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照分析在临床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所具有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3月期间于本院产科出生后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及临床治疗指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且研究组各临床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合理利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对患儿血气指标起到较好改善效果,并可有效缩短患儿治疗及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怖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ive,Bi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本院诊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iPAP治疗,观察患儿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怖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气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明显较对照组(74.19%)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疗时间(63.04±12.19)h、机械通气时间(52.53±12.34)h、住院时间(17.82±5.46)h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PaCO2、pH值等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aO2、pH较高,PaCO2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68%)较对照组(32.26%)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BiPAP治疗NRDS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BIPAP治疗 肺表面活性物质 血气指标
  • 简介:目的对比猪肺磷脂注射液与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方法2012年9月—2016年12月选择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诊治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都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与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24h的肺泡内正压参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2、24h的肺泡内正压参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2、24h的肺泡内正压参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与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痘能促进肺功能的提高,改善血气状况,促进患儿康复,但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在住院花费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猪肺磷脂注射液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 机械通气 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2013年2月—2016年12月选择在中山市博爱医院诊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治疗,观察组治疗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在给药途径中,不中断进行机械通气,此后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与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可重复使用,最大使用次数不超过3次;两组都治疗观察14d。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两组治疗前后的肺泡内正压参数变化情况,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及神经损伤因子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与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肺泡内正压参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肺泡内正压参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纠正胎龄37周时NBNA评分分别为(36.98±3.11)分和(31.49±3.87)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5.72±2.92)分和(25.14±3.11)分,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NSE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NSE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中断机械通气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能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功能,促进患儿康复,且有利于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神经系统 呼吸窘迫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