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标本产生溶血现象对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文在研究中选取了我院2023年1月-2024年2月的66例临床生化检验的人员为研究对象,将采集的标本分为两份,分别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溶血处理的措施,而对照组不采取溶血处理,对两组人员在实验后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数据发现,经过溶血处理标本中的总胆固醇、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移酶、白蛋白、以及总蛋白检验结果与不经过溶血处理的标本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因此,针对溶血的标本,需要评估其可用性,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标本溶血现象,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溶血现象 临床生化检验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门诊患者病情危急现象的成因,提出有效的对策,并通过实例验证对策的有效性,以提高门诊危急病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 收集某二甲医院门诊科室在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的危急病情案例866例,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就诊过程、救治结果等。结果 2020年至2023年门诊患者发生病情危急现象数逐年上升,年平均值为290例,第四季度发生例数最多(282例);发生例数在前三位的科室为神经内科302、心内科283例、消化科177例,累计占总发生例数的87.99%;发生例数最多的年龄段为59-78岁。结论 ①门诊患者病情危急现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②通过数据分析和专家咨询,提出的改进对策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降低危急病情的发生率,提高救治效率。③实施改进对策需要持续监控和调整,以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④患者的满意度和就医体验是衡量改进效果的重要指标,应作为持续改进的重点。

  • 标签: 门诊患者 病情危急现象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在医疗领域,静脉药物配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确保药物在混合后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患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配伍现象,这些现象可能导致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现象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 标签: 不合理 静脉药物配伍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是比较参考组和问题组的AST检测结果是否有显着差异。方法:通过对16个AST高值标本进行检测和分析,将样本分为对照组和问题组,并使用克鲁斯卡尔-沃利斯H检验来确定两组中位数之间的差异。结果:参考组的AST检测结果的平均中位数为399.25 U/L,问题组的平均中位数为402.375 U/L。经过克鲁斯卡尔-沃利斯H检验,发现这两组之间的AST检测结果并没有显着差异。结论:通过本研究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参考组和问题组的AST检测结果在统计上没有明显差异,表明问题组的AST值可能与参考组相当。

  • 标签: AST问题组 克鲁斯卡尔-沃利斯H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素因其良好的抗凝特性,在临床抗凝治疗上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心肌梗死、血液透析等患者在使用肝素治疗后,其血清在分离不久发生凝固,这与人体凝血/纤溶机制、肝素抗凝机制紧密相关。血栓弹力图恰能反应凝血到纤溶整个过程,且目前对于肝素如何引起血清凝固的相关性研究存在争议。本文借用血栓弹力图就血清凝固与凝血/纤溶机制、肝素抗凝机制的相关性及解决措施等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肝素抗凝 血清自凝 血栓弹力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放射诊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放射诊疗范围也不断扩大。本文将介绍放射诊疗的范围,包括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以及介入放射等方面。

  • 标签: 放射学诊断 放射治疗 核医学 介入放射学 医疗手段
  • 简介:摘要:骨与关节疾病影像诊断是一门结合医学影像技术,对骨与关节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的学科。通过多种影像检查手段,如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识别、评估和治疗骨与关节疾病。本文旨在探讨骨与关节疾病影像诊断的重要性和应用策略。

  • 标签: 骨与关节疾病 影像诊断 X线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子生物检测及血清检验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效能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分子生物多聚酶链反应(PCR)和血清检验,比较血清检验和分子生物检测阳性检出率;对两种方法测出结果进行诊断符合率、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比较。结果:分子生物检测阳性率为87.61%,血清检验阳性率为57.14%,分子生物检测阳性率高于血清检验。血清检验诊断符合率为52.67%,分子生物检测诊断符合率为75.57%,分子生物检测诊断符合率高于血清检验,分子生物检测的漏诊率(21,37%)和误诊率(3.05%),均低于血清检验(34.35%,12.97%)(P<0.05)。结论:分子生物检测阳性检出率更高,其漏诊率更低,能广泛应用于支原体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方面。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代临床医学中,细胞形态检验是检验专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其是该专业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当下医疗单位中细胞形态检验高度自动化,如何使学生自主、高效掌握该项技能具有重要价值,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改革方式具有重要价值。目前认为通过积极的教学时间改革,应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提升学生的细胞形态检验能力具有价值。

  • 标签: 细胞形态学 检验专业 实习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