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脂肪干细胞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作用机制与其旁分泌作用密不可分.是一种细胞分泌的囊泡结构,是细胞之间通讯的新机制.近年的研究发现,干细胞来源干细胞旁分泌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介导其促进组织再生.的应用为组织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策略,本文对脂肪干细胞来源应用于组织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外泌体 细胞外囊泡 组织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诱导分化的胎盘干细胞去分化后的干细胞特性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胎牛血清及淋巴细胞分离液等,从实验的角度出发,对诱导分化的胎盘干细胞去分化后的干细胞特性及潜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第5代胎盘干细胞,与去分化1d成肝细胞诱导分化的胎盘干细胞,向骨细胞诱导分化后,转化为了典型的骨细胞形态。经PCR检测发现,两者的表达相似。样本H浓度46.80ng/μL、总量0.81μg、A260/A280为1.75、RIN为8.49%、28S/18S为2.59%。结论去分化后的胎盘干细胞,可有效保留细胞形态,维持干细胞标记物表达水平,与未经处理的胎盘干细胞相比,其增值能力更强。

  • 标签: 诱导分化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肝衰竭
  • 简介: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多因素导致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IBD治疗方法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外科手术治疗主要解决并发症、干细胞治疗IBD及其并发症逐渐被指南认可。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具有免疫调节及促进上皮重建作用的干细胞可应用于IBD及其并发症治疗。笔者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就目前干细胞应用研究、IBD发病机制和治疗现状、干细胞治疗IBD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间充质干细胞 治疗
  • 简介:关节软骨受损或缺失,是导致关节炎等渐进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成熟的透明软骨由于缺乏神经支配和血管供应,且软骨细胞增殖能力差,所以很难自我修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尚存在局限性,且操作复杂,阻碍了临床应用.干细胞增殖能力较强,并保留有分化潜力,但向成软骨分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细胞因子、支架材料、培养基等.寻找促进诱导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活性因子,是目前关节软骨再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就诱导干细胞向软骨分化的相关活性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成软骨分化 活性因子 软骨再生
  • 简介:背景:脐带干细胞可分化成胰岛β细胞用于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但需要进一步提高疗效,并研究其免疫调节机制。目的:观察3D培养的脐带干细胞移植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疗效及免疫调节机制。方法:组织贴壁法分离脐带干细胞并进行3D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2D干细胞移植组和3D干细胞移植组于造模7d后尾静脉注射脐带干细胞(5×106/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移植后每周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连续4周;移植后30d,制备小鼠单个脾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变化;移植后30d,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水平。结果与结论:①3D培养体系下脐带干细胞生长良好,高表达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D73、CD90和CD105;②细胞移植2-4周后,小鼠血糖水平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D干细胞移植组血糖水平低于2D干细胞移植组,第4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与模型组相比,干细胞移植组Th1细胞百分比下降,Th2细胞与Treg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与2D干细胞移植组相比,3D干细胞移植组Th1细胞亚群百分比降低,Th2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④与模型组相比,干细胞移植组白细胞介素2和γ-干扰素水平降低,而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升高;与2D干细胞移植组相比,3D干细胞移植组白细胞介素2水平降低,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升高(P<0.05);⑤结果表明,3D培养的脐带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小鼠效果优于2D培养的脐带干细胞,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调节性T细胞,维护体内Th1/T

