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根据我们的经验,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后相邻可发生骨化。我们假设,钢板距相邻椎间隙越近骨化越严重。方法:我们回顾性地复习了118例退变性颈椎病患者经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后已获得坚强融合的侧位X线片,所有患者在此次融合术之前均无颈椎手术史。在术后侧位X线片上测量两个相邻椎间隙上钢板至椎间盘的距离,并据此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钢板至椎间盘的距离〈5mm,B组该距离≥5mm。平均随访25.7个月。将两个相邻椎间隙骨化的严重程度分为0(无骨化)到3级(完全骨桥形成)。18例患者由于肩部骨性阻挡致尾侧椎间隙无法观察,使其骨化程度不易计算而排除在外。结果:在118例头侧相邻椎间隙中70例(59%)出现骨化,100例尾侧相邻椎间隙中29例(29%)出现骨化(p〈0.001)。头侧的钢板至椎间盘平均距离小于尾侧的平均距离(p〈0.001)。无论头侧相邻间隙(67%对24%)还是尾侧相邻间隙(45%对5%)A组的骨化率均高于B组(均p〈0.001)。此外,在28例中、重度骨化者中,93%(26例)出现在A组。结论:我们发现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后相邻的骨化与钢板-椎间盘距离之间呈正相关。我们要尽量将前路钢板放置在距相邻椎间隙5mm以上,以降低相邻中、重度骨化发生的可能性。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Ⅲ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前路钢板固定 颈椎病患者 相邻节段 骨化 椎间隙 治疗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单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对14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单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植骨融合。经过5~29(平均16.8)个月随访,随访内容有术前后VAS疼痛评分、神经功能ASIA评分、术前、术后随访时椎体的高度、伤椎的后凸畸形,内固定物的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VAS疼痛分级平均0-1分,其中0分8人,1分6人,无需服药治疗。神经功能均恢复至正常;X线检查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伤椎高度恢复了96%,随访椎体高度丢失0.4mm,丢失率为1.4%。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选择好适应证,后路单伤椎内固定是治疗胸腰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单节段固定 脊柱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探讨分析LETM的临床特征和病因分析。方法对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长横贯性脊髓炎(LETM)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病程形式,将100例长横贯性脊髓炎患者分为单相病程脊髓炎(m-LETM)56例和复发性长横贯性脊髓炎(r-LETM)44例。r-LETM组发病年龄大于m-LETM组,m-LETM组男女比例基本相当,而r-LETM组患者多以中年女性为主(79.55%)。发病诱因为感冒等呼吸道感染(56.25%)、不明原因的发热(27.08%)、情绪波动(10.42%)、腹泻(6.25%);发病形式为亚急性起病最多见(54.17%)、慢性起病(20.83%)、急性起病(25.00%)。在r-LETM患者中AQP4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m-LETM患者。两组患者在颈髓、胸髓、腰髓和延髓等部位呈现不同程度受累。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且EDSS评分下降1-4分。结论长横贯性脊髓炎发病原因复杂、病程形式多样,尽管长横贯性脊髓炎是由不同原因导致,且他们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但他们的治疗方法并不相同,根据调查资料对重点患者进行随访,对于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 脊髓炎 横贯性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性不稳在脊椎滑脱症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42例脊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 X线机拍摄腰椎正侧位、左斜位、右斜位 X线片,分析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滑脱程度及病可逆滑移范围的关系。结果:对比临床症状轻度患者与中度患者、重度患者的滑脱程度,差异不显著,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滑脱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对比临床症状轻度患者与中度患者、重度患者的病可逆滑移范围,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滑脱程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性不稳的异常滑移是造成脊椎滑脱症产生临床症状的主要因素,手术复位脊椎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节段性不稳 脊椎滑脱症 临床症状 滑脱程度 可逆滑移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腰椎融合术后临近退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融合术后出现临近退变患者的病历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腰椎融合术后临近退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手术因素。结论腰椎融合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治疗腰椎疾病患者的主要手术方式,同时在实际的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实际的使用腰椎融合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出现术后邻近退变的情况,在临床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临近退变的影响因素。

  • 标签: 临近节段退变 腰椎融合术 临床研究 现状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087-02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输尿管结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81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其诊断符合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临床确诊,诊断符合率为85.2%(69/81)。漏诊12例占14.8%,尿道内口结石3例,肾积水9例,未找到结石。69例输尿管结石中,左输尿管结石上段15例,中段1例,下段17例;右输尿管结石上段12例,中段1例,下段23例。根据临床确诊情况,输尿管上段结石诊断符合率为93.1%(27/29)、输尿管中段结石诊断符合率为100%(2/2)、输尿管下段结石诊断符合率为80.0%(40/50),其中诊断符合率较高的为上、中段结石。结论对输尿管结石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快捷方便、准确性高等优势,临床上可作为重要的诊断方式,但该方式诊断存在一定漏诊,为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应对其超声诊断进行不断优化。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不同节段 输尿管结石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阐述单纯双侧指固有动脉性损伤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对1999年9月~200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例13指单纯双侧指固有动脉性损伤进行归类及相应处理:开放性损伤11指,指固有动脉性损伤伴皮肤挫伤,行血管移植术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术修复;闭合性2指,指固有动脉性损伤,密切观察伤指血液循环,及时行血管移植术修复.结果13指血液循环恢复良好,均成活,功能评价优.结论单纯双侧指固有动脉性损伤应积极处理,常需行血管移植术,正确治疗能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断指再植 指固有动脉 节段性损伤 血管移植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创手术治疗单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2例单腰椎管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实施传统开放减压、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微创减压、经椎间孔融合手术,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评价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单腰椎管狭窄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关键词微创手术;单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77-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术)式治疗双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TLIF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双腰椎滑脱11例,按Lenke标准评价脊柱融合情况,按Henderson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较大程度的复位,术后随访1~2年,根据Lenke标准评价脊柱植骨融合:A级10例,B级1例;根据Henderson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9例,良1例,可1例。结论TLIF术式治疗双腰椎滑脱症,其脊柱融合满意,疗效显著可靠。

