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60例重型颅脑损伤根据其是否行监测分为对照组(非监测)与观察组(监测),各30例。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值,同时监测患者治疗期间过程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量、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压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甘露醇平均使用量(1062.3±351.2)ml明显少于对照组(2128.7±513.6)ml,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8.6±1.3)d明显短于对照组(12.1±2.2)天,而住院费用(5.7±1.2)万元明显低于对照组(7.5±1.4)万元,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监测可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从而更好地控制患者,有利于改善其预后,促进其康复。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ICP监测观察的护理要点。方法针对科室从2017年6月——2017年9月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进行常规的监测,动态观察ICP的数值变化,加强临床护理。结果11例患者通过ICP监测,及时动态的了解数值变化,未有死亡病例出现,24小时持续监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ICP监测能持续动态判断情况,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取代传统反复腰椎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定量数值,对于患者的转归和愈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颅内压 监测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监测已成为颅脑损伤患者的中心监护措施之一,监测的护理也成为护理人员的重点护理项目。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监测是评估和治疗增高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探讨监测的护理操作规范,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述和临床实践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一套标准化的护理操作流程,包括监测设备的使用、数据的准确记录、以及对患者状况的密切观察。此外,本文还强调了护士在监测中的专业角色,以及持续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

  • 标签: 神经外科 颅内压监测 护理操作 标准化流程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儿童微量元素检测与临床价值。方法:在2021年8月-2022年9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儿童中,筛选450例纳入研究目标,根据儿童年龄分为三组,并取末梢血检测微量元素,研究微量元素水平和疾病间关系。结果:2岁以下儿童缺铁率、缺锌率高于2-4岁与4-6岁儿童,缺钙率则低于2-4岁与4-6岁儿童。结论:儿童缺少微量元素会导致发生一些疾病和症状,微量元素检测有利于了解儿童营养状况,为儿童保健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儿童 微量元素 检测评估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室内监测下阶梯式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4组甲组(n=4,GCS评分为7-8分)、乙组(n=7,GCS评分为5-6分)、丙组(n=5,GCS评分为3-4分)、丁组(n=9)。甲组、乙组、丙组患者均行脑室内监测术,根据的变化情况予以阶梯式治疗,以此有效控制患者与维持脑灌注;丁组患者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对4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观察比较。结果经治疗,在与脱水剂用量方面,甲组、乙组、丙组患者均要低于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室内监测下,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阶梯式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维持脑灌注,减少了患者病残率与死亡率,是一种值得临床选用与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阶梯式治疗 重型颅脑外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感染患者采取喉镜引导插管雾化表面麻醉对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0月本院62例重症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喉部喷雾表面麻醉)与观察组(喉镜引导插管雾化表面麻醉),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和水平。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率方面,观察组(9.68%、64.52%)比对照组(32.26%、87.09%)低(P

  • 标签: 喉镜引导插管 重症颅内感染 雾化 表面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ICP)监测在重型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21例重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例)和研究组(n=61例)。结果:对照组给予有创ICP监测,研究组给予无创IC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ICP变化、甘露醇使用量和使用时间、肾功能损害和并发症。研究组的良好预后率为70.49%,高于对照组的51.67%(P0.05);研究组甘露醇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

  • 标签: 神经重症 无创颅内压监测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SCH)对肿瘤患者术中的影响。方法选择大脑半球胶质瘤择期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成HSCH组和20%甘露醇组(M组);每组20例。入手术室后行L3-4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管,然后连接传感器监护仪连续监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HSCH组开放静脉按4ml/kg速度输注HSCH,而M组按4ml/kg速度输注20%甘露醇,均在30min输注完毕。记录并比较输注前、输注完毕即刻、输注完毕5、10、30、60min(即T0-T5)各时段的收缩(SBP)、舒张(DBP)、HR、平均动脉压(MAP)和。结果(1)T1~T5时段,M组患者的SBP、DBP和MAP较HSCH组同时段有显著的下降(P〈0.05)。(2)术中M组的降效果不及HSCH组(P〈0.05)。(3)在T4-T5时段,M组的HR有反弹性升高,而HSCH组变化不大(P〈0.05)。(4)T1~T5时段,M组相对HSCH组呈现出强大的利尿效果,与HSCH组同时段比较,P均〈0.05。结论HSCH可安全用于肿瘤患者开颅手术,术中能够有效地降低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 标签: 脑肿瘤 颅内压 渗透 羟乙基淀粉
  • 简介:目的采用兔急性弥漫性高压模型,研究经多普勒(TCD)参数与(ICP)和脑灌注(CPP)的相关性。方法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组:A组(对照组)8只,枕大池穿刺后不注入林格氏液;B组(实验组)12只,枕大池穿刺后逐步持续注入林格氏液。穿刺前、穿刺后每隔15min监测ICP、HR、MAP、R及TCD各参数,并计算出CPP。结果A组各参数穿刺前后各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着ICP的升高,B组TCD各参数与ICP、CPP有密切线性关系;TCD的变化发生在生命体征改变之前,更早于Cushing反应;在濒死前期,TCD出现一“反跳”现象,出现“反跳”的兔83.3%死亡。结论TCD的变化能较早地反映ICP和CPP的变化,同时ICP增高晚期出现的特征性“反跳”现象提示预后极差。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谱勒 经颅 颅内高压 脑灌注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监护患者的护理。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监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护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护理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监护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持续监测(ICP)在脑脓肿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在近一年收治的22例脑脓肿术后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在术后均为其行持续监测,观察其临床情况,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22例患者在行ICP监测期间出现增高的情况,在为患者实施脱水剂 等降ICP治疗后,有20例患者恢复正常,剩下的2例患者通过复查头颅CT发现内存在血肿问题,及时给予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降低,恢复良好。结论:持续监测运用于脑脓肿术后可以及时发现血肿情况的产生,能帮助医务人员调整治疗措施,通过临床护理还能控制并发症的产生,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持续颅内压监测 脑脓肿 应用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监测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护仪及压力转换器对患者的压进行持续监测,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的压进行持续监测,对患者持续监测3-7天,患者均呈现ICP升高的现象,根据患者升高情况的不同,可以分别给予其速尿、甘露醇、甘油果糖等护理治疗措施。30例患者中完全康复12例,生活基本自理9例,生活不能自理6例,死亡3例。结论持续监测可以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提供准确、及时的病情变化信息,同时将护理与治疗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护理 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动态监测在小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造成小脑出血并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2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并进行动态监测,根据变化给予患者适当的脱水药物治疗。结果本次研究中25例患者,出现4例死亡。术后半年随访,良好14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2例。结论动态监测在小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较为重要,可根据的变化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脱水治疗,防止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降低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颅内压监测 小脑出血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