  • 标签: 干细胞 3D培养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表面标志物 1型糖尿病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参总皂苷联合大鼠骨髓干细胞(BM-MSCs)对高糖损伤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INS-1细胞给予连续性高糖刺激后与BM-MSCs进行间接共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INS-1细胞损伤模型对照组、无TSPG共培养组、TSPG共培养组,ELISA检测各组INS-1细胞基础胰岛素分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损伤模型组INS-1细胞基础胰岛素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均减少。与损伤对照组比较,共培养各组INS-1细胞基础胰岛素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增加(P﹤0.05)。与无TSPG共培养组比较,不同浓度的TSPG干预共培养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量无明显差异,而100和200mg/LTSPG干预共培养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增加(P﹤0.05)。结论BM-MSCs能促进高糖损伤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恢复,一定浓度的TSPG能促进这种作用。

  • 标签: 高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beta 细胞 共培养 人参总皂苷 PDX-1
  • 简介: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骨髓干细胞(BMSC)的异常分化密切相关。目的:研究siRNA慢病毒载体介导的DKK-1基因沉默,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超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作用下大鼠BMSC分化的影响,探索治疗SONFH的新途径。方法:提取、培养SD大鼠BMSC,并构建DKK-1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大鼠第3代BMSC分4组:对照组(A组)、激素组(B组)、激素+无序序列慢病毒载体组(C组)、激素+DKK-1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组(D组)。A组用基础培养基培养,B组加入浓度为1×10~(-6)mol/L的地塞米松,C、D组除加入地塞米松,各自加入相应的慢病毒载体转染BMSC。14d后提取各组细胞RNA及蛋白,对DKK-1、成脂相关基因PPAR-γ2和成骨相关基因RUNX2进行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检测,并对各组进行油红O、茜素红染色,观察各组BMSC分化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示B、C组与A、D组相比,成骨相关基因RUNX2的表达明显较低(P〈0.05),而DKK-1及成脂相关基因PPAR-γ2的表达明显较高(P〈0.05)。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B、C组呈阳性,A、D组呈阴性;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A、D组呈阳性,B、C组呈阴性。结论:DKK-1基因沉默通过特异性抑制DKK-1过表达而重新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减少成脂基因PPAR-γ2的表达、增加成骨基因RUNX2的表达,抑制BMSC成脂分化,促进BMSC成骨分化。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基因沉默 RNA干扰 间质干细胞
  • 简介:各种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刺激均可能导致外分泌腺腺体的损伤,从而使其分泌功能下降.外分泌腺腺体损伤后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器官移植风险大且供体不足.而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因其强大的增殖能力、多向分化能力及旁分泌/自分泌作用,为修复各种外分泌腺损伤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就MSCs的旁分泌作用在外分泌腺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外分泌腺 干细胞治疗 旁分泌
  • 简介:背景:髓核干细胞(nucleuspulposusmesenchymalstemcells,NPSCs)在椎间盘损伤退变修复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诱导髓核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是关键步骤.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骨形态生成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3,TGF-β3)诱导髓核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取3月龄大鼠尾椎髓核组织,分离培养髓核干细胞,并进行形态学观察、三系分化鉴定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抗原.将培养获得的NPSCs分为4组,对照组、20ng/mlTGF-β3组、100ng/mlBMP-2组和20ng/mlTGF-β3+100ng/mlBMP-2组,分别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对NPSCs进行诱导培养.采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因子毒性,在诱导第7天、第14天提取mRNA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髓核特异基因Aggrecan、SOX-9、Collagen-2、Krt19的相对表达量;在诱导第14天进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细胞外基质的表达量,对比各组染色强度来比较各组NPSCs分化程度.结果:成功从髓核组织分离NPSCs并进行鉴定.原代细胞培养11d后传至P3代,贴壁细胞呈纺锤长梭形,旋窝样生长.CCK-8实验结果显示,加入细胞因子组细胞增殖水平在培养3d后较对照组升高,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排除由细胞增殖导致的胞外基质增多.RT-PCR结果显示,在诱导第7天时加入细胞因子组髓核特异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在第14天时,20ng/mlTGF-β3+100ng/mlBMP-2组髓核特异基因的表达较20ng/mlTGF-β3组和100ng/mlBMP-2组升高(P<0.05).阿利新蓝染色结果显示,20ng/mlTGF-β3+100ng/mlBMP-2组细胞外基质分泌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联合使用TGF-β3和BMP-2能够有效诱导NPSCs向类髓核细胞分化,可为下一步应用NPSCs治疗椎间盘退变打下基础.

