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穿支为蒂的隐神经营养皮瓣的临床应用及皮瓣感觉重建的效果.方法采用动脉穿支为蒂的隐神经营养皮瓣逆向转位修复前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并将隐神经与创面近端皮神经进行端端或端侧接合,以重建皮瓣感觉.皮瓣面积:4cm×6cm~9cm×19cm.结果17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24个月.皮瓣感觉恢复S26例,S38例,S3+3例.结论动脉穿支为蒂的隐神经营养皮辩可较好地修复前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神经修复的感觉恢复也满意.

  • 标签: 皮辩 隐神经 胫后动脉穿支 感觉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动脉穿刺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50例需要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其中214例采用动脉穿刺;136例采用股动脉穿刺;100例采用肱动脉穿刺。对3种穿刺法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局部瘀斑或血肿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比肱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χ2=5.08;P<0.05)而局部瘀斑或血肿发生率低(χ2=4.86;P<0.05)。结论动脉位置表浅,其搏动易触及,穿刺误伤机会少、安全、定位简单、成功率高,操作手法易掌握,不影响保暖和采血量,远离重要器官组织和神经,不易受污染,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总结并推广应用。

  • 标签: 穿刺采血 胫后动脉 新生儿监护病房 应用
  • 简介:始于动脉的胫骨滋养动脉所发出的筋膜皮支为蒂的小腿内侧皮瓣,临床已有应用报道。我们在手术切取动脉皮瓣时,发现小腿下部动脉常发出一较恒定的较粗的筋膜皮支进入皮瓣,对此,我们进行了追踪解剖观察,并以此血管为蒂切取小腿内侧皮瓣。自1992年以来,临床应用32例,

  • 标签: 胫后动脉筋膜皮支 解剖学 适应证 临床资料
  • 简介:<正>患者,男性,66岁。2014年10月1日因"左下肢肿痛1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发生右侧膝关节外伤,1个月后逐渐出现左下肢小腿侧肿胀及疼痛,且症状逐渐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左下肢小腿部明显肿胀,局部可及搏动性肿块,大小约4cm×4cm大小,搏动节律与心律一致,右侧动脉及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可及,左侧动脉搏动未及。行下肢CT血管造影

  • 标签: 胫后动脉 下肢肿痛 搏动性肿块 假性动脉瘤 膝关节外伤 腓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本论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治疗足痉挛畸形的方法,即显微镜下选择性神经肌支神经束切断术。方法:该手术通过显微镜的引导下,有选择地切断神经肌支神经束,从而达到矫正足痉挛畸形的目的。为了评估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对一组20名患有 足痉挛畸形的患者进行了手术,并进行了术后随访观察。结果:显微镜下选择性神经肌支神经束切断术在矫治足痉挛畸形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术后观察发现,在手术后的一定时间内,患者的足部痉挛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步态得到了改善。此外,术后并未观察到明显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显微镜下选择性神经肌支神经束切断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足痉挛畸形的方法。然而,由于样本量较小且随访时间有限,进一步研究仍然是必要的,以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显微镜下 选择性胫神经 肌支神经束 切断术矫治 足痉挛 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在创伤腓骨骨折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对2021年全年在我院治疗的58例创伤腓骨骨折病人,进行随机抽取,各抽取29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分别对其开展区域神经阻滞技术麻醉以及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在创伤腓骨骨折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缩减苏醒时间、术中输液量、丙泊酚使用量以及拔管时间,降低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适合于临床应用。

  • 标签: 区域神经阻滞技术 创伤胫腓骨骨折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肺癌术后患者化疗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对该例肺癌术后化疗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和积极护理,该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做好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及预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动脉穿刺法穿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瘀斑半径(0.10±0.02)cm、1次穿刺成功率96.88%、血肿发生率3.13%、哭闹行为发生率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动脉穿刺法穿刺,并加强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新生儿1次采血成功率,降低血肿发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临床应于采血过程中,加强对患儿疼痛及心理状态的重视,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胫后动脉穿刺法 新生儿 采血
  • 简介:<正>患者,男性,47岁。右小腿疼痛1天并进行性加重于2010年2月7日入院。3周前患者因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前后叶赘生物形成、二尖瓣前后叶脱垂并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机械置换术+心内赘生物清除术',术后经抗感染治疗恢复良好,术后第2周行走自如。患者既往有脑栓塞史,无吸毒史。体查:右小腿触及一约50mm×40mm肿物,右下肢皮温、皮色好,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胫后动脉 二尖瓣 感染性心内膜炎 赘生物 抗感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亚急诊修复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治疗组收治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创面18例,其中其中摔伤3例、交通事故伤6例、机器绞伤3例、重物压砸伤6例。其中小腿远端12例,踝部6例。其中伴有肌腱或跟腱外露4例、伴有胫骨骨折外露8例、伴有踝关节脱位外露6例。均采用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亚急诊修复,供瓣区给予中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24个月。结果18例皮瓣中完全成活16例,部分坏死2例,部分坏死皮瓣待其血运稳定给予扩创VSD,二期植皮修复。成活的皮瓣远期随访质地比较柔软,蒂部稍臃肿,皮瓣外观满意,无例发生骨髓炎及肌腱、跟腱坏死,足踝肌腱、跟腱活动满意。结论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亚急诊应用可以降低急诊手术风险,避免长期骨关节、肌腱外露感染坏死,是修复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良好方案之一。

