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及时传播和推广血液净化的先进技术和理论,探讨该领域疑难与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促进我国血液净化水平的提高,中华医学会《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社定于2006年4月19日-22日在北京举办“北京血液化学术论坛”。著名医学家黎磊石院士、王海燕教授、谌贻璞教授任论坛名誉主席,北京朝阳医院院长、杂志社社长王辰教授任组委会主席,北京协和医院常务副院长、杂志总编辑李学旺教授任专家委员会主席,由著名专家做主题讲座并主持讨论。

  • 标签: 北京协和医院 血液净化 学术论坛 专家委员会 会议 中华医学会
  • 简介: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人工肝及血液净化科技攻关基金委员会、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攻关协作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肝与人工肝学组联合举办,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洛阳市人民政府2007国际牡丹花会办公室等单位协办的“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化学术年会”,将于2007年4月在千年古都河南洛阳隆重召开,预计将有近20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大会。

  • 标签: 血液净化 重型肝病 学术年会 人工肝 征文通知 中华医学会
  • 简介:急性药物和毒物中毒临床上十分常见,对于危重患者,以往在经过常规洗胃、给解毒剂、拮抗剂、补液及利尿基础上,我们只是根据药物或毒物的理化特性,选用单纯的血液透析(HD)或血液灌流(HP)进行救治.近几年来,我们在临床上对于多种药物(水溶性和脂溶性)混合中毒,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用了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重度急性中毒 适应证 肝素钠
  • 简介:自1991.1至1992.1我们对3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包括急性白血病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淋巴瘤11例。发现在恶性血液病中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且不同疾病之间亦有差别。其异常主要表现在高切变速率下全血粘度下降,全血还原粘度上升,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内HbF含量增加,红细胞在外加切应力下变形性减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等。在逐项分析影响血液流变学多种参数后,可以看出,红细胞压积减低是使血液粘度下降的最重要的因素。应当注意的是除红细胞压积外,在恶性血液病中仍包含着诸多使血液粘度增高的因素,血浆因素中如纤维蛋白原增加,细胞成分因素中如红细胞变形性减低而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内HbF升高,使细胞内粘度增加。白细胞,特别在急性白血病,尽管其“计数”变化不大,但是其分化程度低,变形性差,对血液流变学表现出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材料提示,对于呈现“低粘”的恶性血液病,特别是急性白血病,应进一步对流变学的各个参数逐项分析,因为其中潜伏着诸多引起血液粘度增高的因素,这对我们观察临床上经常出现的肺水肿、栓塞或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血液流变学 全血粘度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砷化氢属高毒性气体,多为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含砷的金属矿石遇酸或受水浇熄时产生,人吸入空气中含砷化氢浓度为10~30mg/m3数小时可引起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急剧血管内溶血,严重者可有肝、肾、心、神经系统等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死率高[1].韶关冶炼厂职工医院急诊科2003年~2004年收治了3批在私营冶炼厂急性砷化氢中毒的患者,对其中11例合并肝、肾、心等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HD+HP)联合救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砷化氢中毒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治疗 疗效分析 联合 多器官功能损害
  • 简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病死率较高,常规疗法往往疗效不理想.自1998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血液灌流(HP)/血液透析(HD)联合方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救治重度AOPP31例,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血液灌注 血流透析 急救 有机磷农药中毒
  • 简介:白介素18(intedeukin-18,IL-18)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血液透析治疗也可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本文就IL-18的生物学特性、与血液透析生物相容性的关系以及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IL-18 血液透析 生物相容性
  • 简介:P-选择素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最特异性的标志物,本文综述了P-选择素的分子结构、配基、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及其在血液透析中的作用。

  • 标签: P-选择素 血液透析 血小板活化
  • 简介:目的通过儿科近年来血液病人的成分输血分析,了解儿科成分输血是否存在合理性。方法分析儿科2000-2005年血液病人年度用血情况、成分输血的比例。结果儿科血液病人用血量为红细胞用量最多呈逐年上升,全血、血小板用量较少。结论儿科血液病人成分输血率平均75%以上,达到部颁标准;2004-2005年成分输血率89.97%,接近发达国家成分输血的比例。

