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CT检查是现代医学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诊断手段,由于其具有诊断时间快、准确率高的优势,在临床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但是,与此同时,CT检查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对于人体健康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因此,当前形势下,如何在CT检查中实现对于辐射危害的有效控制,是很多人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对于CT检查的辐射危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辐射控制建议。

  • 标签: CT检查 辐射危害 辐射控制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核技术、核能在科学研究、医疗卫生以及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人们受的辐射量也越来越大,很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已经开始从天然药物角度来研究抗辐射药物,我国传统的中草药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效。关于中药抗辐射的研究还集中在单味补气层面上,其中,黄芪、人参、枸杞、当归是研究热点,还有部分学者开始将研究的焦点转移到雪莲、绿茶、红景天等中药材上,本文主要分析抗辐射中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标签: 抗辐射中药 研究现状 进展
  • 简介:摘要多排螺旋CT的迅速推广应用有益于临床医学诊断,但同时也增加了受检者医疗照射,增加一定的电离辐射风险。然而相应的放射防护监测及评价的前提是准确表达并测量其辐射剂量。因此本文侧重辐射剂量学角度,分析探讨影响多排(层)螺旋CT扫描所致辐射剂量的主要因素。正确掌握这些X射线CT所致辐射剂量的表达及其测量与评价方法,成为放射防护学界、医学物理学界、临床医学放射学界以及医疗器械研发部门等共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 标签: 多排(层)螺旋CT 辐射剂量学 CT 剂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保护关节软骨,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与再生,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症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以玻璃酸钠注射液为治疗组,以曲安奈德注射液组为对照,对439例KOA进行随机分组,疗效研究、分析。结果玻璃酸钠治疗组能在膝关节腔内起到明显的润滑作用,改善滑液组织的炎性反应,缓解疼痛,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结论玻璃酸钠治疗组是一组较为理想的关节腔内润滑剂,是保守治疗KOA的有效手段。

  • 标签: KOA 玻璃酸钠组 曲安奈德组 穿刺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玻璃体积血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玻璃体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0只眼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体积血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单独马蹄形裂孔13例,单独圆孔者3例,巨大裂孔者2例,马蹄形裂孔合并圆孔者2例。单独马蹄形裂孔均可见有桥状视网膜血管或者撕脱的血管,单独圆孔者均位于赤道部以后,裂孔周边可见明显断裂的血管。患者20例眼手术后均解剖复位。A组10例,术后视力0.1~0.3者2例,0.3~0.5者5例,>0.5者3例;B组5例,术后视力0.1~0.3者2例,0.3~0.5者2例,>0.5者1例;C组5例,术后视力0.3~0.5者1例,无>0.5者,0.1~0.3者2例,<0.1者2例。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诊断明确后早期手术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后视力。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切割术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600例放射工作人员作为放射组,9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随着工龄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放射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果表明,电离辐射会影响放射人员的身体健康,对于放射中心比较加强防护工作。

  • 标签: 电离辐射 放射人员 染色体畸变 微核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102例102眼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102例患者手术治疗过程顺利,视力恢复良好。结论临床通过对玻璃体切割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玻璃体 切割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混浊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12年1~2014年6月收治的玻璃体混浊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对照组82例,所有患者首先实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氨碘肽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平地木颗粒治疗,跟踪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对所得数据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90例患者,显效46例,有效36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1.1%;对照组82例患者,显效34例,有效30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玻璃体混浊疾病的过程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氨碘肽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玻璃体混浊 患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白内障摘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52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6个月对48例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观察48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与眼压、并发症等情况。结果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提高49眼,视力不变2眼,视力下降1眼;术后6个月随访,48例患者眼压平均(18.5±9.0)mmHg和术前(12.5±5.6)mmHg对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出现16例并发症。结论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白内障摘出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效果理想,安全可靠,患者术后视力提高效果理想,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不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玻璃体切割术 白内障
  • 简介:摘要宇宙辐射对飞行人员的健康有不良影响。已知,宇宙辐射可产生致癌效应,可对中枢神经系统、生殖和遗传、免疫系统等产生损伤,已引起学者的重视。笔者就近年来现代医学关于宇宙辐射对飞行人员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仅供参考。

