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前庭系统疾病,对病人的生活、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临床常用手法复位及口服抗眩晕药,但复发性BPPV仍然是困扰临床的难题。最近的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对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其独特的疗效。本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多从中医辨证论治,以针刺推拿为主要治法,效果肯定。

  • 标签: 良性陈发性 位置性眩晕 中医辨证 治疗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外科护理记录缺陷和管理方法。方法:在创伤外科已收治的病患中纳入部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界定在2022年7月-2023年6月内,总计110例,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模式,记录患者康复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病历内容不完整、不全面、缺乏连续性和字迹潦草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率低,护理工作服务评价更高,患者在住院时间上也明显缩短。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模式的开展,对提升创伤外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积极,可有效降低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降低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从而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发展前景可观。

  • 标签: 创伤外科 快速康复外科 优质护理 康复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基层医院中管理中,院前急救体系是重要内容,与急救质量及效率有着直接的关联,故重视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基层医院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缺陷进行了探讨、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的完善对策,以供参考。

  • 标签: 基层医院 院前急救体系 建设缺陷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灵龟灸法联合电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2022年1月到2023年8月到我院治疗的10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单纯使用手法复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灵龟灸法配合电针治疗,对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通过灵龟灸法配合电针方案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能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荐。

  • 标签: 灵龟灸法 电针 手法复位 良性 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治疗护理结合运动康复护理对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000例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法治疗,观察组采取手法治疗结合运动康复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评估量表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眩晕评估量表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两组患者以上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手法治疗护理结合运动康复护理对位置性眩晕患者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对于改善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护理满意度也有较大改善,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位置性眩晕 手法治疗 运动康复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TORCH检测联合唐氏筛查预防出生缺陷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次选取主要为我院接受入组检查且具有随访结果的高危孕妇2116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6月内,终止于2023年5月内,对各个孕妇进行TORCH检测联合唐氏筛查,并进行随访,分析TORCH检测联合唐氏筛查的出生缺陷预测效果。结果:TORCH检测出生缺陷检出率为1.13%(24/2116),唐氏筛查出生检出率为0.23%(5/2116),TORCH检测联合唐氏筛查出生缺陷检出率为1.46%(31/2116)。随访后有30例为出生缺陷。TORCH检测联合唐氏筛查出生缺陷检测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单一TORCH检测(P<0.05)。结论:利用TORCH检测联合唐氏筛查对孕妇检测,有利于预防出生缺陷。需积极应用TORCH检测联合唐氏筛查,以便尽早发现出生缺陷

  • 标签: 出生缺陷 TORCH检测 唐氏筛查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胎盘主体不同附着位置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进行彩超、临床特征分析。方法:通过选取本院收集的100例孕妇临床资料,依据胎盘主体附着位置不同进行分组,附着位于子宫前壁(A组)、后壁及侧壁(B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选取横切剖宫产术式,记录患者的剖宫产出血量以及子宫切除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剖宫产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比较,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患者全子宫切除、胎盘植入人数明显少于A组,两组患者具有一定差异。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其中B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出现率明显少于A组,B组患者并发症出现人数较少(p<0.05)。结论:对胎盘主体不同附着位置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进行彩超、临床特征分析,子宫前壁孕妇剖宫产整体不良情况较多。

  • 标签: 胎盘主体 不同附着位置 彩超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客观分析患有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儿童在接受感觉综合训练(SIT)后的变化,检验SIT护理效果,分享护理经验;方法:按照特定标准选择患有ADHD的8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对照组与实验组,且每组儿童数量相同。两组患儿均服用利他林,且对实验组患儿实施SIT护理;结果:对比研究数据可知,实验组患儿的感觉综合评定分值与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SIT护理ADHD患儿,有助于提升康复疗效。

  • 标签: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感觉综合训练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缺陷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研究筛选出2000份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血常规检验样本为研究对象,分析血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缺陷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结果:统计研究表明,2000份血常规检验样本中,质量缺陷55(2.75%)份,影响因素:样本抽取量不合格18(32.73%)份,样本放置时间13(23.64%)份,样本存放温度不合格9(16.36%)份,样本标记不清6(10.91%)份,样本采集后未及时混匀4(7.27%)份,检测设备不合格3(5.45%)份,其他因素2(3.64%)份。结论:分析表明,在血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中,样本抽取量、样本放置时间、样本存放温度、样本标记不清、样本采集后未及时混匀、检测设备不合格都是影响样本质量的主要因素,应严格做好血常规检验分析前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针对影响因素制定应对措施,可有效降低血常规检验样本质量缺陷率,保证检验质量,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对临床血常规检验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分析前 质量缺陷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个体化整体护理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98例于我院2023年3月至2023年11月接诊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成CG组(n=49)和EG组(n=49),CG组给予常规护理,EG组患者则实施个体化整体护理,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有效率以及情绪改善情况。结果:EG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G组患者(P<0.05);护理后EG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CG组患者(P<0.05)。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个体化整体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有效率,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 标签: 个体化整体护理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医疗护理中,消毒供应室有着重要作用,但操作不规范可能引发护理缺陷和交叉感染,严重影响患者安全与护理质量。因此,建立流程化作业标准成为必要措施。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这一标准在护理缺陷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探索如何通过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人员意识和引入先进技术设备等手段,进一步提升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水平。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流程化作业标准 护理缺陷管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前筛查及诊断对降低缺陷儿出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100例孕中期孕妇,进行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二联筛查,所有孕妇均进行跟踪直至新生儿出生,以确定其在降低先天缺陷儿出生率的价值。结果:组100例孕妇共检出3例21-三体综合征,所有孕妇均接受引产证实。结论:孕中期产前筛查简单易行,必要时使用二联查可提高准确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产前筛查及诊断 缺陷儿出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取流程化作业标准对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缺陷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3月本院供应室进行灭菌处理的1000台器械及18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流程化作业标准,对比相应的管理效果。结果:对比发现,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缺陷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消毒供应室采取流程化作业标准,能够有效的减少护理缺陷,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流程化作业标准 消毒供应室护理 缺陷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前筛查已经成为现代孕期监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产前筛查旨在早期发现胎儿潜在的遗传性或其他异常情况,以便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传统的产前诊断方法如羊水穿刺和绒毛膜取样等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非侵入性的产前血清学多指标联合检测因其安全性而备受青睐。本文将探讨产前血清学多指标联合检测在预测出生缺陷方面的效能及其潜在价值。

  • 标签: 产前血清学 检测 出生缺陷 预测 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对ADHD患儿的干预作用。方法:本研究以某中西医结医院6-12岁ADHD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共63例,随机分成33名治疗组和30名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结果:两组儿童在治疗前的临床表现无显著性差别(P>0.05);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治疗组Conner多动指数、儿童多动症行为家长评定量表总分和 Simon任务错误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对 ADHD儿童执行功能、注意缺陷及行为障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个体化治疗 中西医结合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