情疾病的发病控制效果,强化疫情监测管理水平,改进后多个疫情防控效果指标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数据差异较大,统计学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大传染防控监测工作现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即是强化疫情监测的管理水平,强化传染防控工作的实效性,从而提高疫情监测控制范围与控制。

  • 标签: 疫情监测 重大传染病 预防控制 具体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道传染的主要特点,并观察对呼吸道传染进行预防控制干预的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呼吸道传染患者,分析其主要特点,并对所选患者实施预防控制干预措施,观察临床效果。结果70例患者经过预防控制干预后,5例出现院内感染,2例成为传染源,5例需要继续治疗,58例痊愈出院。结论针对呼吸道传染,需要注重预防控制干预,做到早发现、早控制,以有效预防传染,使呼吸道传染发生率降低。

  • 标签: 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特点 预防控制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突发传染救治中实施护理应急管理的有效性。方法我院从2016年1月起建立了护理应急管理制度;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例突发传染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手指好的13例突发传染表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就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来说,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突发传染的救治过程中,护理应急管理能够有效保证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应当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突发传染病 护理应急管理
  • 简介:摘要学校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聚集的场所,中职学生大部分在校住宿,学生之间会长时间接触,很容易造成传染疫情的发生与传播所以要对在校学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健康教育在传染防控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降低传染的发生率。

  • 标签: 中等职业学校 健康教育 传染病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50—2015年祁阳县肠道传染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肠道传染相关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50—2015年祁阳县肠道传染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0—2015年66年间共报告肠道传染7种,109896例,死亡240例,年均发病166.80/10万,年均死亡率0.45/10万,病死率0.22%,肠道传染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代改变,总体呈递减趋势,肠道传染以菌痢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5.94%。2010—2015年以手足口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1.47%,除手足口病外,21世纪后,肠道传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或消除。结论祁阳县肠道传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传染疫情出现了新的特点,防治形势仍然严峻,应制定和完善肠道传染防制对策,加强防病工作基础建设,提高肠道传染预防和监测水平。

  • 标签: 传染病 肠道 流行 分析
  • 简介:摘要传染危害大,如果不加以防控,就会造成大面积的传染,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对此,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起传染的预防工作。在传染的预防中,公共卫生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传染病原的扩散,减少传染的发生。本文就传染预防工作中公共卫生管理的作用作了相关分析。

  • 标签: 传染病预防 公共卫生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染房内肝病患者的院内感染特点以及防控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传染房内200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特点,以及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传染房肝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为7.5%(15/200);其中有12例(80%)患者在住院一个月内发生院内感染;呼吸但感染的几率最高,为60%(9/15);经过相应护理和治疗后,14例患者病情改善。感染得到良好治疗,1例患者引发了其他并发症。结论传染房内肝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经过相应治疗和护理后一般可得到良好的控制。

  • 标签: 肝病 医院感染 传染病房 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学校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聚集的场所,中职学生大部分在校住宿,学生之间会长时间接触,很容易造成传染疫情的发生与传播所以要对在校学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健康教育在传染防控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降低传染的发生率。

  • 标签: 中等职业学校 健康教育 传染病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学科联合护理查房教学在提高传染专科护士专业能力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传染科2017年的30名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联合组,应用多学科联合护理查房教学模式进行护理教学,另筛选出我院传染科2016年的30名专科护士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传统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护理教学,课程结束后对比两组专科护士的考核成绩与专业能力。结果联合组护士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与临床技能综合水平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护士对自身自学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均高于传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护士专科护理、基础护理以及安全护理质量的合格率均高于传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学科联合护理查房教学在提高传染专科护士专业能力中可发挥良好作用,可明显提升护士考试成绩、自身综合能力以及护理行为合格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多学科 护理查房教学 传染病 专科护士 专业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传染护理管理中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效果。方法我院传染科从2015年6月开始正式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实施1年后观察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相比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施前,实施后的不良事件上报率明显提升,护士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染护理管理中,通过使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方法可明显提升不良事件上报率,更好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

  • 标签: 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传染病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染房内肝病患者的院内感染特点以及防控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传染房内200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特点,以及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传染房肝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为7.5%(15/200);其中有12例(80%)患者在住院一个月内发生院内感染;呼吸但感染的几率最高,为60%(9/15);经过相应护理和治疗后,14例患者病情改善。感染得到良好治疗,1例患者引发了其他并发症。结论传染房内肝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经过相应治疗和护理后一般可得到良好的控制。

  • 标签: 肝病 医院感染 传染病房 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4-2017年深圳市A街道学校传染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7年深圳市A街道学校传染疫情,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学校传染疫情76起,其中乙类传染4起,丙类传染49起,其他传染23起;散发病例2例,聚集性疫情40起,暴发疫情34起,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有发病人数429人,住院3人,总罹患率为9.25%,总住院率为0.70%,无重症及死亡病例。传染疫情主要集中5月和6月;托幼机构是主要发病场所,占61.84%;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染和肠道传染为主;主要病种有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和水痘。结论学校传染疫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主要集中在托幼机构,因此,须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卫生监督工作,推动落实“教卫联动”机制,提高学校传染的防控能力,尤其是托幼机构。

  • 标签: 学校和托幼机构 传染病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了187例脑卒中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合理应用抗药菌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脑卒中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测试结果。结果在873例脑卒患者中,有187例被感染,感染率为21.4%;从187例感染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283个致病菌。痰样本中菌株最多,是62%,其次是脓、血、穿刺液、尿和分泌物。在分离的283株中,194株革兰氏阴性菌占8.6%。前三个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属,在77株革兰阳性菌中,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0%,真菌4.2%。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为1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为100%。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医院感染率很高,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

  • 标签: 脑卒中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