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48岁,因'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拟右侧股静脉置血液透析治疗。以腹股沟韧带下2.0~3.0cm,股动脉搏动内侧0.5~1.0cm为穿刺点,穿刺2次穿刺成功,导管插入长度为20cm,置后行血液透析治疗。置透析当天晚上查房时见患者置处敷料湿润,详细询问患者,诉可能与小便时污染有关,立即换药、更换无菌敷料,第2天血液透析前换药,患者置处仍见敷料湿润,挤压置处可见少许无色液体渗出,换药后行B超检查提示导管位于股静脉管腔内,

  • 标签: 股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无菌敷料 穿刺点 尿毒症期 腹股沟韧带
  • 简介:患者女,55岁,因体检发现膀胱占位来诊,无血尿,不伴尿频、尿急等症状。超声检查:膀胱顶部可见一不均质低回声病灶,大小5.2cm×3.8em×4.3cm,无包膜,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病灶上部向脐延伸,呈“漏斗状”,漏斗尖部朝向脐。

  • 标签: 脐尿管癌 彩色多普勒 超声表现 膀胱占位 超声检查 漏斗状
  • 简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以质量为核心,通过转变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和持续改进病案管理手段三个方面,从而实现对医疗质量全方位、全过程的数字化的管理。

  • 标签: 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孕早期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瘤(NCH)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发现的NCH胎儿36胎,超声观察其囊状扩张的部位、大小、内部情况及胎儿有无水肿,头部、胸腹内脏、四肢、脐带有无异常,并进行随访,记录产后新生儿复查情况或染色体、引产的结果。结果36胎NCH胎儿中,1胎NCH位于腋下,35胎位于颈部。13胎接受染色体检查,其中6胎染色体核型正常;7胎异常染色体核型中,3胎核型为45,XO;1胎为46,XX/45,XO;1胎Bart's水肿;1胎21-三体;1胎合并上肢内翻,46,XY。全部36胎中,1胎出生后证实合并尿道下裂;3胎合并全身水肿,中、晚孕胎死宫内;3胎合并心脏畸形,在中、晚孕期接受引产;2胎单房性淋巴水囊瘤自行消失,出生后观察至产后6个月,未见明显结构异常;其余27胎均引产,并经尸体检查证实。结论孕早期超声可在检测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的同时早期诊断NCH,判断有无分隔、合并畸形,对临床医师评估胎儿预后、指导临床处置、适时终止妊娠、实行优生优育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淋巴管瘤 囊状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患者T拔出后胆漏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T拔出后出现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经窦道插管引流后痊愈;4例开腹手术重放引流管,其中I例手术后腹腔感染恶化,全身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拔后36h因感染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拔动作轻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确定拔时间,T在腹腔内位置相对稳定,拔时及拔后多取半坐卧位至胆汁外流消失等措施均能减少拔T后胆漏的发生;发现胆漏后应尽早由原窦道插管引流,若失败、或出现腹膜炎体征应及时开腹引流。

  • 标签: 引流 胆漏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小隐静脉置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经小隐静脉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推注尿激酶(168.45±82.34)万U溶栓。以术前、后的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价疗效。结果置溶栓治疗后,膝上周径减少[(4.9±0.8)cmvs(1.4±0.5)cm,P<0.01);膝下周径减少[(3.8±0.6)cmvs(1.0±0.4)cm,P<0.01]。术前、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改善(7.6±1.5vs1.8±0.7,P<0.0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小隐静脉置溶栓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小隐静脉 置管溶栓 消肿百分比 溶栓百分比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地佐辛与舒芬太尼对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拔期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胸腔镜切除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D1、D2和sF三组,手术结束前15min。D1组和D2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和0.15mg/kg,SF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在围拔期,观察血压、心率、睁眼时间、拔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拔后疼痛、躁动评分、需要再次镇痛的例数、不良反应和动脉血气分析等。结果三组患者在拔时血流动力学、烦躁评分、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O.05);与D1组相比,sF组患者拔后SpO2明显降低(P〈0.05).三组拔后PaO2、PaCO2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舒芬太尼相比,地佐辛抑制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拔期的不良反应效果相当。

