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胆固醇升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但TC测定不能作为诊断指标,只能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本文旨在探讨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的原理、操作及临床意义,即归纳出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的相关因素和操作技术,分析影响TC水平的多种因素。

  • 标签: 总胆固醇 TC 测定 方法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胆固醇在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出现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血生化检验的患者120例,分析其血生化检验,并对其血清胆固醇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这血生化检验的120例患者中,胆固醇异常现象发生的患者有27例,占22.5%;具有较高胆固醇水平的患者有20例,而较低胆固醇水平的患者有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α脂蛋白血症等是导致较低胆固醇水平出现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肝脏病变等则是导致酒高胆固醇水平出现的主要原因。结论胆固醇水平在血生化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升高概率,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糖尿病、肾功能障碍和肝脏病变等患者加以关注,并控制其胆固醇水平,防止发生高胆固醇症状。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 异常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导致血清胆固醇异常现象在血生化检验中发生的具体因素。方法择取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血生化检验的患者400例,均检验其血清胆固醇,探析异常情况的发生原因。结果胆固醇异常的总发生率为31.50%(126/400),其中胆固醇水平出现升高现象的有8.73%(11/126),出现降低的有91.27%(115/126),升高现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降低现象,经过比较卡方值为171.68,P<0.05,经此数据比较,可认定从统计学意义上分析,差异有意义。导致患者出现这种异常的原因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两个方面。结论血生化检验发现,胆固醇明显升高是较为常见的血清胆固醇所发生的异常情况,而胆固醇降低也时有发生,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原发性的也有继发性的,在临床中,医护人员应当对相关因素予以重视,并可通过血生化检验的方式对患者予以必要的检测。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异常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南山楂提取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影响分析,以此作为试验依据,探讨临床医学的治疗方式,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方法选择72只小鼠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南山楂提取物高剂量组、南山楂提取物中剂量组、南山楂提取物低剂量组,一共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均有12只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除了正常对照组之外的所有小鼠都服用脂肪乳剂,以便对其建立高脂血症的模型。在模型的构建满12d之后,对这些小鼠进行不同的处理过程。另外,在试验进行7天,在小鼠的眼眶取血,测定其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将各小组的小鼠检测数据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示出模型组小鼠的血清TC和HMG-CoA还原酶活性及肝脏系数和肝组织TC显著升高。而且将南山楂提取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显示出小鼠的血清TC和HMG-CoA还原酶活性及肝脏系数和肝组织TC含量显著降低。而中剂量组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TC显著降低。结论南山楂能够有效的抑制胆固醇生物的合成作用。在临床医学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使用期相关的应用形式和医学治疗方法,来为医学提供帮助。

  • 标签: 南山楂提取物 高脂血症模型小鼠 胆固醇生物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SORT1基因型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260例经冠脉非创伤性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或冠脉造影以及空腹静脉血检查明确诊断的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SORT1基因检测结果将其分为阴性组(AG型基因+GG型基因)85例及阳性组(AA型基因)175例,均接受为期半年的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对两组胆固醇、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vascularindex,CAVI)。结果两组治疗前胆固醇、CA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SORT1基因型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疗效存在明显差异,AA型基因疗效最佳。

  • 标签: SORT1基因 冠心病 高胆固醇血症 阿托伐他汀钙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30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分为正常组140例,斑块组162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详细询问有无吸烟、饮酒、脑卒中、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病史,检测患者血糖(GLU)、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dLDL-C、Hcy水平。将斑块组中有一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单发斑块组,有两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双发斑块组,有大于两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多发斑块组,进行三组间sdLDL-C、Hcy水平比较。结果斑块组吸烟人数、收缩压、UA、GLU、Hcy、LDL-C、sdLDL-C水平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收缩压、UA、GLU、Hcy、LDL-C、sdLDL-C(P<0.05);组间Hcy、sdLDL-C水平由高到排序依次为多发斑块组、双发斑块组、单发斑块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y、sdLDL-C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与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具有一致性。联合检测两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脂酶(HL)的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203例高HDL-C患者和156名HDL-C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HL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及其基因型,并探讨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高HDL-C组HL基因启动子514C/T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按TG与TC水平将高HDL-C组再分成2组进行观察,高HDL-C组1[TG≥1.70mmol/L和(或)TC≥5.72mmol/L]的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HDL-C组2(TG〈1.70mmol/L且TC〈5.72mmol/L)的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HDL-C组1中CC型者除载脂蛋白A1(ApoA1)及ApoA1/ApoB100外,其他血脂指标均明显高于同基因型的对照组(P〈0.05)。经过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与高HDL-C的发生有关(P〈0.05),而载脂蛋白B100(ApoB100)则与高HDL-C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HL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可能与脂质代谢有关。

