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寻求理想的护理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已达到良好的效果。方法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抽样选取132例相关病人进行研究,将其均分为两组,即正常组进行正常化的护理,实验组还要在护理的基础上配以风险管理进行治疗,比较血透室其前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对此次治疗满意的有61人(占总数的92.42%),发生风险事件2起;正常组对此次治疗满意的有47人(占总数的71.21%),发生风险事件11起、其中包括晚上发生的6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配以恰当的风险管理是能够消除血液透析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其病人的治疗及其预防都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护理 预防 血透室 血液透析
  • 简介: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并通过一定的净化装置,除去其中的某些致病物质、净化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个过程称为血液净化。血液透析是最常见的血液净化模式,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 标签: 血液净化 临床应用 净化装置 致病物质 净化血液 血液透析
  • 简介:《中国血液净化》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本刊为月刊,以国内外血液净化学者、医师、护士以及血液净化产品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血液净化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

  • 标签: 血液净化 中国医院 计划生育委员会 统计源期刊 文献数据库 投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与在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的影响与作用。方法对来我院进行血液透析并出现症状性低血压的64名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另一组为干预组,采用的是护理干预法。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几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几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很好的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经验。结果全部45例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有25例存活5-10年;16例存活10-15年;4例存活15年以上,所有患者中最长存活时间为20年零4个月。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老年患者 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急性并发症的病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抽取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确诊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的急性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期间的心理状态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明显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可能出现的急性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综合护理 急性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患者化验结果的准确性,放置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有效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其干预措施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检验的患者资料,统计检验科与护理部的各种差错以及隐患。从可能影响患者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几个方面入手,综合对比分析血液标本采集、抗凝、留置的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因素很多,因而应对标本的处置、仪器运转、结果审核等进行统计。研究发现,若未使用恰当的抗凝剂,会导致患者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的检测结果不够准确(P<0.05)。结论加强对其临床检验质量的控制,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对其质量进行把控,并且能够更好的降低检验的出错率。由于影响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因素较多,为了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就要对细胞检验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控制,以减少其对结果的影响。

  • 标签: 血液细胞 检验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形成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7~12月份,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546份,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本组收集总血液标本共11342份,不合格的占546份,不合格率为4.81%。结论要加强血样采集规范性,确保血液标本的准确性,最大程度降低临床不合格率,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液标本 形成原因 对策
  • 简介: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99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住院患者的住院原因,比较住院和非住院患者的年龄、透析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血糖、透析前血肌酐、透析前血钾、血浆白蛋白、透析前血钙、透析前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和透析充分性(Kt/v值)等临床指标,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4个月中,99例患者59人有住院记录;共计住院106例次,平均住院次数为1.07±1.22次;每次住院时间28.27±24.73天;住院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心血管疾病、血管通路阻塞和肺部感染。住院组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非住院组(66.6±12.62比56.63±13.16,P=-0.000)岁,住院组透析前血肌酐和血浆白蛋白显著低于非住院组(804.05±226.01比954.80±226.35,P=O.030)um01/L和(33.13±4.16比37.30±3.33,P=0.000)g/L。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低透析龄和低蛋白血症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B=-0.030和一0.413)。结论心血管系统疾病仍然是血液透析患者住院首要原因,血管通路阻塞和肺部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低蛋白血症和低透析龄是影响其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液透析 住院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肾病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血液净化是指将患者的血液通过特殊装置引流至体外,并采用净化装置将其中一些致病物质除去,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在进行血液净化过程中,血管通路建立后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对患者的病情造成直接影响,因此降低血管通路并发症、提高其稳定性与可靠性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目标。本文就行血液净化的肾病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进行分析与总结,旨在为此类患者的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血液净化 肾病 血管通路 护理方法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随之采取的临床对策,指导临术实践结果血液标本受到抗原抗体、血型、外在和人为因素干扰而不合格,经过实行综合对策,执行严格制度,对献血及输血者相对应处理措施后,三年差错输血医疗事故为零结论及时对临床血液标本干扰因素进行发现、分析,并采取综合有效的对策能最大化的排除干扰,确保血液标本质量及输血安全。

  • 标签: 血液 不合格 干扰因素 对策
  • 简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多系统损害性的自身免疫疾病,由于自身免疫介导,IL-1,TNF等细胞因子导致滑膜炎,引起软骨破坏,骨质侵蚀。血液净化疗法能安全快速有效地去除患者体内多种自身抗体和致炎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对缓解病情进展、提高药物疗效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血液净化治疗 致炎细胞因子 应用 自身免疫疾病 多系统损害
  • 简介: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s,AVFs)者生存期最长,感染率最低且最不易形成血栓,因此被推荐作为有条件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于2000年制订及2006年补充更新的肾病预后及生存质量指南(K/DOQI)推荐在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需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中,至少50%的患者应主要依赖自体AVFs作为血管通路,而最终这个比例应达到65%。

  • 标签: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 伦理学问题 静脉导管 自体动静脉内瘘 终末期肾脏病 血管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