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LR)较混合迭代重建(HIR)在降低CT肺动脉成像(CTPA)辐射剂量中的作用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临床疑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或因其他肺动脉疾病需行CTPA检查的患者100例,根据区组随机化分为HIR组、DLR组,每组50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体质指数(BMI)。HIR组、DLR组噪声指数(SD)分别设置为8.8、15,其他扫描参数及对比剂注射方案相同,分别采用HIR、DLR算法重建。计算有效剂量(ED)及体型特异性扫描剂量(SSDE)。在1~3级肺动脉管腔、双侧椎旁肌勾画感兴趣区(ROI),记录各ROI CT值及标准差值,计算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由2名高年资医师采用盲法,以Likert 5分制对2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估,评分不一致时由第3名医师综合判定。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辐射剂量及客观图像质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主观噪声、肺动脉分支显示、诊断信心进行组间比较,计算线性加权Kappa系数分析2名医师评分的一致性。结果HIR组、DLR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R组与DLR组图像1~3级肺动脉及椎旁肌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R组平均ED为1.3 mSv,SSDE中位数为4.20 mGy,均较HIR组降低约35%,但DLR组CTPA图像的SNR(30±5)、CNR(26±5)均高于HIR组(分别为23±5、20±5,t值分别为-6.60、-5.90,P<0.001)。DLR组主观图像噪声得分明显高于HIR组(Z=-7.34,P<0.001),且2名医师一致性高(Kappa=0.847,95%CI 0.553~1.000);DLR组与HIR组图像在肺动脉分支显示以及医师诊断信心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0.259、-0.296,P>0.05)。结论DLR能够进一步降低CTPA检查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且不影响医师诊断信心,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深度学习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64层螺旋CT腹部检查中轴扫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对辐射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影像科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56例开展64层螺旋CT腹部检查的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组,抽签法,均分2组。对照组28例,予以常规64层螺旋CT腹部检查。观察组28例,联用轴扫技术。比较两组的检查质量、辐射量。结果 观察组图像质量评分、噪声水平较对照组高,辐射量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腹部检查中,轴扫技术应用效果良好,可提升检查质量,并降低辐射量,值得推广。

  • 标签: 64层螺旋CT 腹部检查 轴扫技术 检查质量 辐射量
  • 简介:近年来,低辐射剂量扫描因其辐射损害较低,越来越多应用于CT检查,低浓度对比剂的低毒副作用优势也受到研究者关注,但将两种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较少。本文就胸部CT增强扫描中低辐射剂量和低浓度对比剂的应用与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 标签: 低辐射剂量 低浓度对比剂 胸部CT增强扫描 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低电压、等渗低浓度和低容量碘对比剂检查方案用于慢性肾病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共36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疾病而准备行冠状动脉成像(CTA)检查的慢性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例,使用常规管电压120 kV,步进-发射(step-and-shot, SAS)扫描方案,注射高浓度碘对比剂(碘普罗胺,370 mgI/ml),63~85 ml,采用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观察组23例,使用低电压SAS扫描方案,依据体质量指数(BMI)选择不同的管电压,即管电压100 kV(BMI≥25 kg/m2)或80 kV(BMI<25 kg/m2),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 I/ml),低容量注射45 ml,采用迭代重建算法。两组患者扫描时均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4D CareDose)。两组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别采用主观和客观法评价;辐射剂量以剂量长度乘积(DLP)与胸部系数k的乘积为依据计算;两组摄入的总碘量以碘浓度与注射容量的乘积计算;肾功能变化以检查前和检查后第3天的血清肌酐清除率下降百分比计算。结果32例患者顺利完成冠状动脉CT检查,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3.789±0.598)和(3.708±0.7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和回旋支(LCX)平均信噪比分别为(12.88±4.53)和(13.67±2.08)、(11.9±5.0)和(12.6±5.1)、(12.78±3.15)和(13.22±3.1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对比噪声比分别为LAD(10.94±1.31)和(11.27±1.81)、RCA(10.38±1.90)和(11.01±2.26)、LCX(11.71±3.15)和(12.49±3.62),两组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辐射剂量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了61.75%,分别为(1.09±0.19)和(2.85±0.59)mSv,观察组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60, 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平均碘摄入量分别为(2.71±0.37)和(1.22±0.00)g,观察组降低了54.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62,P<0.05)。碘对比剂注射后72 h内血清肌酐清除率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所下降分别为(11.89±4.98)%和(28.75±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4,P<0.05)。结论"三低"扫描方案可降低患者总用碘量和辐射剂量,对肾功能影响小,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可用于慢性肾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 标签: 慢性肾病 冠状动脉成像 碘对比剂 辐射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daptiveiterativedosereduction3D,AIDR3D)迭代重建技术结合低对比剂用量在肝脏病灶扫描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地将60例肝脏占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常规组)采用滤过反投影(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重建+常规对比剂用量(1.5mL/kg),B组(双低剂量组)采用AIDR3D重建+低对比剂用量(1.0mL/kg)。对两组图像主观噪声、总体质量及是否达到诊断要求,按1~5分(1分最差,5分最优)予以评分。定量计算两组图像的有效辐射剂量、图像噪声、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计量资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test)。结果:B组有效剂量较A组降低约32.1%;主观评估中,B组图像质量评分与A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评估中,B组图像噪声低于A组,CNR与SNR高于A组(P〈0.05)。结论:低对比剂剂量结合AIDR3D重建技术,在降低CT辐射剂量及减少造影剂用量的条件下,仍可得到符合诊断标准的图像。

