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手术并发症产生原因处理措施。方法以本医院11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为例,对其进行巩膜隧道切口手术,然后观察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0例(9.09%)患者大多视力小于0.05,35例(31.82%)例患者矫正后的视力在0.05到0.3之间,53例(48.18%)患者矫正后的视力大于0.3,小于等于0.6,12例(10.91%)患者的矫正视力大于0.6;患者早期出现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是后囊破裂和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对症处理之后基本恢复。结论临床白内障患者术后的并发症预防和治疗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并发症 眼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初筛试验的准确率及HIV抗体初筛实验。方法用ELISA方法对体检、哨点及VCT血清标本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试剂或方法对初筛阳性样本进行复检,得到反馈结果后与假阳性率对比。结果对该初筛实验室HIV抗体初筛试验假阳性率(0.2727%)明显高于(0.07%)。结论影响HIV抗体初筛实验结果的因素较多,但是客观因素能通过严格规范、校准仪器等方法得以解决,而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自身的素质、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才是降低假阳性结果出现的关键。

  • 标签: HIV初筛实验 假阳性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苏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全身麻醉复苏患者共46例,数字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体温保护护理。比较2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体温、心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患者体温及心率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术后患者体温及心率水平则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温保护护理可显著缩短全身麻醉复苏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改善其体温、心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身麻醉复苏 完全清醒时间 体温 心率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妊高症患者在行剖宫产手术中所采用的麻醉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0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64例,第二组30例,第三组10例,在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时进行麻醉。第一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第二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第三组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三组患者麻醉后的结果进行评估。结果从麻醉起效速度与阻滞效果来看,第一组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平均动脉与低血压发生率来看,其余两组优于第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的发生观测,各组之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妊高症剖宫产的麻醉效果较好,且安全有效,适用于轻中度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合适推广。

  • 标签: 妊娠高血压 剖宫产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在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讨论其改进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患者6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15例)和对照组(3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采血,而观察组则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加强管理。比较两组皮下瘀血、溶血、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的方法,有助于减少真空负压采血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效果满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采血方式。

  • 标签: 真空负压 静脉采血 护理 原因分析 改进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威远县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01月至2017年06月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表现的89例后交通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其中10例发生术中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结果10例(11.23%)患者中动脉瘤分离前期破例2例(20%),分离动脉瘤时破裂6例(60%),夹闭时破裂2例(20%),术中动脉瘤破裂均得以妥善处理,患者术后6月GOS5分6例,GOS4分2例,GOS3分2例,GOS2分1例。结论造成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因素较多。术前充分评估,娴熟显微手术操作技巧,良好显露,临时阻断是术中破裂的保护因素。尽快吸尽积血保持术野清洁干净,分清载瘤动脉、动脉瘤瘤颈及周围分支血管、针对动脉瘤破裂原因及时夹闭动脉瘤是控制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瘤 术中破裂 临时阻断技术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内接收的行肝胆外科手术且术后发生胆漏是48例患者,按治疗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给予对照组胆漏常规治疗,观察组分析原因后再给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0.0%,实施开腹手术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胆漏控制率高达91.6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患者,应在认真分析其原因后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 标签: 肝胆外科 胆漏 原因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腹产手术观察与出血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0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并分析患者剖腹产手术治疗情况。将120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应用常规止血处理,后组应用止血带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子宫切除、术后24h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子宫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在前置胎盘患者行剖腹产手术治疗中,采取止血带止血方法,可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剖腹产 前置胎盘 手术观察 出血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选取我院中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实行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的患者为实验组,实行丙托溴胺混合液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与实验组相比,两组之间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对照组患者的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缓解的时间多于实验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以及食物过敏等。在治疗中使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更快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原因 临床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器械不同预处理及清洗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使用后的300件腹腔镜器械,并分为两组进行预处理与清洗。其中常规组采取手工清洗方式,实验组采取手工清洗与超声波清洗方式,对两组的器械合格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目测法与隐血试验法的器械合格率(穿刺器、吸引器、抓钳、手柄)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腹腔镜器械给予预处理、手工清洗、超声清洗方式利于提高清洗合格率,值得实践推广。

  • 标签: 预处理 清洗 腹腔镜器械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胎膜早破及难产间存有的相关性和应该采取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4月到2017年3月间接收的胎膜早破难产孕妇共76例作为调查的主要对象,列为研究组,针对于出现胎膜早破难产的原因展开分析,把所选择的76例健康孕妇列为对照组,分析研究组及对照组孕妇难产的结果。结果研究组中的孕妇难产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更高,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较为显著,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是难产的重要信号,因此需要落实临床观察,以免出现难产,同时展开科学的护理干预,保证及时的降低母婴并发症,维护其生命安全。

