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管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本市区内居住满一个月的非常住流动儿童200名,再选取本市区内常住儿童200名,比较流动儿童和常住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建证率、“五苗”全程覆盖率,调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影响因素,进而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建证率、“五苗”全程覆盖率均明显低于常住儿童(P

  • 标签: 流动儿童 计划免疫 预防接种证 “五苗”全程覆盖率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预防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地区的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调查,并查阅和研究国内外研究资料。结果:流动人口的社会学属性比较特殊,由于其知识水平较低,缺乏相关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因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感染艾滋病的机率更高。结论:在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预防及健康促进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应加大社会投入力度,做好艾滋病保护工作,阻止其在流动人口中扩散,提高人群的健康安全。

  • 标签:   流动人口 艾滋病 预防 健康促进 需求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是基层人员在卫生安全方面的工作重点,且在基层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势必会和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打交道。因而本文将从基层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通过基层工作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从人员流动数量较大的区域随机选择流动儿童88例,这些流动儿童普遍出生于2017年5月—2019年4月。通过调查以及数据分析,知晓这88例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并对此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中的影响因素。结果:在88例流动儿童中,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均高于9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基层工作 流动儿童 免疫规划 疫苗接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2020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典明确规定了关于青皮药材中橙皮苷含量检测方法,但笔者按照2020版中国药典中提供的方法进行检测时橙皮苷出峰时间过长,没有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本文将重点研究青皮含量检测过程中流动相比例的调整对橙皮苷出峰时间的影响。方法 使用HPLC检测青皮药材中橙皮苷含量,设备型号:Waters e2695;色谱柱Agilent XDB-C18柱(4.6mm×250mm,5µm),检测波长为:284nm;进样量:10 µl;流速:1.0ml/min;柱温:25℃(±5℃)。结果 橙皮苷对照品按2020版中国药典提供的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检测时,60min左右未见出峰,在110.933min时橙皮苷峰出现;按2020版药典方法检测未达到理想效果。经调整流动相后发现,用流动相比例为甲醇-水(32:68和35:65)的组分测定时橙皮苷出峰时间提前显著且峰形态标准,同时在此流动相比例的条件下,青皮供试品中橙皮苷的峰形标准且与干扰峰分离度较好。结论 关于2020版中国药典中提供的青皮药材橙皮苷含量检测方法,作者认为检测方法中流动相甲醇-水(25:75)的比例不太合适,建议改进。

  • 标签: 青皮 橙皮苷 HPLC 流动相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阿加曲班对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入2019年4月-2021年4月间入院治疗的80例APCI患者。随机分组,A组40例予以负荷量阿加曲班治疗,B组40例予以常规治疗。对比疗效和相关指标。结果: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B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为APCI患者采取阿加曲班治疗的效果较佳,可以改善神经功能,且能恢复自理能力。

  • 标签: 负荷量阿加曲班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2019年1月为起始时间,以2020年10月为截止时间,以120例肺结核患者为对象,依据双盲随机分组法分2组研究,各组为6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此前提下试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比较2组对象满意度及心理状态变化。结果:2组对象满意度及心理状态变化对比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流动人口 肺结核 集束化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以社区为基础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模式的建立。方法,在3个镇/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本地和流动儿童各60人,通过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查询其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史,计算、比较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模式后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的国家免疫绘画疫苗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结果通过对比,通过实行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社区管理,流动儿童有所提高,和常住儿童全程接种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构建以社区为基础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流动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

  • 标签: 预防接种 社区儿童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 通过安徽某三甲医院近三年内人员流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流动人员各个特征来进行分析人员流动的现象和原因,分析医院人力资源储备变化情况,建议优化工作环境,关注员工个人发展,提高职工福利待遇,留住现有人力资源,引进优秀人才,促进医院长久、平稳快速发展。

  • 标签: 三甲医院 人员流动 人力资源
  • 简介:【摘 要】目的:探析流动树脂充填后联合多乐氟治疗乳磨牙龋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乳磨牙龋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可分为对照组(32例,40颗患齿)、观察组(32例,44颗患齿),对照组仅接受流动树脂充填,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乐氟。对两组治疗后咀嚼功能进行评估,并记录继发龋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咀嚼功能良好率,发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流动树脂 多乐氟 乳磨牙 龋齿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对血流动力学效应的相关知识的科普,让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在镇痛镇静治疗过程中一些必要的医学知识。方法 对我院下辖社区的居民进行不定期的关于镇痛镇静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效应的相关医疗知识科普,科普的内容包括为什么要进行镇痛镇静治疗,以及了解血流动力的必要性等。结果 通过对镇痛镇静治疗血流动力学效应相关医学知识的科普,我院下辖社区的居民对于镇痛镇静治疗下血流动力学效应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结论 对于重症治疗的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来说,对镇痛镇静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有深刻的了解能够使患者进一步的提升对病情治疗的认知度。

