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急性胸痛急诊治疗的效果以及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期间至2016年期间共收取30例急性胸痛病患,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阐述。结果所有30例病患中,救治有效率为28例(93.33%),其余2例发生死亡,死亡率(6.67%)。结论病患发生急性胸痛的原因诸多,但是心源性胸痛的发生率要高于非心源性胸痛发生率,另外临床救治意识需要对病患的病因和诊断做出及时和准确的判断,对提升救治效果、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的意义深远。

  • 标签: 急性胸痛 急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普外科收治的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25例)和对照组(n=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外科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实验组患者这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仅提高护士风险意识,改善护理质量,还有助于减少医患矛盾,具有实际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风险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期间我处收取的56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分为两组应用组和对照组,应用组的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应用药物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瘤体积和子宫体积的变化情况、雌激素水平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应用组子宫体积和肌瘤体积缩小的程度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较为明显P<0.05;应用组治疗有效率(92.86%)远远高于对照组(82.14%),两组患者比较后统计学意义较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FSH(促卵泡素)、LH(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理想,能明显的的减小子宫的体积和肌瘤的体积,故该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 子宫肌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30例胃肠道外间质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通过观察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估,确定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诊断性质特征、组织来源及良恶性。结果胃肠道间质瘤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或发现腹部包块,有间叶肿瘤特征,潜在恶性组肿瘤直径小于3cm细胞无异型性,核分裂少见,无明显出血、坏死,恶性肿瘤组可见出血坏死,细胞丰富,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结论免疫组化测定是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CDl17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敏感而特异的标记物,胃肠道间质瘤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中应用早期胃肠营养干预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接收90例危重患者作为这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其中4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命名为对照组;另外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胃肠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各项营养指标。结果在干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量的浓度接近,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对治疗前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41,P<0.05)。结论在ICU危重患者中应用早期胃肠营养干预,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CU危重患者 早期胃肠营养干预 预后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前彩超诊断在乳腺癌早期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6例乳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术前1周前瞻性对患者原发病灶及有转移可能的淋巴结进行彩超检查,以术中组织病理活检为对照,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彩超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彩超检查下各项指标与乳腺癌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实体瘤及淋巴结彩超与术中病理活检结果对照,检出的敏感性87.18%,特异性98.88%;本研究中彩超检查各项因素与乳腺癌早期淋巴转移均有相关(P<0.05)。结论术前彩超能够明显显示患者病发部位,有效诊断出癌症的发展状态,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对于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检测有较好作用,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癌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生长抑素+香注射液的方案进行治疗后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将其依据远程随机原则分2组,5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生长抑素(对照组),另一组给予生长抑素+香注射液(观察组),对比2组的各项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00%,且患者的血尿素氮水平、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总胆红素水平、肌酐水平等均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针对于临床上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香注射液+生长抑素的方案效果理想。

  • 标签: 生长抑素 香丹注射液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预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视力值、眼角膜水肿情况、眼前房出血情况、眼前房渗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4d视力值<0.3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0d视力值>0.8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预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干预护理 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拔牙联合牙龈成形术在义齿美观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5年4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义齿美观修复患者中选出14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拔牙术,不安装临时义齿;观察组行微创拔牙术联合牙龈成形术,对比两组的牙槽突变形态分级等。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牙槽突形态改变情况好于对照组,被吸收部分相对更少P<0.05;且观察组的龈缘形态方面表现为扇贝样的概率93.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71%,P<0.05。结论微创拔牙与牙龈成形术联合起来应用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牙槽突形态和龈缘形态,利于二次义齿美观修复的顺利开展,值得推广。

  • 标签: 义齿美观修复 微创拔牙 牙龈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上呼吸感染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急性上呼吸感染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儿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两组患儿采用的护理方式不同,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经过对比,发现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更加显著,研究组总有效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8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上呼吸感染患儿给予优质护理,能够加快患儿康复,并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治愈率较高,在临床上应大力推广使用该方法进行治疗。

