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宁夏眼科医院眼底病科的168例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RH/RD)、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除了AMD/PCV,其余组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玻璃体切割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改善视功能。

  • 标签: 玻璃体积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患者96例(96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力(0.82±0.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视功能恢复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摄影条件下,乳腺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变化,探讨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摄影方法。方法:采用全视野乳腺数字化X线机,在不同摄影条件下[手动曝光模式(manualexposurecontrol,MEC)、自动曝光模式(automaticexposurecontrol,AEC)]对标准乳腺模体进行重复曝光测试,记录每种摄影条件下的体表入射剂量(entrancesurfacedose,ESD)和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glandulardose,AGD)。由3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按照美国放射学院乳腺模体影像评价标准对影像进行评分,并对ESD、AGD及图像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固定管电压(28kV)时,ESD和乳腺AGD随着管电流的上升而上升;固定管电流(56mAs)时,ESD和乳腺AGD随着管电压的上升而上升,固定管电压和固定管电流这2组摄影参数改变的图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34,P均〉0.05)。结论:在乳腺数字化X射线摄影检查中,MEC模式更适合个体化诊断,能够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达到剂量最优化。

  • 标签: 乳腺数字化X线摄影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DSA冠脉造影致医护人员辐射剂量的研究,探讨DSA冠脉造影过程中辐射的防控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参与DSA冠脉造影工作的26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拟DSA冠脉造影试验,测量医护人员各层面皮肤对于辐射的吸收情况,比较其辐射剂量。结果与第二术者相比,第一术者乳腺辐射吸收剂量(0.218±0.059)mGy<(0.342±0.044)mGy和性腺辐射吸收剂量(0.231±0.042)mGy<(0.315±0.026)mGy相对更低(P<0.05),而眼晶状体、甲状腺的辐射吸收剂量与之相仿(P>0.05)。在第一术者中,与铅衣后相比,铅衣前的眼晶状体辐射吸收剂量(0.164±0.023)mGy>(0.064±0.009)mGy、甲状腺辐射吸收剂量(0.195±0.035)mGy>(0.142±0.054)mGy、乳腺辐射吸收剂量(0.184±0.034)mGy>(0.134±0.011)mGy和性腺辐射吸收剂量(0.177±0.028)mGy>(0.125±0.013)mGy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DSA冠脉造影,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以有效降低辐射吸收剂量,保障其健康安全。

  • 标签: DSA冠脉造影 辐射医护人员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眼症患者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8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贝复舒滴眼液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68.5%(P<0.05);干眼症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眼症患者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可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同步提升。

  • 标签: 干眼症 玻璃酸钠滴眼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确诊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矫正视力、眼压、眼底及B超检查,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玻璃体切除术,观察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及平均眼压、视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黄斑水肿发生率(1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率为65.7%(23/35),对照组患者视力改善率为42.8%(15/35),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曲安奈德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 曲安奈德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确诊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矫正视力、眼压、眼底及B超检查,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玻璃体切除术,观察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及平均眼压、视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黄斑水肿发生率(1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率为65.7%(23/35),对照组患者视力改善率为42.8%(15/35),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曲安奈德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 曲安奈德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离子和流体树脂用于楔状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从来我院修复楔状缺损的患者中选择了80例为研究对象,一共有308颗牙齿。将这些患者以随机抽单双数的方式分成研究A组与研究B组。前组应用玻璃离子材质进行修复,后组应用流体树脂材质进行修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以及两年后牙齿良好率。结果比较两年后牙齿良好率,两组之间并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另外A组的牙本质过敏情况少于B组,B组牙部分缺损情况少于A组,两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而在继发龋、完全脱落、边缘不紧密、牙髓病变等方面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玻璃离子和流体树脂用于楔状缺损的修复效果各有各的优势,基本效果都很好,玻璃离子修复的预防敏感效果,而流体树脂修复的防止脱落效果更好,因此应该根据患者需求选择何种修复方式。

  • 标签: 玻璃离子 流体树脂 楔状缺损 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校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辐射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2016年在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应用自编的调查问卷收集资料,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校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辐射总体认知水平偏低,且存在性别、年级和专业差异。结论今后医学院校应该加强在校医学生特别是影像专业学生辐射防护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对患者及本人的防护意识。

