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快速评估达芬奇手术系统与传统手术方法的有效安全,为卫生政策制定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当前可得的最佳决策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Th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CNKI、VIP、CBM、WanFangData以及专业卫生技术评估(HTA)相关网站,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截至2012年10月9日。由2位研究行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基于二次研究的数据采用定性描述方法报告研究结果,并根据再评价结果做出最终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结果共纳入21个研究,包括HTA7篇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14篇,涉及手术主要有前列腺根治术、子宫切除术、肾切除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胃底折反术。HTA和系统坪价/Meta关注的疾病不同,但结果均显示达芬奇手术系统针对不同疾病的临床有效和安个性结果有所差异。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达芬奇手术系统虽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手术过和中的转换率、失血量和输血率;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达芬奇手术系统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手术过程小的转换牢、失血量和输血率。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达芬奇手术系统针对不问疾病的临床有效安全结果不一致。基于纳入的HTA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都缺乏前瞻随机对照试验。大多数研究基于观察研究,证据质址不离,决策并应综合证据情况审慎决策。

  • 标签: 达芬奇手术系统 安全性 有效性 快速评估 卫生技术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卡维地洛进行常规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安全报道。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于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50名按照HYHA进行心衰分期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25名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扩血管、利尿常规治疗,观察组在采取和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方式同时,加用卡维地洛进行治疗,初始计量3mg/d。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治疗1月后呼吸困难复发8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复发呼吸困难18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使用卡维地洛不良反应主要有低血压、头晕等,对症处理后影响不大。结论卡维地洛作为第三代β受体阻滞,对中国患者治疗心衰临床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卡维地洛 心衰 安全性 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64-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癫痫患儿13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9例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69例采用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为2.4±1.0次/个月,发作持续时间17.5±3.1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左乙拉西坦 小儿癫痫 疗效与安全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 671 -8725(2014)10-01 6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纳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2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113例给予金纳多治疗和对照组112例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症状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痊愈率45.1%,总有效率92.9%,对照组痊愈率28.6%,总有效率80.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无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金纳多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近期疗效显著,安全高,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金纳多 奥扎格雷钠 急性脑梗死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62-02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的免疫调节、造血支持及促血管新生的功能特点,使其成为继造血干细胞之后又一个有望应用于临床的成体干细胞.有些国家已经批准MSC作为药物,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克隆氏病、骨关节炎等疾病;同时,数百个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上万人已经接受了MSC治疗.然而,MSC本身及其治疗过程,都可能引起相应的毒副反应,甚至产生致命的并发症.因此,在MSC治疗某些疾病效果尚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新型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应重视符合医学伦理规范的受试者知情权保护.参试者有权了解细胞治疗细节及其可能机制,潜在的风险及规避措施,其他可以采用的治疗手段及其与细胞治疗的比较等细节,以切实保护受试者权益.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医学伦理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和有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2013年第3期)、PubMed(1966~2013.8)、EMbase(1990~2013.8)、CNKI(1949-2013.9)、CBM(1978~2013.9)、VIP(1989-2013.8)和WanFangData(1990~2013.8),全面收集有关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比较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RCT,1410例患者,其中输尿管镜组747例,后腹腔镜组66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输尿管镜组在手术成功率[OR=0.26,95%CI(O.14,O.51)]、3天结石清除率[OR=0.06,95%CI(0.03,0.11)]和1月结石清除率[OR=0.21,95%CI(0.08,0.53)]方面均低于后腹腔镜组,但在手术时间[MD=-22.35,95%CI(-35.29,-9.41)]、术后住院时间[MD=-1.84,95%CI(-3.44,-0.24)]方面优于后腹腔镜组。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但在手术成功率、清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并无优势。

