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质量及风险的影响。研究对象为2023年4月至12月期间的126名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名,对其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透析质量和风险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血液透析6个月后,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透析前后尿酸(UA)和尿素减少率(URR)也没有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的感染率为1.58%(1/63),低于对照组的4.76%(3/63),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使用动静脉内瘘(AVF)进行血液透析可为肾衰竭患者提供人工通路,改善肾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透析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液透析是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重要替代治疗方式,而拥有一条良好的血管通路是完成血液透析的前提。目前我国有注册透析患者26万,但考虑到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充分治疗率的特点,实际需透析治疗患者约100万。随着医保支持加强,患者人数增加及透析年限延长,血液透析通路发展需求日益复杂化及多元化,使中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进入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黄金时代。

  • 标签: 肾脏病患者 血液透析通路 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 人工血管 中心静脉插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中的临床应用,相关的并发症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方法:选择的是在 2017年 12月到 2019年 12月在我院及外院进行动静脉人工血管移植并且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患者 24名,在手术结束之后分析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并对相应的处理方式也进行分析。结果:在进行人工血管移植的患者中, 6个月的通畅率是 95%, 12个月的通畅率是 89.78%, 24个月的通畅率是 79.98%。而在所出现的并发症中,由于血栓形成的闭塞最为常见,占总数的 29%,而心衰则占总数的 13%,术后感染的概率为 9%,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概率为 5%,而其他并发症的概率为 3%。结论:当血管的条件较差,并且不能完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时,移植人工血管来建立透析通路,这样做不仅仅能够让维护更加方便,还能够让穿刺变得更加容易,从远期来看,通畅率也越高,透析的流量也非常充足,只要不断地提升手术熟练的程度,并且在手术结束之后能够科学的进行维护,及时发现术后相关并发症的症状,并进行处理,能够很好的保障患者的血透通路

  • 标签: 人工血管移植 血液透析通路 临床
  • 简介: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规肾替代治疗手段,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延长生存年限、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医疗手段。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加强血管通路护理,降低感染、血栓、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于保障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穿刺护理、置管护理及并发症护理。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血管通路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评估风险防范管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实际效果。方法:研究选取50例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风险防范管理护理,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通过透析通路观察、血流量观察和患者症状观察等指标对两组进行详细对比。结果:实验组在透析通路的皮肤状态、血流量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透析通路的局部状态得到改善,血流量得以维持,全身症状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风险防范管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预防与控制中表现出显著的效果。这为在透析患者护理中广泛应用风险防范管理护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和预防感染相关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血液透析 风险防范管理护理 感染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选用不同血管通路后的透析充分性和并发症情况。方法对72例需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建立不同血管通路。常规组为带袖套隧道导管,对照组为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瘘,观察组为自体的动静脉内瘘。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和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带袖套隧道导管、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瘘、自体的动静脉内瘘三种血管通路,都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清除患者血液中的大量毒素,使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其中自体的动静脉内瘘与其他血管通路相对比,更具有优势。

  • 标签: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透析充分性和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本世纪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一定改变,肾脏疾病发病率有所升高。肾脏疾病发病后肾脏功能异常,病情持续加重,肾脏功能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需要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前提,提高血管通路护理质量,确保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质量,降低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近年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研究逐渐增多,护理更加注重全面性,从置管护理、血液透析置管前护理、置管相关并发症护理方面入手,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干预,观察组对血管通路进行优质护理,采用SF-36量表评估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躯体疾病、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精神健康、情感智能以及社会功能等SF-36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SF-36量表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血管通路进行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慢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血管通路护理干预的应用探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100例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通过奇偶分组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50例,行血管通路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护理干预 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对其血管通路维护的影响。方法:抽选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随机划分组别,即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普通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整体护理干预。评价及对比两组的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透析充分性指标、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血栓率、感染率、狭窄率、功能不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氮下降率(URR)均高于对照组,β2-微球蛋白(β2-MG)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血管通路维护效果理想,且患者透析充分性良好,可有效提高透析质量,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高。

  • 标签: 血液透析 整体护理 血管通路维护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好血管通路。方法选择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肾内科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新建立的长期血管通路血液透析的患者,随访12月,测定自体动静脉内瘘(AVF)(53例)和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CTC)(21例)2种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的Kt/V值,并比较2种长期血管通路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7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经AVF透析的患者53例;经颈内静脉CTC透析的患者21例。AVF患者年龄、感染等并发症较CTC组低(P<0.05);AVF患者栓塞的发生率较CTC组患者栓塞发生率低,2种血管通路透析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AVF透析患者的年龄较轻、栓塞和感染的发生率较低;AVF应是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在AVF无法建立时,CTC也是理想血管通路,两种透析通路均能达到较好的透析效果。

  • 标签: 血管通路 透析充分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血管通路核心护理团队的建设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维护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以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收诊的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同意参与研究,并且符合研究要求,将患者分组后对护理模式对患者康复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7.14(2/28)和17.86(5/28),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生活质量没有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差异,(P<0.05)。结论:血管通路核心护理团队的建设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运用可以保证血管通路质量,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提升,这种措施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血管通路核心护理团队 建设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 血管通路 维护质量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治愈患者疾病的新技术孕育而生,其中就包括血液透析技术。血液透析术是肾衰竭及中毒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因其能较好的维持患者的生命而备受关注。良好的血管通路条件是血液透析术成功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的血管通路方式有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法、直接动静脉穿刺法以及动静脉內瘘三种形式。这三种方式适用于不同患者的不同血液透析情况,本文主要分析这三种血管通路的特点,并对对应的方式的护理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首次血液透析(HD)患者血管通路选择方式的现状,分析影响其血管通路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血液净化治疗的82例首次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HD患者血管通路选择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82例HD患者中以中心静脉导管为血管通路共50例占60.97%,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共32例占39.02%。将两组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教育程度、有无肾脏专科随访、付费方式、对血管通路的认知、医生建议建瘘到开始透析的间期及诊断出肾病到开始透析的间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对血管通路的认知、付费方式、有无肾脏专科随访及医生建议建瘘到开始透析的间期是影响HD患者血管通路选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HD患者采用AVF通路透析对体内微炎症状态、营养状况及贫血影响较小。临床应将AVF作为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要选择”,在此基础之上兼顾“个体化”选择。

  • 标签: 首次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选择方式
  •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腹膜或血液透析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一般用来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提升患者的生存几率。而在持续性血液透析的过程中,需要维持良好的血管通路才可以保证血液透析的效果,从而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本文就当前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期间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进行分析和综述,内容如下。

  • 标签: 持续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护理进展
  • 简介: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经皮介入治疗可用于静脉或动脉狭窄导致的通路功能不良或失功,具有创伤小、失血少、保留有限血管资源等优势.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多数透析通路病变的初始标准治疗方法,经皮血管支架植入术在处理中心静脉狭窄上具有优势.及早干预对延长通路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透析通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经皮血管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组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维护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为两组后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分组管理护理,分析分组管理在患者血管通路维护上的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透析充分性指标对比无较大差异,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UBR、Kt/V均高于对照组,β2-MG则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充分性指标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患者护理前的人血白蛋白、MIS评分对比无较大差异,实验组护理后的人血白蛋白高于对照组,M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发生狭窄、感染、血栓、功能不良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结论:为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分组管理模式能够为患者开展血管通路维护,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减少血管通路的相关并发症,对保证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分组管理 血液透析患者 血管通路维护 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