  • 标签: 腰椎滑脱 脊柱融合 椎弓根系统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 简介:背景:临床常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研究已证实经伤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脊柱稳定性加强,但也有研究认为经伤椎单椎弓根螺钉固定足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但此结论缺乏生物力学结果支持。目的:观察胸腰椎体骨折经伤椎单固定的相关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取扬州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8具中国人新鲜胸腰标本(T11-L3),锯条横断2/3椎体,制成完整胸腰椎体实验标本,将8具标本等分成跨伤椎固定组和单经伤椎固定组,分别在跨伤椎临近椎体四钉固定和临近椎体四钉固定+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结果与结论:胸腰椎体骨折后经跨伤椎固定与经单伤椎固定的载荷-应变关系相差12%、载荷-位移关系相差11%、强度相差18%、轴向刚度相差11%、扭转力相差11%及拔出力相差1.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经伤椎单固定胸腰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更好。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 椎弓根螺钉 单节段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相邻脊柱骨折脱位、经伤椎椎弓根固定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例相邻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伤椎及上下椎体椎弓根固定治疗,伤椎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单侧或双侧固定,并进行后路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术。骨折椎体:T11~T125例,T12-~L14例,L1~L23例,均存在不同程度脱位。脊髓损伤ASIA分级:A级1例,B级4例,C级5例,D级2例。对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随访6~26个月,平均(15.04±3.05)个月,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8.4±4.2)mm恢复为术后(34.8±2.3)mm,后凸角度由术前23.6°±2.3°恢复为术后4.4°±2.6°,远期随访无明显丢失。结论经伤椎同定相邻脊柱骨折可有效地使脊柱骨折良好复位,固定牢靠,减少远期椎体高度的丢失及后凸形成。

  • 标签: 骨折同定术 脊柱骨折 脊术后凸 椎体前缘高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单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方法: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选取云南省鲁甸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计有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至两组,分别实施传统开放式手术、微创式手术治疗,并依次命名为对照组、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围术期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更少,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更短,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但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传统开放式手术、微创式手术治疗单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相近,但微创式手术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显著更优,故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传统开放式手术 微创式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离子渗透疗法治疗寻常型、型白癜风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应用临床分组比较的开放性研究,选择寻常型、型白癜风1112例,实施药离子渗透疗法,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3、7、12周进行临床观察分析,记录数据,评价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其中1092例患者治疗3、7、12周的显效率超过95%,12例患者中途选择放弃治疗,8例患者未遵医嘱,疗效不佳;通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3%。结论药离子渗透疗法治疗寻常型、型白癜风,可以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适应症非常广泛,没有年龄限制,对高龄与低龄患者都非常安全。因此,该技术值得在白癜风治疗领域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药离子渗透疗法 白癜风 寻常型 节段型 纯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离子渗透疗法治疗寻常型、型白癜风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应用临床分组比较的开放性研究,选择寻常型、型白癜风1112例,实施药离子渗透疗法,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3、7、12周进行临床观察分析,记录数据,评价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其中1092例患者治疗3、7、12周的显效率超过95%,12例患者中途选择放弃治疗,8例患者未遵医嘱,疗效不佳;通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3%。结论药离子渗透疗法治疗寻常型、型白癜风,可以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适应症非常广泛,没有年龄限制,对高龄与低龄患者都非常安全。因此,该技术值得在白癜风治疗领域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药离子渗透疗法 白癜风 寻常型 节段型 纯中药
  • 简介:目的总结采用单前路颈椎间盘摘除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7例采用单前路颈椎间盘摘除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有效地术前训练、术后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结果57例患者术后7d颈部切口拆线,12d取髂骨处拆线,住院7~14d,痊愈出院,未发生感染和护理并发症,术后恢复满意。结论对于采用单前路颈椎间盘摘除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单节段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 脊髓型颈椎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短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脊柱骨折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244例来院就诊的骨伤科腰椎骨折患者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短椎弓根钉固定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两组治疗后均进行优质护理,统计和分析骨伤科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出院时间以及术后行动能力恢复情况,并对相关治疗后风险进行分析统计,治疗后患者出现术后疼痛、术区感染、术区血肿等不良反应,统计患者术后行动能力指标恢复情况,并对不同组别患者腰椎前缘高度以及Cobb角进行比较。除此之外对患者护理质量、恢复质量及睡眠情况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 实验组患者腰椎前缘高度比以及Cobb角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患者住院时长都有明显的降低。同时,实验组122例患者中有10例发生术后疼痛、术区感染、术区血肿症状,治疗后风险发生率为8.19 %。对照组122例患者中有22例发生术后疼痛、术区感染、术区血肿等症状,治疗后风险发生率为18.03 %。结论 采用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短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量较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患者有明显的减少,术后住院时长也有明显的缩减,患者在进行腰椎骨折手术治疗后腰椎前缘高度以及Cobb角都有明显的改善。根据患者症状以及手术状况,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术后结合优质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恢复效果。

  • 标签: 腰椎骨折 短节段 椎弓根钉 固定手术 腰椎前缘高度比 Cobb角 术中出血量 术后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