  • 标签: 输尿管上段结石 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乌灵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2013年第4期)、EMbase、CBM、CNKI、WanFangData和VIP,查找有关乌灵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l1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个RCT.共计16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4、8、12周的抑郁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周:SMD=-O.87,95%CI(-1.25,-0.5),P〈0.00001;8周:SMD=-1.22,95%CI(-1.86,-0.59),P=0.0002;12周:SMD:-o.62,95%CI(-1.09,-o.15),P=0.0110②试验组随访期末的总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77.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0,95%CI(1.14,1.27),P〈0.0000110③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心悸发生率允明显差异。结论现有证据提示,乌灵胶囊能改善卒中后抑郁症状且其不良反应少。但受纳入研究数量与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有赖于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 标签: 乌灵胶囊 卒中后抑郁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方法取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手术病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氯胺酮维持麻醉,实验组则采用氯胺酮与瑞芬太尼复合方案维持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率波动幅度更小,复苏时间更早,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术临床麻醉方案中,氯胺酮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方案效果确切,安全较高,术后患儿可早期复苏,且较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手术 麻醉 氯胺酮 瑞芬太尼 效果中图分类号R5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2-0038-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抗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方法选择2012.08-2013.08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一组18例患者采取抗凝治疗作为试验的对照组;一组18例患者抗栓平衡治疗作为试验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栓塞事件的概率11.11%(2/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8%(5/18),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出血风险的概率约为11.11%(2/18)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3.33%(6/18),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栓治疗老年冠心病能够使抗栓、抗凝平衡,并且明显降低了出血的风险,安全较高,更适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及推广。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抗栓 疗效 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27-01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3.12)、EMbase(1996—2013.12)、CENTRAL(2013.12)、CBM(1978~2013.12)、VIP(1989~2013.12)、CNKI(1980—2013.12)、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9—2013.12)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9~2013.12),全面收集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手工检索相关资料及追溯参考文献,并向药厂(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索取资料。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个RCT,共计88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阿加曲班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SMD=0.71,95%CI(0.54,0.89).P〈0.00001]和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总体:OR=2.65,95%CI(1.84,3.80),P〈0.00001;安慰剂对照:OR=2.18.95%CI(1.27,3.72),P=0.004;非安慰剂对照:OR=3.09,95%CI(1.89,5.06),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长/短期死亡或依赖率无明显差异,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OR=1.55,95%CI(0.60,4.01),P=0.37]。结论现有证据显示,阿加曲班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未见严重出血事件或其他不良反应。对于阿加曲班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和残疾的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阿加曲班 脑卒中 脑梗死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浅表静脉畸形的疗效与安全。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对17例浅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硬化治疗。采用Tessari法制作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液气比为1∶4),其中聚桂醇注射液浓度为1%。治疗4周1次,末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根据病灶颜色和大小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17例患者平均治疗3.06次,治疗后5例病灶接近正常,7例明显好转,3例部分改善,2例轻度改善,无效0例;不良反应包括局部肿胀、疼痛、皮肤色素沉着。结论应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浅表静脉畸形,疗效肯定,无严重并发症,安全高。

  • 标签: 聚桂醇 泡沫硬化治疗 浅表静脉畸形
  • 简介: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膝骨关节炎(OA)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注册中心、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其他杂志,全面检索PRP治疗膝OA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前瞻对照研究、准试验研究。检索不受语种限制,时间截止至2014年7月。以膝OA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PRP与透明质酸(HA)或生理盐水治疗膝OA的疗效,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JADAD和Newcastle-Ottawa量表评价证据质量。结果纳入6项随机对照研究,5项准试验研究,7项单组前瞻研究。治疗后WOMAC评分较对照组提高19.28,治疗后WOMAC评分较治疗前基线提高23.50,PRP治疗后1月WOMAC评分提高最为显著,以后随随访时间延长评分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治疗前基线水平。治疗后IKDC评分较对照组降低8.28,治疗后IKDC评分较治疗前基线降低15.77。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治疗前基线下降2.81。PRP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注射后轻微的膝关节疼痛,其次为肿胀。证据总体质量评级为低质量,推荐强度为弱推荐。结论PRP能显著改善膝OA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效果较HA更好、更持久,且安全好。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骨关节炎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鞘内注射,治疗多系统萎缩小脑型(MSA-C)的安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4月,对40例MSA-C患者给予UC-MSCs鞘内注射治疗,每次每Kg体重给予1×10^6个细胞,1次/周,4次为1个疗程。本组中29例治疗1个疗程,9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2例患者治疗3个疗程。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分量表(ICARS)及日常生活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40例MSA-C患者共53个疗程,其中47疗程有效(有效率88.68%)。11例接受多疗程治疗的患者中,9例在后续疗程中疗效进一步提高。治疗结束1个月后ICARS及ADL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有效患者多表现为行走、站立不稳,运动迟缓,上肢精细动作障碍,书写困难,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4例)、腰痛(1例)、头痛(2例)、发热(2例),均在1-3d内消失。随访27-5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无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发生,有效患者疾病稳定时间为2~13个月(平均5.88±2.86个月),之后疾病再次出现进展。结论UC-MSC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MSA-C患者的临床症状,多疗程治疗有助于多数患者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改善,延缓疾病进展。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多系统萎缩 鞘内注射
  • 简介:背景: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存在骨转移(BMS)的风险。与安慰剂相比,唑来膦酸(ZA)可显著减少CRPC转移前列腺癌的骨相关事件发生率。目的:调查唑来膦酸(ZA)在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中对骨转移的预防作用。实验设计、设置、参与者:该研究为随机开放的跨国研究,入选患者至少具有以下一个特点:前列腺特异抗原≥20ng/ml、淋巴结阳性或Gleason评分8~10。干预措施:单独标准的前列腺癌治疗方案或与4mg唑来膦酸(ZA)合用,每3个月1次、≤4

