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同一实验室3台Stago凝血分析仪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等4项凝血指标的结果进行可比性验证,并评价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C54-A指南文件的实用性。方法参照C54-A文件,选择患者新鲜血浆作为比对样本,确定样本浓度(样本1和样本2)及重复检测次数,以室间质评允许总误差(TEa)的1/2作为PT、APTT和Fib比对结果的可接受标准(分别为7.5%、7.5%和10.0%),以实验室内部不精密度数据作为TT比对结果的可接受标准(4.6%),对3台凝血分析仪实施比对,计算比对偏差并分析结果可比性。结果样本1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比对偏差分别为2.3%、6.8%、2.8%和1.8%,样本2的PT、APTT和Fib比对偏差分别为3.3%、4.0%和5.3%,均小于各自的可接受标准。结论3台凝血分析仪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均通过验证。CLSIC54-A文件提供的比对方案简便直观易实施,结论较为可靠,可作为实验室内多个检测系统可比性验证的指南文件。

  • 标签: 凝血分析仪 可比性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时间
  • 简介:摘要药物临床试验管理作为医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则是医院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如何充分发挥机构的职能和强化临床试验的组织管理与质量控制,对提高药物临床试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先通过对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组织架构进行分析,并对其管理职能进行分析.关键词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验;管理职能中图分类号R9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18-01

  • 标签:
  • 简介:背景:自体肌腱修复肌腱缺损因可用肌腱有限且形成供区功能障碍,同种异体肌腱同样来源有限,并且价格昂贵,在临床上很难满足其需要。目的:观察不同时期异种肌腱修复肌腱缺损的微观变化,为异种肌腱作为临床组织工程化肌腱生长支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6月龄的Leghorn鸡屈趾肌腱经化学去细胞处理后作为异种肌腱移植供体,健康成熟日本大耳白兔36只,建立双后肢跟腱中间束2cm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异种肌腱移植组和自体肌腱移植组,每组18只。肌腱移植缝合用4-0无创伤肌腱缝合线行双“8”字缝合,移植后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2周,对供体肌腱行去细胞前后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学光镜及电镜观察,术后2,4,9周每组取6只兔对标本行组织学光镜及电镜检测。结果与结论:①肌腱经过化学去细胞处理后色泽变白,质地较前柔软,去细胞前可见细胞与胶原纤维交替紧密排列,去细胞后胶原排列相对松散,且无细胞及细胞碎片,去细胞后肌腱的力学强度较术前减弱。②由电镜图片直观看到:随移植时间的延长,移植的粗大鸡肌腱胶原纤维逐渐被再生的兔肌腱胶原纤维最终替代,而新生成的纤细胶原纤维经改造塑形变为粗细相等的较粗大纤维,排列方向逐渐趋于平行,在结构和功能上达到正常肌腱水平。结果表明,去细胞后的最大抗拉力是去细胞前的83.44%,能够满足肌腱移植生物力学的要求。最终肌腱修复是再生胶原纤维形成的结果,异种肌腱经过理化方法处理后可作为临床肌腱修复的生长支架使用。

  • 标签: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去细胞 异种肌腱 组织工程 肌腱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分别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诊断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65例门诊体检以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检测所有血清标本的梅毒螺旋体(TP)抗体(TP-Ab),若检查结果显示TP-Ab阳性,应该再次采用RPR检测。其中252例疑似梅毒的高危群体,应该同时进行ELISA检测、RPR检测。结果本次研究的465例患者中两种检测方法均表示阳性者44例,其中梅毒潜伏感染者3例,确诊梅毒患者41例。95例TP-ELISA(+)RPR(-)患者中,梅毒治愈12例,梅毒早期感染者5例,其余原因不明。3例患者检测RPR(+)TP-ELISA(-),结果都属于RPR生物学假阳性。结论梅毒初筛适用ELISA法,梅毒治疗期间适合采用RPR试验法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梅毒诊断正确率,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充分的参考。

  • 标签: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 临床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27-02
  • 简介:在于2011年开展的一项研究因论文作者允许肿瘤在小鼠体内长得过大而受到批评后,《自然》杂志正在修改其关于发表动物试验的政策。当时的论文报告称,一种从胡椒中分离出来的化合物能在不伤害健康细胞的情况下杀死癌细胞。。

