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处方调配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可行中药质量管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门诊开具的1850份中药处方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统计其中存在调配问题的处方例数,然后分析总结处方调配问题发生原因,从而制定可行的中药质量管理措施。结果我院2017年中药处方调配差错为5.30%,其中药名称、处方应付、注角处理、处方剂量、配伍禁忌是导致中药处方调配差错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中药处方调配常见问题,我院制定了强化院内医师药师工作技能培训、制定科学的中药处方管理措施两个方面的中药质量管理措施。

  • 标签: 中药处方调配 中药质量 管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对改善临床用药质量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所有住院患者的收取时间(2015年1月2日-2016年2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住院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住院患者),分别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和常规调配,将两组住院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住院患者的用药质量安全评分(80.25±5.0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70.23±2.01)分(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度92.00%高于对照组患者70.00%(P<0.05)。结论通过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措施后,能保障住院患者临床用药安全,预防不良情况发生,能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 临床用药质量安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药房药剂调配错误的原因,总结药剂审核调配具体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出现的药剂调配错误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统计引发这些错误的具体原因,总结审核与调配措施。结果本院一共出现药房药剂调配错误30例。医师因素导致药剂调配错误的比例为53.27%,药师导致错误发生的因素占据40.06%,其他因素占据6.67%。结论针对医院药房药剂调配差错问题,要求相应管理人员对根源进行查找,针对责任人加以适当的惩罚,从而提升药房药剂调配准确性,同时对审核流程进行进一步规范,加强药房药剂审核调配,为广大患者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 标签: 药房药剂 审核调配 错误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急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收集于2017年11月份至2018年6月份湖南航天医院门急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登记本》中所记录的10份药品差错类型,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差错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化的防范措施。结果10份门急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中,差错产生的原因包括剂剂量剂型、药品品种、用法用量、药品数量、包装相似、处方、发出药品不合格、错发。结论针对医院门急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产生的原因,需对处方调配程序进行规范、加强药师责任心及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专业素质教育,降低医院门急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发生概率,保证医疗安全。

  • 标签: 门急诊药房 处方调配差错 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承担医院的输液集中配置重任,通过强化医院PIVAS感染工作,可实现PIVAS感染控制从终末质量控制转变为环节质量控制,从而预防医院感染发生。本文就静脉用药配置各环节存在的危险因素与问题予以深入分析,找出原因且建立相应管理制度,以降低输液配置的安全隐患,促使静脉药物的配置质量得以提升。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医院感染 控制策略 因素
  • 简介:摘要在医院药房当中,药品拆零调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是节约药品资源,降低患者用药成本,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没有到达预期的目标,反而导致药品资源浪费。对于这种情况,本文探讨了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常见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从业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 标签: 药房药品 拆零调配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西药房药剂师调配儿童药品时的注意事项。方法整理我院西药房2015年5月~2018年5月间出现的儿童药品调配差错事件,总结分析差错发生原因,并予以针对性改进,对比分析改进前后儿童药品的调配内差情况。结果与改善前相比,改善后西药房调配内差现象明显降低,卡方检验提示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西药房药剂师应注意结合药物储存条件、药物使用方法等因素调配儿童药品,避免重复用药,同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西药房 儿童药品调配 用药安全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的损耗,提高科室人员的自我管理能力。方法于2017年3月15日—2017年8月20日在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活动主题为“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针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实施对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工作细节的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品损耗量明显降低,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医院科室内开展针对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的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改善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提高药物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进而降低药品损耗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品损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利用追踪方法学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差错 的预防效果。方法:于 2015年 1月 ~2016年 1月,记录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差错 情况,分析原因并还制定防范措施。自 2016年 2月 ~2017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药品作为西药房药剂师进行药品调配工作时,需要做好调配工作的重要药品,这些药物的合理调配,不仅有利于帮助患病儿童促进自身的身体健康,同时对于医院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之中,依旧会存在调配儿童药品时相关问题的出现。因此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主要对西药房药剂师调配儿童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从而通过这种方式,降低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 标签: 西药房药剂师 儿童药品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以提高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的措施以及综合效益。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 我院的 39 名护士 ,对比他们在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之后的前后一年的护理质量,其中护理质量的分析指标包含:安全性、消毒质量、基础护理、救护仪器、护理方案以及患者对其的满意度调查等。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之后的前后一年的护理质量发现,各项研究指标的评分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对比前后的得分发现两者的差异性非常显著( P<0.05 ) 。结论:通过对护理管理的提高可以明显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促进病人对于医院的满意程度,因此,各大医疗机构都可以进行推广实施。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基层医院 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指标,建立质量规范体系,观察质量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本单位和某单位的患者作为样本,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检验标本,观察组将质量指标纳入到质量规范体系当中,加强对标本检验质量的控制。结果观察组标本保存质量不合格率为2.44%;对照组标本采集不合格率为2.44%、标本保存不合格率7.23%、溶血率2.4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标本采集、保存、运输质量的控制,将上述质量指标,纳入到质量规范体系中,提高临床检验前阶段的标本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为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 标签: 临床检验 质量指标 标本不合格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检验医学,各种先进的全自动化检验设备以及各种完善的检测系统在实验室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检验结果必须准确可靠。为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依照国际标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须建立全面质量控制(totalqualitycontrolTQC)和SOP文件,它是检验质量管理的核心。分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阶段。实验前质量控制延伸至实验室之外,直接或间接与医护人员、病人有关,由于TQC这一概念对医护人员还比较模糊,他们认为实验室质量管理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所以,实验前质量控制不被了解、重视,容易忽略,可是实验前质量管理是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实际工作中发现的许多误差甚至极端值,很大一部分可以追溯到实验前阶段的影响,是影响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占整个实验室误差的70%。因此,检验医师有必要和临床医护人员学习、了解实验前质量控制内容,将临床科室与实验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质量完善实验前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最佳的结果,保证医疗检验质量