  • 标签: 胎膜早破 难产 相关性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红细胞冷凝集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对20例红细胞冷凝集标本在3种不同条件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5000进行检测①普通室温(20℃);②37℃水浴30min后;③25℃条件下,37℃水浴30min后。测定3种不同条件下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各项参数﹑白细胞﹑血小板的值。结果20℃条件下,20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37℃水浴30min后,其中15例标本无异常报警,5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25℃条件下37℃水浴30min,20例标本均无异常报警。3种条件下检测结果中,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冷凝集对WBC、HGB和PLT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对RBC、HCT、MCV、MCH和MCHC检测结果有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引起重视,并对红细胞冷凝集标本进行科学处理

  • 标签: 冷凝集 血细胞分析仪 冷凝集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红细胞冷凝集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对20例红细胞冷凝集标本在3种不同条件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5000进行检测①普通室温(20℃);②37℃水浴30min后;③25℃条件下,37℃水浴30min后。测定3种不同条件下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各项参数﹑白细胞﹑血小板的值。结果20℃条件下,20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37℃水浴30min后,其中15例标本无异常报警,5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25℃条件下37℃水浴30min,20例标本均无异常报警。3种条件下检测结果中,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冷凝集对WBC、HGB和PLT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对RBC、HCT、MCV、MCH和MCHC检测结果有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引起重视,并对红细胞冷凝集标本进行科学处理

  • 标签: 冷凝集 血细胞分析仪 冷凝集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红细胞冷凝集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例红细胞冷凝集标本,在3种不同条件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5000进行检测①普通室温(20℃);②37℃水浴30min后;③25℃条件下,37℃水浴30min后。测定3种不同条件下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各项参数﹑白细胞﹑血小板的值。结果20℃条件下,20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37℃水浴30min后,其中15例标本无异常报警,5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25℃条件下37℃水浴30min,20例标本均无异常报警。3种条件下检测结果中,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冷凝集对WBC、HGB和PLT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对RBC、HCT、MCV、MCH和MCHC检测结果有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引起重视,并对红细胞冷凝集标本进行科学处理

  • 标签: 冷凝集 血细胞分析仪 冷凝集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当前我院外科急腹症的误诊情况以及其原因,针对性的进行策略探讨,减低急腹症的误诊率。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6年3-5月外科收治的68例急腹症误诊案例。结果发生急腹症临床误诊的原因与类型比较多种,经过及时的治疗与处理后,43例治愈,2例未治愈,2例抢救后无效死亡,抢救后病情好转的有11例。结论降低急腹症误诊率或者避免急腹症临床误诊的重点在于规范会诊流程与细化检查项目。在诊断的过程中,秉承负责任的态度,全面而规范的开展患者既往病史、身体检查与资料比对工作,从而结合临床资料与临床经验,客观而准确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外科 急腹症 误诊 临床
  • 简介:摘要如何对待临床中的思维因素,是我们研究中医误诊学的重要内容。只有从临床思维上研究中医误诊原因,从认识论的高度研究分析误诊现象,才能深入事物本质。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医误诊概念的形成,然后分析了中医误诊与中医思维,最后分析了诊断程序。

  • 标签: 中医 误诊 原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我院所在呼吸内科出现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发热待查病因收入呼吸内科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发热待查病因收入呼吸内科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门诊确诊,73例患者明确病因,确诊率为9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对呼吸内科不明原因发热的疾病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可有效明确诊断目标以及方向,并根据临床分类,以及各个具体临床特点分类进行逐一排查,便可有效的对呼吸内科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进行确诊。

  • 标签: 呼吸内科 不明原因发热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烧伤和烫伤是两种常见的小儿外伤类型,是突发性的灾害性损伤,与小儿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儿的皮下脂肪相对较少,皮肤嫩,接触各类热源之后通常会造成烧伤,且创面一般较深,严重时对小儿的身心发展带来恶劣的影响,如何降低小儿的烫伤和烧伤率,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分析了小儿烧伤烫伤的原因,并对具体的防护措施进行介绍,为降低小儿烧伤发生率,减少损害程度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烧伤 烫伤 身心发展 理论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过程中发生献血反映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起到预防献血反应发生机率,营造一个舒适美好的献血过程。方法在200例献血反应中收集数据,以不同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准备情况做比较,得出理论依据。结果其中轻度反应168例,占84%;中度反应26例,占13%;中度反应6例,占3%。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预防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