  • 标签: 宇宙辐射 飞行人员 综述
  • 简介:摘要方法将50只雄性小鼠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组(照射后不处理),模型组(灌注生理盐水),给药组(不同浓度给药量)以一定实验条件为基础,测定小鼠血清中白细胞外周血,脾脏SOD,小鼠质量和30d后存活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给药组SOD活性比模型组与正常组要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小鼠存活数量比模型组小鼠明显较多,P<0.05。从对外周白细胞影响数量上来看,模型组和正常组相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照射8天后模型组和正常组相比,P<0.05。照射8天后,模型组与各个剂量组相比,P<0.05。结论复方中草药汤剂对辐射有着较强的防护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复方中草药制剂 小鼠 防辐射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干眼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照组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48.98%,总有效率为89.8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3.06%,总有效率为95.9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的改善症状,在临床上可广泛使用。

  • 标签: 玻璃酸钠滴眼液 干眼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引起的感染性眼内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8例外伤性眼内炎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从术前,术中,术后对8例外伤引起感染性眼内炎的患者进行了精心的护理。结果这8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治疗均有效,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一例患者伤眼视力达0.3,无一例眼球摘除。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配合积极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能有效控制炎症,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 标签: 眼内炎 玻璃体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CT表现。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例证实的63例肺部孤立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患者的CT图像,由2名从事胸部影像诊断10年以上医生通过评估病变部位、形态、大小、边缘、边界、内部结构、与邻近结构的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右肺36例,左肺27例,结节最大径0.73~2.84cm,平均1.86cm,形态不规则形12例,圆形、类圆形51例,深分叶8例,浅分叶42例,毛刺征45例,瘤-肺界面清晰43例,不清晰20例,混合磨玻璃结节40例,纯磨玻璃结节23例,见斑点状密度减低影23例,“空泡征”33例,细支气管充气征15例,支气管连续性中断12例,支气管扭曲、走行僵硬43例,血管穿行病灶18例,血管集束征19例;胸膜及叶间胸膜凹陷28例。结论CT对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早期判断,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磨玻璃结节 肺腺癌 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含玻璃酸钠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剂与市售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剂对角膜上皮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家兔角膜上皮细胞,采用MTT法进行角膜上皮细胞活力的检测,同时进行一般形态学观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市售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剂组比较,含玻璃酸钠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剂组角膜上皮细胞连接紧密,生长状态良好。MTT结果显示,与市售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剂组比较,含玻璃酸钠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剂组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结论含玻璃酸钠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剂组与市售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剂组比较,可显著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

  • 标签: 玻璃酸钠角膜上皮细胞MT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辐射抢救台在新生儿尿布性皮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4例中、重度尿布性皮炎患儿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氧化锌软膏外用配合辐射抢救台,对照组只采用氧化锌软膏外涂,通过观察患儿第3、4、5天皮肤改善情况来判断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3、4、5天的显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辐射抢救台在对新生儿尿布性皮炎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新生儿尿布性皮炎 辐射抢救台 氧化锌软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常规超声、脉冲声辐射力成像技术在颈部淋巴结疾病中的诊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07例(淋巴结179枚),年龄11~68岁,平均年龄45.7岁。行二维常规超声检查,记录颈部淋巴结的边界、回声特征、长径、短径、血液信息、钙化灶有无和坏死情况等。再行ARFI技术检查,包括声触诊组织成像(VTI)技术和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从而获取病灶的VTQ值。结合病理结果将179枚淋巴结分为恶性和良性两组,绘制患者的ROC曲线,并确定VTQ的诊断临界值。分析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对颈部淋巴结的诊断的效果。结果经过检验,在检测的颈部淋巴结中,良性组VTQ值为(2.11士0.94)m/s,恶性组(4.65土2.36)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计算VTQ诊断界值为2.601m/s,用ROC曲线和VTQ临界值得到其诊断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92.9%,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结论ARFI技术在诊断颈部淋巴结方面具有可行性,并有助于判断颈部淋巴结的良、恶,从而为淋巴结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ARFI技术 颈部淋巴结 VTQ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