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非典息肉肌瘤(atypicalpolypoidadenomyoma,APA)宫腔镜病灶切除后孕激素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33例APA的临床资料。年龄22~52岁,平均36.0岁。20例无妊娠史,12例合并不孕症。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诊断APA,其中23例(69.7%)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包括内膜增生21例,癌变2例。术后均辅助孕激素治疗,包括口服醋酸甲羟孕酮18例(54.5%),口服炔诺酮7例(21.2%),口服地屈孕酮或黄体酮7例(21.2%),宫腔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1例(3.0%)。结果术后随访12~119个月,(58.3±26.7)月。1例因原发宫颈的神经内分泌癌晚期多脏器衰竭死亡。APA复发3例(9.1%),无一例发展为癌。妊娠12例次(包括5例辅助生殖助孕),有生育要求者中妊娠率61.1%(11/18),其中7例为不孕症患者。结论APA经宫腔镜完整切除病灶后,孕激素长期治疗是年轻APA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行方案。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 宫腔镜 孕激素治疗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8例非典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非典脑卒中患者作为样本,调取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非典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8例患者中,睡眠时发病者占比最低,为12.5%。发病无明显诱因者占比最高,为37.5%;患者的临床症状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为呕吐,占比50%。与其他临床症状相比,占比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诊断结果提示,8例患者中,中脑梗死者占比最高,为37.5%,患者治疗有效率87.5%。结论临床应视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疾病,提高非典脑卒中检出率,为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及其预后的改善奠定基础。

  • 标签: 非典型脑卒中 发病特点 临床症状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患者男,58岁。因反复呕吐、腹泻8h于2008年8月21Et人院。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入院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精神萎靡,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脐周按压不适,全腹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扪及肿大,肠鸣音6次/min。WBC12.03×10^9/L,Alb31.8异/L,抗-HBc阳性。肿瘤标志物无异常。大便常规镜检可见红细胞及脓细胞。上腹部B超检查可见肝右叶约4.6cm×3.2cm不均质回声区,边界清晰。

  • 标签: 胆管腺瘤 非典型 乙型病毒性肝炎 抗-HBC阳性 腹部B超检查 浅表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对于子宫内膜息肉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回的80例子宫内膜息肉肌瘤患者,全部经磁共振检查与手术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磁共振图像特征。结果磁共振显示患者的肌瘤主要有充满型(10例)、多发小结节型(10例)以及单发息肉型(60例)三种。单发息肉型的磁共振图像中可见突出宫腔内的息肉状肿物,信号为T1等信号与T2稍长信号,其中50例患者的病灶强化信号不均匀,宫腔中液化坏死部位则无强化信号,10例有囊变T2高信号影。多发结节型的磁共振图像中可见多个直径5mm左右突出于宫腔的小结节,信号为T1等信号与T2长信号,增强检查可见结节有轻度均匀强化;充满型的磁共振图像中可见宫腔被息肉状病灶充满,信号为T1等信号与T2稍长信号且T2信号不均匀。结论临床可以利用磁共振来区别具有明显特点的子宫内膜息肉肌瘤,以实现对患者病情的准确诊断与鉴别。

  • 标签: 磁共振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非典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通过对所收治的12例非典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非典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不同于成人,原因是年龄越小其症状、体征越不典型。结论选择恰当的诊断手段,既可减轻患儿的痛苦,又可减少并发症,对及时治疗此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儿 非典型急性阑尾炎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一些疾病的表现不典型,这给医生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详细的叙述呼吸系统疾病非典表现,探讨了针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那些非典表现的疾病,本文也提供了一些特殊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 标签: 呼吸系统 疾病 非典型 针织
  • 简介: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统计约占外科住院病人的10%~15%。但有转移性腹痛、右下腹痛等典型临床表现的有70%~80%。有一部份病例,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诊断困难,甚至发生误诊误治,值得重视。笔者从1995年7月~2000年9月间共收治17例非典病例。首发无腹痛主诉而表现为直肠刺激症状的4例,胃肠功能紊乱的3例,持续发烧(38.5℃以上)2例,以腹胀为主要表现的2例。突发右腹部剧烈绞痛难以忍耐的2例,腹痛30min即出现腹膜炎1例,下腹部腹膜炎、腹透见膈下游离气1例,腹痛并膀胱刺激症状2例。1 典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非典型症状 病例报告
  • 简介:葡萄胎是妇产科常见疾病之一,又称水泡状胎块,典型病例临床可根据病史、体征及理化检查作出明确诊断,但其中有少数病例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无典型葡萄胎图像改变,最后在诊刮中又未见明显葡萄胎样组织,而病检证实为葡萄胎的病例,我们称之为肉眼难辨的水泡微小葡萄胎,并对此类病例的超声影像进行探讨,旨在提高超声对葡萄胎的诊断水平。

  • 标签: 水泡状胎块 葡萄胎 声像图分析 非典型 典型病例 超声影像
  • 简介:布氏杆菌病又称波浪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全身性传染病。本病为全球性的疾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新疆和西藏等牧区,在平原的养殖区也见有发生。传染源为病禽,以羊为主。人群普遍有易感性,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临床特征为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神经系统症状、肝、脾及淋巴结的肿大等。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比较典型,体温曲线有较典型的波浪状波动,有明显的关节疼痛,有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多汗是此类患者的突出症状。本文报道一例非典布氏杆菌患者的护理体会,希望能为护理本病提供借鉴。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醋酸甲羟孕酮治疗非典子宫内膜增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6例非典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3例患者,给予参照组患者戊酸雌二醇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醋酸甲羟孕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PBAC评分,分析醋酸甲羟孕酮治疗非典子宫内膜增生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PBAC评分在统计学上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讨论价值(P<0.05)。结论醋酸甲羟孕酮治疗非典子宫内膜增生的效果显著,对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醋酸甲羟孕酮 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 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的非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成人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种疾病的认识,从而减少临床误诊。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共5例以淋巴结或扁桃体明显肿大为突出表现,抗感染等治疗无明显效果,临床高度怀疑为NHL患者行淋巴结或扁桃体活检,对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T细胞受体和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EBV编码小RNA(EBER)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5例病理检查均呈现淋巴组织明显增生,初次病理检查分别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经进一步分子病理及EBV抗体等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为非典IM,对症处理后疾病均恢复,随访1-10年均健康生存。结论:非典IM的淋巴结或扁桃体病理改变具多样性,易误诊为不同类型淋巴瘤,临床诊断时需特别注意,分子病理检查是IM有益的鉴别方法。

  • 标签: 淋巴瘤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PSTEIN-BARR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