  • 标签: 对比剂 计算机断层扫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低辐射剂量在高端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7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将研究对象分成4组,每组25例,进行高端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其中3组采用不同的低辐射剂量方案,1组采用常规剂量方案。结果表明,低辐射剂量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辐射暴露,同时保证成像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低辐射剂量 高端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成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采取小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区间为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探究对象为此区间本科室接治的疑似肺栓塞患者为探究主体,统计70例,按照双盲法分组,分为参照组(n=35)和试验组(n=35),参照组辅以常规化CTPA扫描,试验组行低管电压小剂量比对剂CTPA扫描,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在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方面,试验组与参照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DLP、ED及CTDLvo1数值较参照组低P<0.05。结论: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采取小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效果显著,可减少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图像质量清晰,具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CT肺动脉血管成像 小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站式上腹部低辐射动态容积灌注CT(dVPCT)取代常规上腹部三期扫描、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行上腹部dVPCT检查的患者94例,并顺序选取2019年5月至6月采用常规64层CT(28例)及双源CT(26例)行上腹部常规增强的患者54例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对比剂浓度、用量及常规增强扫描机型将上述148例患者分为6组,分别为64层CT常规增强组(28例)、双源CT常规增强组(26例)、60 ml碘海醇(含碘350 mg/ml)dVPCT组(24例)、60 ml碘普罗胺(含碘370 mg/ml)dVPCT组(20例)、60 ml碘美普尔(含碘400 mg/ml) dVPCT组(26例)和80 ml碘美普尔(含碘400 mg/ml)dVPCT组(24例)。评价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肝脏、胰腺及腹主动脉图像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进行主观评分,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比较。记录辐射剂量。结果各灌注扫描组有效剂量均低于64层CT常规增强组,但高于双源CT常规增强组(P<0.05)。80 ml碘美普尔dVPCT组的CNR、SNR均优于64层CT常规增强组、双源CT常规增强组(P<0.05),并且优于60 ml碘海醇dVPCT组、60 ml碘普罗胺dVPCT组及60 ml碘美普尔dVPCT组(P<0.05),但主观指标较双源CT常规增强组评分低(P<0.05)。各dVPCT组在病灶发现、正常组织及血管的显示、鉴别诊断方面均优于常规增强CT。结论上腹部一站式动态容积灌注成像辐射剂量较低,图像质量好,能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采用高浓度常规增强CT用量(80 ml碘美普尔)能获得更佳的血管、肝脏及胰腺实质图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造影剂 上腹部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三维标测系统低辐射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心律失常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因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后转诊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并在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术中电生理检查结果、术中X线使用剂量、射频消融即刻成功率及有无并发症,随访至少6个月观察有无复发。结果14例患儿中室上性心动过速11例,电生理检查证实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例(左侧旁路2例、右侧旁路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例,心房扑动1例,心房扑动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各1例。11例患儿手术为零射线完成,3例于X线透视下穿刺房间隔,应用低剂量X线,曝光量分别为3.85、3.23、4.67 mGy。1例右侧旁路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术中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25 d恢复正常,余无并发症。随访7~20个月,13例成功,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心房扑动患儿未成功。结论儿童快速心律失常在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低辐射射频消融是可行的。

