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脏超声诊断冠心病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03月-2022年05月本院70例冠心病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心脏B超检查,分析心脏超声诊断效果。结果 两种方式的疾病诊断准确率均基本一致(P>0.05),心脏超声检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 给予冠心病患者心脏B超检查具有较高诊断效果,且安全性高,存在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脏超声 冠心病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椎旁入路短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2011年12月不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单爆裂骨折病人54例,男35例,女19例。统计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的各阶段伤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Cobb's角矫正及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即刻与随访各阶段Cobb's角及前缘压缩比测量无统计学差异。术前Cobb角≤20°与术前Cobb角>20°的患者比较,末次随访时疼痛较轻,功能更佳。结论经椎旁入路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爆裂性胸腰椎体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椎旁入路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 胸腰椎爆裂骨折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57-02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冠心病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采用心脏超声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经心脏冠脉造影检查得到确诊,并将检查结果设为“金标准”。将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金标准对比,确认对其诊断价值。结果 心脏超声与心脏冠脉造影的诊断准确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冠心病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采用心脏超声进行诊断,能够取得较为确切的诊断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地诊断手段,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心脏超声 诊断价值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B超判断冠心病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探讨。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这一时间内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60例冠心病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主体,在取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允许下进行本次的临床研究。首先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心脏B超检查,之后通过对比前后检查结果数据,判断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准确性。结果心脏B超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左房内径、右室流出道、主动脉内径等等,通过观察对比B超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各项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准确性较高,准确率达到了84.91%,但是仍然低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准确率。结论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准确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较为灵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心脏B超 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冠心病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患者运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2月80例疑似RWMA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均对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综合评估结果作为判定的“金标准”,对于心脏超声的诊断结果以及诊断效能值和异常病变检出率等统计和对比。结果:金标准证实80例疑似患者中阳性共计73例,阴性共计7例;心脏超声提示阳性72例,阴性8例;心脏超声对于RWMA的各项诊断效能值为:准确度96.25%,灵敏度97.26%,特异度85.71%,阳性预测值98.61%,阴性预测值75.00%;心脏超声对于患者左室内径、主动脉内径、左房内径、右室内径以及右房内径等异常病变的检出率与金标准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RWMA患者运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度较高,有助于检出异常病变情况,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室壁运动异常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采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缺血性心肌室壁运动异常程度.方法选取因心前区疼痛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按检查结果分为心肌缺血组31例、心肌梗死组25例及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VVI技术分析心底部及心尖部各节(前壁、前间隔、后壁、侧壁、下壁及后间隔)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结果心肌梗死组左室的旋转运动存在多节上不同一性,幅度及形式上也与对照组存在不同,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心尖部、心底部各节旋转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心肌缺血组与对照组心尖部、心底部各节旋转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底部水平:心肌梗死组前壁、前间隔及后间隔收缩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壁、后壁、侧壁、前间隔及后间隔舒张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收缩期旋转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组前间隔及后间隔舒张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余各节收缩期旋转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收缩期旋转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尖部水平:心肌梗死组前壁、后壁、侧壁及前间隔收缩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前壁、后壁、下壁、侧壁及前间隔舒张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心肌缺血组前壁及下壁舒张期旋转速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节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VI技术定量分析心肌扭转运动可能有助于早期检出和鉴别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

  • 标签: 心肌梗塞 速度向量成像 左心室心肌扭转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T4~12椎体与相邻脉管神经系统的分布与走形关系,为胸腔镜下胸椎前路手术提供相关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了20具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躯干标本,通过解剖观测T4~12椎体的位置与血管走形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椎体序列的增加,上、下位血管的距离也随之增加。通过测量T4~12对应的右侧肋骨头到奇静脉之间的距离发现,奇静脉在沿着椎体向上的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左移,呈现出向左侧弓形弯曲的血管,T4~12对应的右侧肋骨头到奇静脉右侧的距离是先增大再减少,向左侧偏移最大距离位于T6~12

  • 标签: 节段椎体 脉管神经系统 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折椎单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经单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52位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观察该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的患者手术完成的都非常顺利,术中没有任何明显的并发症出现,手术操作的平均时长(51.36±3.6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47.58±20.71)ml。随访52例,平均随访时间(11.26±1.63)个月,随访期间发现所有的患者无严重的椎体高度丢失,骨性全部融合,未发现有内固定失败现象。术前与术后第一周、最后一次访问时的骨折矢状指数、骨折椎楔变指数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创伤性胸腰骨折治疗中,经单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可产生良好的效果,建议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单节段复位 创伤性 固定治疗 胸腰椎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切口TILF与常规切口PLIF术治疗单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入组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单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A组37例,B组37例,A组患者应用小切口TILF,B组则应用常规切口PILF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另外,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时间较B组肠,但术中出血量、术后VAS少于B组(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短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共54例胸腰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通过跨伤椎短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通过后路经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短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以及椎管侵占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以及椎管侵占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短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体爆裂性骨折效果良好,能有效促进椎体高度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椎弓根 植骨 短节段 内固定 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冠心病性室壁运动异常应用心脏超声技术进行诊断的准确度。方法 抽取自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被我院接收的50例疑似冠心病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均对其进行心脏超声技术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诊断标准,分析超声技术诊断准确度。结果 心脏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确诊率比较(P>0.05);心脏超声技术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6%(43/45)、80.00%(4/5)、97.73%(43/44)、66.67%(4/6)。结论 冠心病性室壁运动异常应用心脏超声技术检查能够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退行性单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探究微创椎间孔镜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退行性单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微创椎间孔镜治疗)与对照组(40例,传统后路开放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2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低/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退行性单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行微创椎间孔镜治疗,提升腰椎功能评分,缓解疼痛,可应用。

  • 标签: 老年退行性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传统后路开放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微创椎间孔镜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固定治疗老年脊柱骨折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50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短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固定治疗。对比VAS评分、椎体高度丢失值及 Cobb角。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椎体高度丢失值及 Cob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脊柱骨折患者采取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固定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移植 老年 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单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保守疗法治疗,观察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单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手术效果;卧床时间;手术前后患者Cobb角度和疼痛、腰椎高度;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单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手术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Cobb角度和疼痛、腰椎高度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Cobb角度和疼痛、腰椎高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肯定,可恢复腰椎结构功能,缓解疼痛,缩短卧床时间和减少并发症。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他满怀赤子之心,带领他的团队,不知疲倦地奋战在降伏癌魔的前线上;他有一颗悬壶济世的仁者之心,累计为癌症患者申请慈善救助款超过2000万元,获得中华慈善总会颁予的“特殊贡献奖”……

  • 标签: 癌症患者 慈善机构 医疗卫生行业 医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治疗单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予以脊柱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收入的50例单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实施脊柱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分析治疗效果的可行性。结果 经对比,患者的手术时间是(113.02±19.52)min,术中出血量(81.02±17.24)ml,住院时间(9.52±1.02)d;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VAS评分(1.00±0.25)分,随访时间(8.69±1.14)个月,愈合时间(4.26±1.24)个月。结论 施行脊柱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脊柱全内镜 椎管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