  • 标签: 胫后动脉低位穿支皮瓣 小腿 足踝
  • 简介:目的探讨旋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下腓联合分离的诊断与处理.方法2002年3月~2004年6月,3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Lauge-Hansen分型,20例为旋外旋型损伤,通过摄应力X线片及术中固定内、外踝摄片证实3例下腓联合分离,均行螺钉固定.结果16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4个月~2.3年,平均1.5年.根据Baird-Jackson评分,优1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1.1%.结论判断旋外旋型踝部骨折中下腓分离最可靠的方法是固定内、外踝摄X线片,以证实是否有分离.螺钉应在12周左右取出,防止折断.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固定术 下胫腓联合 旋后外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麻醉的并发症及其治疗方法。方法为探究临床麻醉神经损伤及现代治疗笔者选取了我院1002例临床麻醉进行实验研究,总结分析临床麻醉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神经损伤类型,并针对神经损伤类型来探讨造成神经损伤的因素和麻醉过程中预防神经损伤的相关方法。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当前在临床麻醉中名患者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并发症,但是麻醉中能够并发症的发病率很低,但是一旦出现麻醉并发症很多都难以逆转,只能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缓解病人的疼痛。结论临床麻醉神经损伤发病率低且损伤变化存在未知,对此还需要加强研究和探讨。

  • 标签: 临床麻醉 神经损伤 现代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腓骨双骨折及功能疗效分析。方法采用小夹板固定牵引中药内服外敷、薰洗治疗82例。结果经35~97d观察,随访1年功能全部恢复,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中医几种疗法对腓骨双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达到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胫腓骨 小夹板 牵引 中药内服外治 功能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入路治疗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6例前方软组织条件差的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为19~64岁,平均43.8岁.所有患者原始骨折均为GustiloⅢ型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一期行外固定支架固定.骨不连按Weber-Cech分型:肥大型3例,萎缩型13例.初次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为9~12个月,平均9.8个月.所有患者采用入路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8h(1.5~2.5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0mL(200~600mL).术后除1例患者发生伤口浅部感染、跟腱外露外,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16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4个月(8~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8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下肢关节功能:优10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对于前软组织条件较差、不适合前方入路的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入路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手术入路、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 开放性 骨折 不愈合 胫后入路
  • 简介:目的评估踝经跟腱正中入路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距跟关节融合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123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其中13例因踝周软组织条件不佳而选用踝关节后方入路距、距下关节清理、植骨、4.5mm干骺端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距跟关节融合术。其中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47.8岁(30~65岁);平均病程7年(1~15年)。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以明确骨愈合情况,并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估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美国骨科足踝外科(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关节与后足评分及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分评估恢复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感染、皮肤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11例获得最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12~36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示术后平均12周融合端骨性愈合(10~15周)。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效、融合失败等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出现距舟关节骨关节炎,伴轻度疼痛,口服药物对症治疗缓解。结论经踝正中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距跟关节融合安全、有效,特别适合于踝周软组织条件不佳的病例。

  • 标签: 胫距跟关节 入路 关节融合术 锁定钢板
  • 简介: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等压迫腰骶神经根已被人们广泛认识。然而,有关腰骶神经根节解剖变异移位于椎管内成畸形并遭受卡压引起的腰腿痛尚未引起注意。本文报告5例腰骶神经根节移位于椎管内并就根节卡压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腰骶神经后根节卡压症 腰腿痛 椎管狭窄 临床特点 诊断 解剖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腰骶神经根节卡压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5例腰骶神经根节卡压的患者,均进行手术减压,术中发现神经根节异位于椎管内,在神经根管内受到卡压。结果:随访13~37周,平均20周。腰腿痛和根性疼痛消失,恢复良好。结论:腰骶神经节受到卡压也可引起腰腿痛,只要认识到神经节异位畸形,手术减压彻底,均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腰骶神经 背根节 卡压症 腰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