  • 标签: 《自然》杂志 动物试验 论文作者 健康细胞 癌细胞 化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腹泻患者痢疾杆菌的药敏试验,了解其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的痢疾杆菌,共37株,采用K-B法对收集到的痢疾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本研究中37株痢疾杆菌对诺氟沙星、奥格门丁的耐药性较低,分别为5.41%、8.11%,对磺胺、氨苄西林、四环素等耐药性则较高,耐药率大于70%,尤其对利福平的耐药性最高,达到91.89%。结论腹泻患者痢疾杆菌较敏感于诺氟沙星、奥格门丁,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以减少耐药。

  • 标签: 腹泻 痢疾杆菌 药敏试验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25-01
  • 作者: 伍月红1黄乐珊黄汉辉1吴丽敏2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
  • 机构:伍月红1黄乐珊?黄汉辉1吴丽敏2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学部广东广州510150;2.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180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赞助项目(编号:20121126)作者简介:伍月红,女,(1965-),本科学士,副主任中药师研究方向:中药药剂学及临床使用.通讯作者:黄乐珊?,女,(1969-),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清喉消炎颗粒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清喉消炎颗粒的制备、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出膏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清喉消炎颗粒提取进行优选,实验选择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含醇量三个因素,每因素三个水平,用L9(33)正交表进行实验设计.结果清喉消炎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是加水煎煮两次,浸泡时间1??5h、煎煮时间1h和2/3h、含醇量55%.结论在优选条件下,清喉消炎颗粒出膏率高,以此条件制备清喉消炎颗粒,并对处方中主药板蓝根和岗梅根进行定性鉴定,进一步证明此提取工艺的合理可行.关键词清喉消炎颗粒;正交试验法;定性鉴定TheOrthogonalTestofXiaoYanQingHouGranulesextractionWUYue-hong,HUANGLe-shan,HUANGHan-hui,WULi-min(Dept??ofPharmaGcy,TheThirdaffiliatedHospitalofGuangzhouMedicaluniversity,Guangzhou510150,China;GuangzhouMedicalUniversity,Guangzhou510180,China)AbstractObjectiveThroughexploretheextractionprocessofXiaoYanQingHougranulestoprovideatheoreticalbasisfortheXiaoYanQingHougranulespreparation,thequalitycontrolandtheclinicalapplication??MethodsUsingtherateofextractionasindexandbasingontheorthogonaltestmethodtooptimizeXiaoYanQingHougranules’extractionprocess??TherewerethreemainfactorsintheExperimentsoakingtime,decoctingtime,alcoholcontent,andeachfacGtorhadthreelevels??TheexperimentaldesignusedL9(33)orthogonaltable??ResultsTheoptimizedextractiontechnologyfollowedasdecoctingtwotimes,soaGkingtime1??5hourdecoctingtime1hourand2/3houralcoholcontent55%??Conclusion,Undertheoptimizationconditions,XiaoYanQingHougranules’rateofextractionwashigh,toproduceXiaoYanQingHougranules,sowemakesomequalitativeidentificationofmaindrugsintheprescriptionofRadixIsatidisandGangKMeeyigweonrtdosprovethisprocessarerationalityandfeasibility??XiaoYanQingHougranules;Orthogonaltest;Qualitativeidentification中图分类号R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12-02

  • 标签:
  • 简介:运动平板试验(treadmillexercisetest,TET)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心电图运动试验,也是机械运动中引起心肌耗氧量最高的运动试验。传统上用于检测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是临床无创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1]。正常情况下,人体运动时随着心输出量的增加,外周血管出现反应性扩张,使血压维持在一定生理范围。