  • 标签: 在校医学生 医学影像学辐射 认知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肺炎患儿应用辐射台的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应用辐射台进行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并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总消耗费用比较,观察组稍高,但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肺炎患儿置于辐射台,便于护士病情观察及进行护理操作,提高了肺炎患儿胸部物理治疗的效果,更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辐射台 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2.5-5.5Gy)中子辐射对小鼠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级BALB/C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所有BALB/C小鼠均为雄性,共计278只,将上述278只小鼠分为5组。包括1个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分别对各动物组进行90%中子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2.5Gy(80只),3.0Gy(60只),4.0Gy(60只)及5.5Gy(60只),对照组18只,分别在照射动物后6h,12h,1d,3d,4d,5d,7d,10d,14d,21d及28d采取静脉血,利用SYSMEXKX-21多项目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结果(1)中子照射后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2.5-5.5Gy中子照射可使小鼠外周血WBC于照射后6h均明显降低,12h呈现一过性升高,之后又进行性降低,4.0-5.5Gy组未见恢复;而2.5Gy于照射后21d恢复至正常状态。(2)中子照射后外周血血小板的变化;在照射2.5Gy后6h-12h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照射后1-3d,小鼠外周血PLT开始降低,于第5d进一步降低,至第10d血小板降至最低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非常显著(P<0.01)。在照射14-28d后血小板开始恢复,逐步恢复至正常状态,在照射3.0-4.0Gy后6h即开始明显降低。于第10d外周血PLT降至最低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非常显著(P<0.01)。结论2.5-5.5Gy中子辐射可以引起小鼠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破坏小鼠骨髓的造血功能,引起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质量参数的显著变化。

  • 标签: 2.5-5.5Gy中子辐射 小鼠 白细胞 血小板损伤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128层螺旋CT 轴扫技术 腹部CT 辐射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植入术后护理配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科2013年1~12月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植入(硅油75例,气体51例)的视网膜脱离患者126例,总结分析治疗效果与临床护理的关系。结果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植入患者视力康复情况与良好的心理护理、术后正确的卧位指导及护理密切相关。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段,做好病人术前术后的护理,尤其是术后体位的指导及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减轻患者不适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玻璃体切除 硅油或气体植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效辐射烧伤治疗仪对于烧伤患者体温的影响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烧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高效辐射烧伤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体温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发热率为4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1%;观察组的发热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发热持续时间平均为(2.33±0.57)d,较对照组的(3.02±0.57)d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烧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效辐射烧伤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发热率及发热程度,并缩短发热持续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烧伤 体温 高效辐射烧伤治疗仪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使用玻璃纤维桩和金属桩核进行牙体缺损的修复,对比两种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存在牙体缺损需要进行桩核修复的患者100例(包括患牙132颗)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式,根据患者使用的桩核类型分成玻璃纤维桩组(58例,共76颗)和金属桩核组(42例,共56颗),两组患者在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后,玻璃纤维桩组使用玻璃纤维桩联合纳米树脂堆塑进行桩核修复,金属桩核组使用铸造金属桩核进行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玻璃纤维桩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出金属桩核组14.75%,P<0.05,优势明显;统计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评分,玻璃纤维桩组明显高于金属桩核组,P<0.05。结论对存在牙体缺损需要进行桩核修复的病例,采用玻璃纤维桩修复的临床效果更好,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患者对修复后效果满意度更高,临床应用前景巨大,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玻璃纤维桩 金属桩核 牙体缺损 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玻璃体切除术后俯卧位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玻璃体切除术后俯卧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循证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56例,在康复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的每日俯卧位维持时间、每日睡眠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遵循体位医嘱率、体位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及眼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每日俯卧位维持时间、每日睡眠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体位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及眼部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遵循体位医嘱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提高玻璃体切除术后俯卧位病人康复水平,对于减少病情复发、提高术后舒适度、缓解患者因俯卧位所致不适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俯卧位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玻璃酸钠药物结合臭氧进行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并给与相应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88例膝关节炎的病人行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臭氧治疗,在治疗前后给予护理干预。结果临床疗效,痊愈22例,显效45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5%。结论有效地治疗加上科学的护理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玻璃酸钠 臭氧 骨性关节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128层螺旋CT 轴扫技术 腹部CT 辐射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玻璃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处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修复牙体缺损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修复牙体缺损,实验组患者采取成玻璃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研究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玻璃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小,成功率高,具有高有效率及安全性,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牙体缺损 成玻璃纤维桩 修复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行追风透骨胶囊+玻璃酸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受追风透骨胶囊+玻璃酸钠联合治疗的5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联合组,选择同期仅接受美洛昔康片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单一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52例(89.66%)显著高于单一组36例(62.07%),两组治疗前的WOMAC评分以及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WOMAC评分以及VAS评分均优于单一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行追风透骨胶囊+玻璃酸钠联合治疗,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的疼痛症状和功能。

  • 标签: 追风透骨胶囊 玻璃酸钠 膝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