  • 标签: 儿科血液病 成分输血 分析
  • 简介:许多研究证明,尿毒症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且血清β2-MG的慢性聚集是导致透析患者淀粉样变性的主要原因。淀粉样物质主要沉积于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导致腕管综合征、侵蚀性或破坏性的骨关节病及囊性骨损害等致残性病变,严重威胁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对4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20例行联机血液透析滤过(HDF),20例行常规血液透析(HD),观察HDF和HD治疗前、后的血清β2-MG浓度的变化,比较不同血液净化疗法对β2-MG的清除率。

  • 标签: 血清Β2-微球蛋白 联机血液透析滤过 常规血液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血清Β2-MG 维持性透析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过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及其调节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了43名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浆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活性,其中20例为未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肾衰竭组),23例为慢性MHD患者在一次透析开始前(透析前组)和透析结束时(透析后组)的血浆TF、TFPI活性指标.同时观察透析过程中肝素对血浆TF、TFPI活性的影响.并对23名健康自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了血浆TF、TFPI活性的测定.结果①TF活性在肾衰竭组和透析前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1.1790±0.2937)nmvs(0.3055±0.1901)nm;(0.8848±0.5461)nmvs(0.3055±0.1901)nm,(P均<0.01)];肾衰竭组高于透析前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TFPI活性在透析前组和肾衰竭组均较对照组轻度升高,且肾衰竭组TFPI活性低于透析前组,但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③一次透析过程中,透析后组TFPI活性明显高于透析前组[(2.1105±1.3637)u/mlvs(1.3347±0.8419)u/ml,(P<0.05)].透析后YF活性较透析前降低[(0.6816±0.3798)nmvs(0.8848±0.5461)nm,(P=0.071)];④MHD患者透析前后TFPI活性差值与透析过程中使用的肝素量有直线相关性(R2=0.190,P<0.05).但透析前后TF活性差值与肝素量无相关;⑤肾脏病患者TF活性与TFPI活性有直线负相关性(r=-0.263,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有血浆TF活性的明显升高和TFPI活性的轻度升高.MHD患者的TF活性低于未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而TFPI活性则有所升高,这种变化在透析结束时更为明显.透析前、后血浆TFPI活性的差值与透析过程中的肝素用量成正相关.提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异常在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液透析及透析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如肝素)对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血液透析 肝素
  • 简介:目的比较短时高容量血液滤过(STHVH)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15例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症胰腺炎患者,9例给予短时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6例接受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15例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前后均纪录各项急性生理学指标及28日存活率,同时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淀粉酶浓度、动脉血pH值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APACHEⅡ积分治疗前两组无差异(24.4±4.3vs23.2±3.1,P>0.05),治疗后血滤组积分呈下降趋势,至第7日(13.2±1.6)明显低于治疗前(24.4±4.3)和血液透析组(20.2±2.3),P<0.05.血滤组每日治疗前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淀粉酶浓度、动脉血pH值与血液透析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滤组升压药剂量较血液透析组明显减少(P<0.05),且28天存活率血滤组与血液透析组比较(66.7%vs33.3%,P<0.05)有显著性意义.血滤组治疗后血浆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IL-8的水平较治疗前和血液透析组明显降低(P<0.05),抗炎症因子IL-10水平较治疗前和血液透析组升高(P<0.05).结论短时高容量血液滤过改善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

  • 标签: 急性肾功能衰竭 短时高容量血液滤过 间歇性血液透析 治疗 疗效
  • 简介:  血液灌流(HP)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灌流器,通过与固态的吸附剂相接触,以吸附的方式清除体内的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物,然后将净化的血液重新送回患者体内,从而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我院自1995年以来,通过血液灌流抢救急性重度中毒,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 标签: 中毒疗效 治疗重症 灌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