  • 标签: 儿童 导管消融术 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低辐射剂量+低剂量对比剂扫描技术在甲状腺CT增强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120例接受甲状腺CT增强扫描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9年8月—2020年9月期间,前瞻性将120例甲状腺CT诊断扫描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为A组、B组、C组、D组,所有患者均实施甲状腺CT增强扫描检测,分析4组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C组及D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A组(P

  • 标签: 低辐射剂量 低剂量 甲状腺 CT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对比,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在低辐射剂量下对乏血供肝转移瘤CT图像质量及检出效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至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乏血供肝转移病变需行全腹部增强CT的56例患者,增强后第1静脉期均行常规辐射剂量(400 mA)CT扫描,根据第2静脉期管电流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280 mA,19例)、B(200 mA,19例)、C(120 mA,18例)组。各组第1静脉期和第2静脉期图像均进行权重为60%的ASiR-V(ASiR-V60%)和高强度的DLIR(DLIR-H)重建。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包括噪声、肝脏的信噪比(SNR肝脏)和门静脉的信噪比(SNR门静脉)、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NR病灶),主观评价指标包括总体图像质量评分、病灶显示能力评分、诊断信心度评分,并记录各组有效辐射剂量(ED)和病灶检出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ASiR-V60%和DLIR-H图像间客观指标的差异,采用配对资料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主观评价指标。结果第2静脉期A、B、C组ED分别为(5.56±0.35)、(3.88±0.23)、(2.42±0.23)mSv。A、B、C组第2静脉期的ED分别比第1静脉期的ED降低30%、50%、70%。随着辐射剂量的降低,噪声逐渐增加,CNR病灶、SNR肝脏、SNR门静脉逐渐降低。在相同辐射剂量条件下,DLIR-H的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均优于ASiR-V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各组的主观评分随辐射剂量的降低而降低,在相同辐射剂量条件下,DLIR-H的总体图像质量、病灶显示能力和诊断信心评分均高于ASiR-V60%(P均<0.001)。A组的ASiR-V60%和DLIR-H均将全部病灶检出,检出率为100%(84/84),B组检出率均为92.0%(75/81),C组检出率均为88.0%(79/89)。结论与ASiR-V60%相比,DLIR-H在低辐射剂量下均可提高总体图像质量及乏血供肝转移病灶的显示能力,增加诊断信心。

  • 标签: 肝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探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前行CT血管成像对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辐射剂量的影响。对29例术前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和34例未行CTA检查患者手术时间、曝光次数、曝光时间及总辐射剂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前行CTA检查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降低医患辐射剂量,对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栓塞术,治疗性 前列腺增生
  • 简介: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tomography,CT)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验猪10只,每只猪均进行以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为基础的常规剂量(A组)及在此基础上降低管电流[分别降低30%(B组)、50%(C组)、70%(D组)]的256层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脏CT扫描,所有数据均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和iDose4重建,计算猪接受的辐射剂量,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及左心室腔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分别对总体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5分法评分),3分及以上为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并对两种重建方法处理后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B、C、D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3.13±0.63)mSv、(2.26±0.51)mSv、(1.61±0.36)mSv、(1.01±0.23)mSv.随着X线剂量降低,图像噪声增加,信噪比、对比噪声比降低,图像质量下降.各组内比较,iDose4重建的图像噪声均较FBP重建者明显降低,而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B、C、D各组内经FBP/iDose4重建后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0±0.42)分/(4.60±0.52)分、(3.60±0.52)分/(4.40±0.52)分、(3.00±0.67)分/(3.80±0.42)分、(2.00±0.67)分/(3.40±0.52)分,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FBP重建,A、B、C、D组近、远端冠状动脉的可诊断率分别为100%、95%、70%、20%和92%、72%、36%、0;经iDose4重建后,A、B、C组近、远端冠状动脉的可诊断率均大于经FBP重建后A组的可诊断率或与其相当(P>0.05),而D组的可诊断率明显低于FBP重建后A组的可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 心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