  • 标签: 实验前质量控制 检验标本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150例急诊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临床护理管理基础上,进行质量控制的急诊护理方法。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讨论质量控制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将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的急诊临床护理管理上进行质量控制,能够及时解决急诊患者的多种临床症状,稳定患者的病情,有效的提高患者后期治疗效果,全面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在临床护理上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质量控制 急诊护理 质量管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血站实验室的工作要点是“保证血液检测的准确性,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为临床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及血液成分”。为了加强血站实验室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和管理,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血站管理办法》,制定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1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大部分血站不断更新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逐渐配置了自动化检测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等一系列先进设备;但是,仅有先进的设备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管理好它,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套适合本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才能使先进的实验设备发挥更好的作用。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在临床用血安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更进一步的要求血站实验室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建立有效的设备管理控制程序,正确使用自动化设备,定期校验,认真保养维护,及时监控与持续改进,才能满足现代血站实验室的发展要求。

  • 标签: 质量保证 质量检验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新工艺、新方法生产的护肝片质量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判断新工艺、新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包层光谱鉴定法对护肝片中的五味子、猪胆粉、柴胡等有效物质进行鉴别。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五味子醇甲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供试品特征斑点清晰且与对照品一致,与阴性样品不同,五味子醇甲含量约为50mg/片。结论新工艺生产的护肝片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 标签: 护肝片 质量标准 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风湿内科患者采取睡眠干预对于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于我院2017年9月~2018年7月所收治的116例风湿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所采取的干预措施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位58例。实验组实施睡眠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统计两组患者资料,将其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重度失眠率1例(1.72%)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13.79%),实验组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精神健康以及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风湿内科患者实施睡眠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的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睡眠干预 风湿内科患者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效率及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手术室2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比较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实施前和实施后1年的手术室工作效率和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差异,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措施实施之后,手术室手术总台数明显增加,手术等待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室护理质量各项考核指标得分明显增加,与实施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措施可加强对护理人员行为的规制,对于提高手术室手术效率和手术室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手术室 护理质量 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临床体检采血质量的影响,为体检采血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体检采血人员,在2016年1-6月、2016年7-12月期间各选择200份采集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以及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比2组护理满意评分、血液报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液报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可以明显提高临床体检采血质量、护理质量,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体检采血 护理质量 不良反应 血液报废
  • 简介:摘要目的将质量监测运用在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中,研究及评价应用效果。方法此文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行质量监测之前的100件医疗器械及30名科室医护工作人员纳入参照组,予以常规质量管理,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行质量监测之后的100件医疗器械及30名科室医护工作人员纳入实验组,予以质量监测,研究以及调查两组医疗器械的清洗及消毒合格总统计率、科室医护工作人员的满意总统计率。结果实验组医疗器械的清洗及消毒合格总统计率(96.00%)明显高于参照组医疗器械对应数值(84.00%),P<0.05,展示数据间检验后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科室医护工作人员的满意总统计率(96.67%)明显高于参照组科室医护工作人员对应数值(80.00%),P<0.05,展示数据间检验后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中采取质量监测展示良好应用效果。

  • 标签: 质量监测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