  • 标签: 唑来膦酸 转移性前列腺癌 骨转移 高危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抗原 GLEASON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丙种球蛋白、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用于麻疹并发肺炎患儿的安全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传染科收治的麻疹并发肺炎患儿5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实验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治疗,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体温恢复、止咳、止喘、肺部音消失、胸片病灶吸收等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用于麻疹并发肺炎患儿治疗中的安全高,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痰热清注射液 麻疹 肺炎 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44-02
  • 简介:慢性湿疹为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该病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剧烈瘙痒、皮肤浸润肥厚和不同程度的苔藓化。目前,外用糖皮质激素仍是其治疗的首选药物[1]。在妊娠期选择用药非常谨慎,更重视药物的安全。本次研究应用吡硫翁锌气雾剂治疗20例妊娠期慢性湿疹患者,观察其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

  • 标签: 吡硫翁锌气雾剂 慢性湿疹患者 安全性观察 妊娠期 疗效 首选药物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镍钛记忆合金压力吻合夹(Ni-TiCAC)在消化道吻合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PubMed、WebofKnowledge和CBM数据库,纳入所有消化道吻合术中应用Ni-TiCAC与外科吻合器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7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4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i-TiCAC组在手术时间[MD=–8.30,95%CI(–15.58,–1.02),P=0.03]、进食时间[MD=–0.37,95%CI(–0.70,–0.03),P=0.03]、排便时间[MD=–1.13,95%CI(–1.67,–0.59),P〈0.0001]、排气时间[MD=–0.30,95%CI(–0.55,–0.06),P=0.01]和住院时间[MD=–1.04,95%CI(–1.35,–0.74),P〈0.00001]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外科吻合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吻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84,95%CI(–3.91,0.22),P=0.08]。在安全评价方面,两组术后与吻合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研究证据表明,Ni-TiCAC在消化道吻合术中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

  • 标签: 压力吻合夹 外科吻合器 吻合术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去甲基化药物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2013年第3期)、webofScience、CNKI、VIP、WanFangData和CBM数据库,查找去甲基化药物治疗MD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3月。南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人4个研究,8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最佳支持治疗方案相比,去甲基药物治疗方案对于中高危MDS患者在完全缓解率[OR=19.14,95%CI(5.33,68.7),P〈0.00001]、部分缓解率[OR=20.63,95%CI(5.76,73.93),P〈0.00001]、血液学缓解率[OR=3.58,95%CI(2.40,5.34),P〈0.00001]、Ⅲ/Ⅳ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OR=3.82,95%CI(2.67,5.47),P〈0.00001]、Ⅲ/Ⅳ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OR=3.98,95%CI(2.55,6.23),P〈0.00001]及病死率[OR=0.52,95%CI(0.35,0.77),P〈0.00001]方面更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部分患者会出现Ⅲ/Ⅳ级血细胞减少症及可耐受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去甲基化药物治疗MDS疗效明显,可延长疾病转化为白血病时间,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去甲基化药物 地西他滨 阿扎胞苷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探索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的短期预后及安全。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上睑皮肤松弛患者7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传统重睑手术(埋线法、切开法或缝线法),实验组应用改良三点式重睑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恢复时间(35.23±6.56d)明显低于对照组(79.81±13.24d)(P〈0.05),而两组Ⅰ期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满意度调查结果示,实验组满意度(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P〈0.05)。结论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重睑术,安全指数高,术后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三点式 重睑术 上睑皮肤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