  • 标签: 髓核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骨形态生成蛋白2 转化生长因子Β3 椎间盘退变
  • 简介:目的:探索离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HSC)活力维持的相关措施,为超远距离转运非血缘HSC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bloodhematopoieticstemcell,PBHSC)采集物按不同分组要求给予相应处理后,于4℃冰箱保存,并分别于0、24、48和72h检测CD34^+细胞比例、相对细胞活性、相对细胞增殖率、相对集落形成率、氧分压以及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另设未经处理的PBHSC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CD34^+细胞比例在72h内未检测到变化。对照组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相对细胞活性、相对细胞增殖率和相对集落形成率均逐渐下降(r=-0.796、r=-0.883和r=-0.815)。血浆稀释、抗氧化剂和氧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对细胞活性和相对细胞增殖率,但氧可降低相对集落形成率。2种或3种因素联合显示出更强的保护作用。细胞内ROS水平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氧在提高氧分压的同时,也增加细胞内ROS水平,加入抗氧化剂可降低ROS水平。结论:CD34^+细胞百分比不能作为细胞活力观察指标。血浆稀释、氧和抗氧化剂可提高PBHSC存活和活力,但氧可增加细胞内ROS水平,不利于PBHSC集落形成能力维持。多因素联合可更好地维持细胞活力。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细胞活力 细胞活力维持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也是妇科领域的研究热点。自噬是细胞内能量代谢和自我更新机制,在生物发育和维持机体稳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5。而外被视为特异性分泌的膜泡,参与细胞通讯。最近研究发现EMs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自噬水平均异于正常内膜组织;EMs患者可能分泌特异性6。自噬与或许会成为EMs诊断和治疗新的突破口。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自噬 外泌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素释放肽前(ProGRP)在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6.06.01——2018.02.01明确诊断的小细胞肺癌(SCLC)2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42例,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胃素释放肽前(ProGRP),评估其对SCLC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结果是SCLC组中的ProGRP水平显著高于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期组SCLC水平高于局限期组SC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ProGRP阳性率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GRP诊断SCLC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2.1%和96.65%。结论ProGRP是一种敏感且特异的SCLC诊断指标;ProGRP水平的高低并与肿瘤的分期及预后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Gefitinib对大鼠骨内膜来源干细胞(ED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10只健康雄性4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5),实验组予以EGFR信号通路抑制剂Gefitinib100mg/kg·d灌胃,对照组予以等剂量的甲基纤维素灌胃;术后1周取双侧股骨及胫骨,分别分离提取骨髓干细胞(BMSCs)和EDSCs进行体外增殖克隆,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第3代(P3)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44、CD4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人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周期抑制因子相关基因(p15、p16、p21、p27)的表达。成骨诱导14d后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成骨分化21d后行vonKossa染色,并提取mRNA做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对比成骨分化相关基因(osteocalcin、bsp、runx2、osterix)的表达。结果EDSCs与BMSCs的CD29、CD44均呈阳性表达,CD34、CD45均呈阴性表达。Gefitinib阻断EGFR信号通路后,Brdu检测发现其对BMSCs的抑制(11.15%)比对EDSCs(0.25%)更明显;细胞周期检测可见EDSCs处于GO/G1期和S期的细胞量增加,处于G2-M期的细胞量明显降低;ALP染色可见EDSCs阳性,细胞数升高率(53.31%)明显高于BMSCs(25.04%);EDSCs细胞周期抑制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的增加百分率(分别为103.9%、58.0%、117.3%、105.1%)明显高于BMSCs(分别为39.3%、38.4%、24.5%、83.4%),对EDSCs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增加百分率(分别为247.O%、289.9%、66.1%、233.2%)明显高于BMSCs(分别为106.5%、186.4%、41.7%、190.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抑制剂Gefitinib抑制EDSCs和BMSCs增殖,但促进其成骨分化,且对BMSCs增殖抑制更明显,对EDSCs的分化促进作用更明显。