  • 标签: 小儿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消化闭锁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引产胎儿给予尸体解剖,证实消化闭锁胎儿有26胎,对其产前超声图像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尸体解剖后发现消化闭锁共28处,超声检出消化闭锁16处,检出率57.1%;漏诊12处,其中幽门闭锁1处、食管闭锁4处、肛门闭锁7处。结论产前超声的方法简便,用于胎儿消化闭锁的诊断,进一步加强动态观察,减少漏诊,对晚孕期系统检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产前检查 超声 消化系统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急诊不同心肺复苏初期气开放方式的效果。方法依据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将我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34)与实验组(n=34),参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气管插管治疗,实验组患者实行喉罩或者普通面罩-气管插管,对两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临床效果予以分析。结果实验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存活率、治疗总有效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成人工通气时间等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P值<0.05,统计学分析有对比意义。结论将喉罩或者普通面罩-气管插管应用在急诊心肺复苏中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急诊心肺复苏 气道开放方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已经建立人工气的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162例脑卒中并已经建立人工气的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各81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和循证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循证护理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人工气管理中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循证护理在本病的护理中效果较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卒中 人工气道 肺部感染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面部烧伤合并外耳烧伤的临床治疗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面部烧伤合并外耳烧伤治疗的20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治疗的效果以及临床治疗体会。结果这200例面部烧伤合并外耳烧伤患者一期愈合的患者有197例患者,完全治愈的患者145例占了72.50%。结论对面部烧伤合并外耳烧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除了常规的冲洗以及置管引流,做好预防感染以及使用湿润烧伤膏纱布填塞的方式也很重要,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面部烧伤 外耳道烧伤 临床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呼吸重症监护过程中的真菌感染情况,并探究其病原学分析原理以及相应的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临床中的5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汇总、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其中35例患者带有白色念珠菌,7例患者带有光滑念珠菌,4例患者带有热带念珠菌,3例患者带有克柔念珠菌,1例患者带有曲霉菌。患者年龄偏大占大多数,而且有多种疾病以及住院史。结论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真菌感染病原学分布方面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 标签: 呼吸重症监护室 真菌感染 临床特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儿科2016年1-6月56例出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采用Excel表对患者基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学送检情况、转院、不良反应、院内感染等方面进行汇总。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1%,以静脉滴注为主(96.6%),联合用药率为25.2%。其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9.2%、37.9%和18.6%;头孢呋辛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的用药频次分别居前3位。联合用药集中在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不足3%。结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在用药指征、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给药频次、溶媒选择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

  • 标签: 儿科下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呼吸感染的关系。方法选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45例作为观察组,并且选取同期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的儿童资料进行研究,总结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呼吸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45患儿合并呼吸感染率为65.0%,病原检出率为56.3%。对照组健康儿童合并呼吸感染率为1.9%,病原检出率为5.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呼吸感染有着非常大的相关性,呼吸病毒是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

  • 标签: 小儿支气管哮喘 呼吸道感染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可视喉镜应用于困难气气管插管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68例2013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拟行气管插管的困难气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直接喉镜行气管插管和可视喉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声门最佳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总时间而言,实验组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就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而言,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82.35%vs.58.82%;就插管开始时而言,两组的MAP、HR较诱导前均有了明显的降低;就插管完成时而言,实验组的MAP、HR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8.82%vs.29.41%;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视喉镜应用于困难气气管插管中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可视喉镜 困难气道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呼吸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1日~2017年4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感染患者,将66例患者按照使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差异分为2组,33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莫西沙星片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观察组)。将两组呼吸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呼吸感染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94%)、细菌清除率(81.82%)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90.91%、75.76%)数据相近(P>0.05)。结论在治疗呼吸感染方面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效果,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临床气管切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保证有效确保临床患者呼吸处于通畅状态的手术,气管切开术在我国哦临床上使用已有多年历史。人体在正常状态时,其机体中的鼻、咽腔以及机体呼吸对患者所吸入气体发挥着加温湿化的生理作用,当对患者采取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机体吸入的气体将会绕开发挥加温湿化功能的呼吸,这将导致进入人体中的气体作用相对干燥,继而导致患者粘液纤毛系统出现临床损伤,进而导致该系统中异物清除作用削弱。同时还会引发呼吸炎症等疾病临床症状。本文针对气管切开术后气湿化的护理进展进行研究,以寻找出更有效的气湿化方案,现综述如下。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气道 湿化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