  • 标签: 运动平板试验 危险事件 防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是为了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相关诊断试验中获得更多的护理方法和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方法是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的120例病人进行卧立位试验和开搏通的实验,这样有利于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诊断。结果是所有的120例患者都顺利完成这两项所有的试验,并且诊断出患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60人。结论是目前用于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方法就是内分泌的功能试验,并且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试验并且仔细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才能高效地采集试验数据。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试验,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03-01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医学影像学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影像诊疗水平也相应提高。因此,在高等医学医学影像学教育中,我们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使教学更符合临床医学实践。本文着重探讨了医学影像学试验教学改革策略。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试验教学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慢性皮炎湿疹患者中常见的接触性变应原并探讨其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252例慢性皮炎湿疹患者进行瑞敏标准变应原系列斑贴试验,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常见变应原阳性率的高低与慢性皮炎湿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皮疹发生部位、个人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的相关性.结果252例患者斑贴试验总阳性率37.70%,变应原阳性率位居前5位的依次是硫酸镍、芳香混合物、对苯二胺基质、重铬酸钾、卡巴混合物.男性患者重铬酸钾、对苯类混合物和卡巴混合物三种变应原的阳性率高于女性患者.老年组(≥60岁)的卡巴混合物阳性率高于非老年组;非老年组的硫酸镍阳性率明显高于老年组.有个人过敏史、皮疹泛发的患者的总阳性率较高.结论慢性皮炎湿疹患者斑贴试验的总阳性率<40%;主要变应原为硫酸镍、芳香混合物、对苯二胺基质、重铬酸钾、卡巴混合物;变应原阳性率的高低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个人过敏史及发病部位有一定关联.关键词慢性皮炎湿疹;斑贴试验;变应原Analysisonpatchtestresultsin252patientswithchronicdermatitis/eczemaYANGMin,BaoYing-qiu,CHANGJian-min(DepartmentofDermatology,BeijingHospital,Beijing10073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commonallergensamongchronicdermatitis/eczemapatientsandthecorrelationbetweenthesecommonallergensandpatients’gender,age,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MethodsWeusedRuiminstandardallergensseriestopatchtest252patientswithchronicdermatitis/eczemainouroutpatientdepartmentfromJuly2013toDecember2014.Correspondingstatisticalmethodswereusedtoanalyzethecorrelationbetweenthepositiveratesofcommonallergensandpatients’gender,age,durationofthedisease,locationanddistributionofthelesion,individualhistoryofallergy,andfamilyhistoryofallerGgy.ResultsTheoverallpositiverateoftestedallergensin252patientswas37.70%.Thefivemostcommonpositivetestedallergensare(fromfirsttofifth)nickelsulfate,fragrancemix,4-phenylenediaminebase,potassiumdichromate,andcarbamix.Malepatientshadhigherpositiveratesforpotassiumdichromate,paraGbensin,andcarbamixcomparedtofemalepatients.Thepatientsinelderlygroup(above60yearsold)hadhigherpositiverateforcarbamixandsignificantlylowerpositiveratefornickelsulfatecomparedtonon-elderlygroup.Thepatientswithindividualhistoryofallergyorgeneralizedrashhadhighertotalpositiverateoftestedalergensthanthosewithnohistoryofallergyornon-generalizedrash.ConclusionThetotalpositiverateofpatchtestinginchronicdermatitis/eczemapaGtientsis<40%.Themainallergensfoundinourstudyincludenickelsulfate,fragrancemix,4-phenylenediaminebase,potassiumdichromate,andcarbamix.ThepositivKeeryatweosrodfsseveralallergenswererelatedtopatients’gender,age,individualhistoryofallergy,andthedistributionofrash.chronicdermatitis/eczema;patchtest;allergens中图分类号R7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24-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门诊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患儿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选取某医院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患儿接受皮肤过敏药物试验过程中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与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并与此前医院门诊收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患儿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儿接受药物皮肤过敏实验过程中的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明显比之前好,患儿护理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保障。结论通过对于药物皮肤试验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能够降低患儿皮肤试验过程中缺陷问题的发生,在临床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 标签: 药物 皮肤试验 患儿 护理 安全管理 措施方法 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75-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肾盂造影和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诊断泌尿系统疾病阳性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7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所有患者先后行静脉肾盂造影和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诊出率。结果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相比静脉肾盂造影,在诊断泌尿系统疾病时具有较高的诊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效果较令人满意,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静脉肾盂造影 多层螺旋CT 尿路成像 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直接药敏试验法在临床血培养检验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检验科进行血液细菌检验标本270份血液标本分别采用直接药敏试验法和常规药敏实验法进行分析,并观察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结果直接药敏试验法检验的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符合率分别为9640%和9571%;常规药敏法检验的符合率均为100%,两种检测方法符合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直接药敏法检验的革兰阳性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分别为9668%和9630%,革兰阴性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分别为9636%%和950%,直接药敏法检验结果与常规药敏法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直接药敏法在临床血培养检验中应用与常规药敏法结果没有差异,同时直接药敏法以操作简单、检验时间短等优点可以代替常规药敏法。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法 血液检验 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75-02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前瞻随机对照实验的方式探讨良性甲状腺疾病术后放置/不放置引流的效果差异。方法将自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住院部收治的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60例纳入研究,根据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30例患者为对照组,30例患者为实验组。两组患者手术方法完全一致,对照组患者术后放置引流,实验组患者术后不置引流。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后疼痛评分为(3.5±0.5)分,住院时间为(1.6±0.2)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4/30),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甲状腺疾病术后不置引流的效果明显高于放置引流,此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良性甲状腺疾病 引流 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