  • 标签: 镇痛镇静 血流动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SD大鼠动物实验,比较常规DIEP皮瓣及血流桥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的疗效,从而得到Flow-through后对皮瓣的成活面积及成活质量是否存在不良影响,以便指导临床工作,同时有效地推动重建机理的研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提高创伤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健康的SD大鼠20只,进行随机分配为A、B两组,每组10只。①A组为常规DIEP皮瓣组:常规游离DIEP皮瓣,只携带一个皮穿支供血,腹壁下动脉远端予以常规结扎。以此模拟常规DIEP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某处皮肤软组织缺损。②B组为血流桥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组:常规游离DIEP皮瓣,只携带一个皮穿支供血,腹壁下动脉远端不予以结扎。以此模拟血流桥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游离移植,既修复四肢某处皮肤软组织缺损,又修复主要动脉缺损重建患肢血液循环。分别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对于皮穿支供血进行测量并记录术前及术后6 h,1 d,3 d,5 d,7 d,2周,3周血流参数;采用激光多普勒超声测量皮瓣血流灌注值(PU)。结果 :两组皮瓣的血流动力学比较: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成活面积A组(49.62± 0.81) cm2,B组(50.21± 0.64)cm2。A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桥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穿支点射血分数较常规DIEP皮瓣降低,同时皮瓣灌注量略减少,但灌注量的减少并没有影响皮瓣的成活面积及成活质量,反而有利于皮瓣成活质量的提高。另外,通过血流桥接式在增加皮瓣成活质量同时,重建了远端的血液循环,达到了一举两得双重效果。

  • 标签: SD大鼠,DIEP皮瓣,血流桥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成活面积及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万安县人民医院的62例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试验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手术及新生儿情况,观察两组麻醉前、麻醉后5min、手术结束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SpO2)]情况。结果试验组麻醉诱导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局麻药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麻醉5min后、手术结束时,两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min及手术结束时,两组心率均高于麻醉前,舒张压及收缩压均低于麻醉前,但试验组心率低于对照组,舒张压及收缩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 血流动力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EVl000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在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危重患者为例,依据监测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中心静脉压)与研究组(22例,EVl000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两组患者抢救效果。结果 对危重患者进行连续监测CVP可有效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预后效果,特危重患者在进入MODS阶段后基于EVl000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患者进行抢救可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结论 采用EVl000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式对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可避免传统监测CVP的局限性及监测损伤问题,更为符合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临床需要。

  • 标签: 基层医院 重症医学科 危重患者 血流动力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于预防接种知晓率与疫苗接种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地区疾控中心2016年1月~2019年12月300例免疫接种流动儿童资料,其中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干预前(2018年以前)的150名流动儿童作为对照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干预后(2018年及以后)的150名流动儿童作为观察组,采用调查问卷对两组流动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免疫接种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评价,统计两组流动儿童乙肝、百白破、脊髓灰质炎、麻疹及卡介苗等疫苗接种情况。结果 观察组流动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对疫苗种类、接种时间、接种注意事项、接种次数、接种后护理等各项免疫接种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内儿童的乙肝、百白破、脊髓灰质炎、麻疹及卡介苗等疫苗接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流动儿童 免疫规划管理 预防接种知晓率 疫苗接种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中联合应用全麻、硬膜外麻醉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在2020.4-2021.4期间选出实施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58例,根据奇偶法将其分成2组。其对照组用全麻方式实施麻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再联合硬膜外麻醉,然后对比各组患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切皮时、麻醉半小时、术毕即刻的HR和SBP,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中联合应用全麻、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降低其血流动力学波动,值得应用。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宫颈癌根治术 全麻 硬膜外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心电图联合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ESE)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某院的97例疑似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进行运动心电图检查和ESE检查,以冠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及阴性预测值等情况。结果:运动心电图联合ESE检查诊断冠脉严重狭窄的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运用运动心电图及ESE检查(P0.05),与单纯采用运动心电图检查的敏感性与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运动心电图  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心电图联合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ESE)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某院的97例疑似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进行运动心电图检查和ESE检查,以冠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及阴性预测值等情况。结果:运动心电图联合ESE检查诊断冠脉严重狭窄的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运用运动心电图及ESE检查(P0.05),与单纯采用运动心电图检查的敏感性与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运动心电图  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不同注药速度对于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在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接诊的90例腰-硬联合麻醉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注药速度10秒、B组注药速度15秒、C组注药速度为20秒,观察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结果:B组麻醉优良率高于A组与C组,P>0.05。3组最低血压与镇痛最高平面相比,P>0.05。最低血压时间点与镇痛平面T6时间、最高平面出现时间,A组与C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在镇痛平面出现时间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具有不同影响,将注药速度控制在15秒、20秒对于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性高,麻醉效果理想。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不同注药速度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椎病患者给予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将我院于2019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112例颈椎病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各56例,其中常规组给予基础治疗,中医组给予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且VM、VP更快(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给予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临床推广借鉴实效性。

  • 标签: 中医针灸 推拿 颈椎病 血液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对不同类型头晕病人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对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诊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评定。方法:2019.06——2020.04从到本院进行头晕检查的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为此60例有不同类型头晕症状的患者先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而后将不同类型头晕患病者的检查结果和脑血流动力学表现进行对比总结分析其具体情况。结果:经检查发现相比较出现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类型对象,血流动力学检查正常者其收缩期峰值流速相对较低,而平均搏动指数相对较高,比较有差异性P<0.05.患者出现脑供血不足检查下以单支、多支动脉血运动缓慢为主,而脑血管痉挛病人超声改变其血流动力加快,多支动脉血流速度会加快。结论:头晕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使用经颅多普勒检查效果显著,可及时能够为主治医生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头晕疾病 脑血流动力学 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