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骨髓细胞 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为各种血细胞潜能的一类干细胞,是目前研究最为透彻、临床应用最为成熟的成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的功能与其代谢调控密切相关,其代谢状态主要表现为:居住在骨髓低氧微环境中,依赖糖酵解进行能量代谢,保持低活性氧水平;Hif-1、FoxO3、ATM、PTPMT1等蛋白维持造血干细胞处于低氧状态,并使其免受活性氧损伤;此外,糖代谢相关酶、谷氨酰胺、脂肪酸氧化、嘌呤、氨基酸代谢等也在造血干细胞代谢调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造血干细胞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叙述氧化代谢调控、糖代谢水平、嘌呤代谢和氨基代谢的相关机制。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代谢调控机制 低氧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脂肪干细胞在整容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的70例面部整容患者,均予以脂肪肝细胞进行移植治疗,治疗完成后观察其疗效总有效率。结果70例面部整形患者治疗后,无效例数4例,有效例数5例,显效例数24例,完美例数37例,其疗效总有效率为94.29%。结论在70例面部整容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应用脂肪干细胞进行诊治,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情况,安全性较高且疗效较佳。

  • 标签: 应用探讨 整容手术 脂肪干细胞
  • 简介:摘要干细胞对于人体来说,它是各种组织和细胞的最初来源,所以干细胞具有较高的自我复制的能力和高度的增值效果,它具有多项分化的潜能。对于干细胞的研究工作正在朝着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进行渗透,而干细胞技术也逐渐的从实验室的概念演变成为可以看得见的一种实现的效果和价值,现如今对于干细胞的研究和治疗工作已经渗入到各个生命科学的角度和领域中。从干细胞治疗对于新生儿疾病的干预来看,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本研究简单的分析干细胞对新生儿疾病治疗当中的研究进展,希望所得结果能为相关领域提供可行参考。

  • 标签: 干细胞治疗 新生儿疾病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在我国小儿的恶性肿瘤中,白血病发病率最高,其中,急性白血病占儿童白血病90%以上。白血病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耐药与复发是白血病治疗失败两大主要原因,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stemcells,LSCs)是白血病细胞中极少数可以在体外广泛增殖的一群细胞,不但可以自我更新还具有一定的分化潜能,不但有正常干细胞的特征,而且还有一些与正常干细胞相同的细胞标记蛋白。白血病干细胞被认为是白血病克隆的来源,根除白血病干细胞为治愈白血病提供了可能,而Notch信号通路在调节干细胞自我更新及分化的平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基于Notch信号通路在细胞转化、肿瘤生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急性白血病干细胞Notch信号通路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白血病干细胞 Notch 信号通路
  • 简介:背景:目前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bonemarrow-derived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BM-EPCs)或骨髓源性肝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hepatocytestemcells,BDHSCs)移植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较多见,但二者联合移植治疗肝纤维化的报道却罕见。因此设想将具有血管形成作用的BM-EPCs和具有肝细胞再生作用的BDHSCs联合移植,可发挥双重抗纤维化作用。目的:探讨BM-EPCs和BDHSCs联合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逆转作用。方法:利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6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体外诱导培养获得肝纤维化大鼠来源的BM-EPCs,通过磁珠分选获得肝纤维化大鼠来源的BDHSCs。将两种细胞经尾静脉、门静脉分支输注移植到肝纤维化大鼠体内,观察其对肝纤维化程度和肝脏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与结论:①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单纯BDHSCs或BM-EPCs移植,以及两者联合移植均能抑制胶原纤维的形成。但肝纤维化分期评分结果显示,仅BM-EPCs/BDHSCs联合移植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BM-EPCs/BDHSCs联合移植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5项指标水平显著改善(P<0.05),与正常组水平相当;③结果表明,来源于肝纤维化大鼠的BM-EPCs/BDHSCs联合移植治疗肝纤维化有显著疗效,优于单一类型细胞移植。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肝干细胞 细胞移植 肝纤维化 干细胞 骨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髓内固定手术及髓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来我院就诊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髓内组(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与髓组(动力髋螺钉髓固定),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56例,对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髓内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髓组,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髓内组与髓组患者在Harris评分的比较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具有显著效果,能够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并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治疗恢复时间,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髓内固定 髓外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