  • 标签: 肝脂酶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清氯在成人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5例颅内感染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取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血清钾、钠、氯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明显降低,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颅内感染昏迷患者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明显低于未昏迷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与入院时相比,出院时颅内感染昏迷患者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有显著提升,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感染急性期患者氯表现显著,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联,临床应对颅内感染患者血清钾钠氯指标进行动态监测,为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支持。

  • 标签: 颅内感染 诊断 血清钠 血清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单纯扩大切除与类固醇激素联合手术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70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单纯采用扩大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类固醇激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7.1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复发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固醇激素联合手术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疗效与单纯扩大切除疗效基本相当,均可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临床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 标签: 类固醇激素 手术治疗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钙血症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钙血症的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加维生素AD滴剂治疗,观察组采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加多维生素滴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加多维生素滴剂治疗小儿钙血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低钙血症 葡萄糖酸钙 多维生素滴剂 治疗
  • 简介:目的:迅速补液扩容,预防因输液导致的冷休克。方法:选用输血(液)加温器,将温度迅速升高。结果:液体保持36.5~37℃可获得安全、可靠、舒适的补液效果。结论:加温输液补容治疗是休克复苏的重要措施,对于预防大量输液后导致冷休克非常必要。

  • 标签: 休克 出血性/治疗 补液疗法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苏患者体温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全身麻醉复苏患者共46例,数字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体温保护护理。比较2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体温、心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患者体温及心率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术后患者体温及心率水平则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温保护护理可显著缩短全身麻醉复苏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改善其体温、心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身麻醉复苏 完全清醒时间 体温 心率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保管理对出生体重儿体重的影响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45例出生体重儿,根据是否给予儿保管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出生体重儿体重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体重儿经儿保管理后的1、3、6个月体重改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体重改善有效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管理后,观察组、对照组体重改善无效率分别为4.8%、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保管理能够明显改善出生体重儿体重,为儿童未来生长发育提供良好基础,可推荐应用于改善出生体重儿体重。

  • 标签: 儿保管理 低出生体重儿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磷饮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中心规律血液透析且并发高磷血症的尿毒症患者80例,在原有的治疗MH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基础上进行磷饮食,观察周期为2月,观察磷饮食前后的钙磷代谢指标如血钙(Ca)、血磷(P)、钙磷乘积(Ca×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营养指标如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变化。结果通过对MHD患者进行磷饮食,其血磷水平、钙磷乘积水平均较教育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Ca、iPTH、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较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MHD患者进行磷饮食,可改善其钙磷水平,调节钙磷代谢紊乱,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磷饮食教育 钙磷乘积 钙磷代谢紊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体温与新生儿腹泻的关系,提出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并分析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我院接诊的45例腹泻且体温的新生儿,其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另外,随机抽取同期我院接诊的44例腹泻且体温的新生儿,其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止泻效果,并分析新生儿体温与腹泻之间的联系。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腹泻且体温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新生儿腹泻且体温临床治疗效果,止泻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低体温 新生儿腹泻 关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50例甲亢并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甲亢并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患者在一小时至四天内肌力恢复并达到五级,临床症状和血氯、血钠、血钾、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T4、游离T3、甲状腺素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甲状腺激素是诱发甲亢并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应以补钾和控制甲亢为主。

  • 标签: 甲亢 周期性麻痹 低钾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本院就诊的87例促性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安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4例,实行常规治疗,实验组43例,实行尿促性腺激素加以人绒膜促性激素和人工周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成功妊娠率、卵泡成熟率和激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成功妊娠率和卵泡成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激素水平均低于实验组,组间数据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促性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给予人绒膜促性激素与尿促性腺激素联合再加以人工周期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及卵泡成熟率。

  • 标签: 不孕不育 尿促性腺激素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治疗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于我省儿童医院治疗出生体重儿10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采用PICC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数据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发生静脉炎1例、穿刺出血及血肿块1例,总发生率为2(4.24);对照组静脉炎6例、置管感染4例、穿刺出血及血肿块3例、导管堵塞1例,总发生率为14(34.06);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两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出生体重儿给予PICC静脉营养手段,能够有效地降低并发症,保证其营养充足,从而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

  • 标签: 低出生体重儿 静脉营养 导管插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的综合治疗。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非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67.6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显著低于对照组23.53%,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采用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式比较,各有优势,需结合实际需要进行科学的选择,为患者提供更加规范的治疗。

  • 标签: 阻塞性睡眠 呼吸暂停 低通气综合征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此同时人们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其中在睡眠方面容易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存在多平面阻塞现象。一般在临床中主要采取传统耳鼻喉体检、上呼吸道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声波反射、以及上呼吸道压力测定等诊断方法,但单独的检查方法效果不是特别显著,因而需要对其实施综合评估才能准确诊断阻塞部位。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平面 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