  • 标签: 地佐辛 老年 胸腔镜 围拔管期
  • 简介:目的通过自身对照比较无肝素透析前、后和封后30min凝血指标与非透析日基线值的差异,了解高危出血患者无肝素透析后肝素盐水封对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2011年6~9月间无肝素透析的患者共26例,透析后使用1∶1肝素盐水(3125U/ml)按照导管标记容积封。事先记录非透析日的血凝指标作为基线值,并于透析开始5min、透析后(封前),封后30min分别采血检测血凝指标。结果该组患者在上述4个时间点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28.75(26.60~31.63)、32.65(28.30~54.03)、28.25(26.53~32.03)、47.90(35.80~199.65),其中透析后(封前)数据较基线值无差异,但透析开始后5min、封后30min的数据较基线值明显延长(P=0.0003,0.0001),其中位数比较基线值分别延长达13.6%和66.7%。其他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封后较封前也都有明显延长(P≤0.0001)。结论常规的无肝素透析对凝血各指标影响不明显,但1∶1肝素盐水封将造成透析开始后短时间内和透析后一定时段内APTT的明显延长,因此,目前采用的肝素盐水封方式很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标签: 肝素/治疗应用 肾透析 导管
  • 简介: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指由于肺癌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累及胸膜或是胸膜原发性肿瘤所引起的胸膜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晚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作者自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对在本院就诊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4例,分别采用微创置胸腔引流和常规胸腔穿刺治疗,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胸腔穿刺治疗 胸腔引流 微创置管 胸膜原发性肿瘤 胸膜腔积液
  •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养血活血行气止痛丸加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采用自拟养血活血行气止痛丸加骶注射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骶注射疗法治疗。3周为一疗程,并总结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29例,良14例,优良率79.6%;对照组优14例,良8例,优良率62.9%。2组总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养血活血行气止痛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自拟方剂 疗效观察
  • 简介: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往的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逐渐被微创手术所代替,目前常用的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commonbileductexploration,LCBDE),但在胆总管一期缝合还是T型引流的术式选择上仍然存在着一定争议。

  • 标签: 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检查·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T型管引流
  • 简介:红皮病也称为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浸润、脱屑,累计面积可达到全身皮肤的90%。因红皮病患者皮损严重,并有大面积表皮破溃脱落,静脉穿刺及固定非常困难。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可直观地显示血管位置和解剖结构,增加穿刺的精准性,

  • 标签: 银屑病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 简介: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预防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拔管过程中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每组15例。D组全麻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ug/kg,15min泵注完;C组则静脉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诱导用药均为丙泊酚1.5mg/kg,芬太尼3μLg/kg及顺式阿曲库铵0.2mg/kg。记录并比较下列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的变化:①注药前(基础值),DEX或生理盐水输注后5、10、15min;②插管前1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3、5rain;③拔前5min,拔即刻,拔后3、5、10rain。记录两组插管和拔期间RPP〉12000的发生情况。结果D组注药后10、15、插管前1min的HR较基础值下降(P〈0.05)。D组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拔时的MAP和HR均明显低于C组(P〈0.05)。注药后15min至拔后各时间点D组患者的RPP均低于C组(P〈0.05)。D组在插管和拔期间RPP〉12000的发生率明显小于C组(P〈0.05)。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时间和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啶能显著减轻气管插管和拔时的心血管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对麻醉恢复期没有影响。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气管插管 气管拔管 心血管反应
  • 简介:目的提高脐尿肿瘤的诊治水平,探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脐尿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腹腔镜下脐尿恶性间叶组织来源的黏液性肿瘤并腹腔内出血手术及术后随访1年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总结脐尿肿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手段、治疗原则。结果本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1d即下床活动,2d恢复肛门排气,第4天拔除盆腔引流管,术后9d出院。未出现任何并发症。随访10个月无复发。结论膀胱镜检查、彩超、CT、MRI检查是诊断脐尿肿瘤的必要检查,临床以脐尿癌报道多见,罕见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脐尿肿瘤的报道,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检查。腹腔镜手术切除脐尿肿瘤安全可行、切口美观,符合患者美容方面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脐尿管 肿瘤 腹腔内出血 手术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