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革兰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andeosinstain,HE)、吉姆萨染色(Giemsastain)和六胺银染色(GomorisMethenaminesilvernitratestain,GMS)在诊断肺孢子菌肺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例典型肺孢子菌感染患者的痰液,经消化处理,离心,涂片,分别进行革兰染色、HE染色、吉姆萨和六胺银染色,油镜观察。结果革兰染色未见可疑结构;HE染色肺孢子菌包囊壁不着色,呈透明的晕圈状,囊内小体4~8个呈蓝紫色;吉姆萨染色包囊壁不着色,可见清楚的轮廓,囊内小体核蓝色,囊内容物紫红色;六胺银染色肺孢子菌包囊壁棕到黑色,结构清楚,囊内可见圆形的核状物和特征性的括弧状结构。结论常规使用的革兰染色无法诊断肺孢子菌,其他3种方法均可选择,合理的方案是用吉姆萨染色筛选,用六胺银染色确证。

  • 标签: 肺孢子菌肺炎 六胺银染色 革兰染色 HE染色 吉姆萨染色
  • 简介:背景:氯化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遗传方面影响的研究暂无报道。目的:观察化学毒性物质氯化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方法:贴壁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株,显微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及氯化镉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微核实验检测两组微核率,染色体分析检测两组染色体畸变率。结果与结论:显微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胞体透亮,折光性强;氯化镉诱导组细胞呈凸起回缩,细胞变小、变圆,贴壁不牢,悬浮细胞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氯化镉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显著增加(P〈0.05)。提示氯化镉可引起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氯化镉 微核率 染色体畸变率 干细胞
  • 简介:由邓学东教授主讲,“十二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物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超声专辑DVD系列光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超声诊断和胎儿畸形的遗传学检查》已出版发行,每盘60元。邮购地址:100710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121室,收款人: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标签: 胎儿染色体异常 遗传学检查 超声诊断 胎儿畸形 出版物 DVD
  • 简介:背景:组织工程膀胱黏膜层的构建在组织工程膀胱修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并没有最合理的构建方法.目的:探讨胶原海绵支架复合猪膀胱尿路上皮细胞体外构建膀胱黏膜结构的可行性.方法:刮取猪膀胱黏膜层后用酶消化方式进行猪膀胱尿路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并进行尿路上皮细胞标志物免疫荧光和RT-PCR鉴定.制备疏松多孔的胶原海绵支架材料,将第3代尿路上皮细胞接种在胶原海绵支架上,体外培养4~8d后观察尿路上皮细胞和胶原海绵材料的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原代培养的猪膀胱尿路上皮细胞呈"多角形"、"铺路石"样,以克隆团形式生长.免疫荧光鉴定AE1/AE3阳性,RT-RCR检测uroplakin-ⅠA、uroplakin-Ⅱ阳性.胶原海绵复合尿路上皮细胞体外培养4~8d后,细胞在胶原海绵支架上生长良好,覆盖胶原材料的表面并长入材料内部,保持了尿路上皮细胞的特性.体外培养6d时,尿路上皮细胞与胶原支架复合效果最好,同时细胞数量也最多.结果初步表明了胶原海绵复合膀胱尿路上皮细胞可以构建组织工程膀胱黏膜,且体外培养6d为最佳时间点.

  • 标签: 膀胱黏膜 胶原 尿路上皮细胞 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 简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esmoplasticsmallroundcelltumor,DSRC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小细胞肿瘤,95%以上病例发生在腹、盆腔内,称之为腹腔内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intra-abdominaldesmoplasticsmallroundcelltu-mor,IDSRCT),由于罕见、

  • 标签: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 腹腔
  • 简介:目的探讨酶洗法制备兔气管支架的最适宜处理周期。方法健康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4组(n=6)。以新鲜未处理气管作为对照组(A组),按照酶洗法2、3、4个周期处理气管作为实验组(B组、C组、D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标本处理后光镜组织学观察.电镜扫描观察超微结构,并测量气管最大拉伸力、破裂力、变异率等生物力学性能。结果B、C组气管支架的最大拉伸力、最大破裂力和变异率均显著大于A、D组;组织学观察显示A组有大量黏膜上皮细胞,B组见部分黏膜上皮细胞,C、D组未见黏膜上皮细胞;电镜扫描显示实验A、B、C组气管支架的细胞基质和胶原纤维明显多于D组。结论经酶洗法处理3个周期的兔气管支架具有理想的去抗原效果和生物力学性能,并具有较完整的细胞外基质.适合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同种异体气管。

  • 标签: 组织工程 酶洗法 生物力学 细胞外基质
  • 简介:<正>目的:本文是为了确定肾穿刺活检在能否准确预测小肾癌(直径≤4cm)的组织学亚型和Fu-hrman核分级,同时评估肾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在预测以上两个指标上的一致性。材料与方法:收集了2006~2011年间的187例同轴CT技术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病例。其中132例诊断为肾细胞癌,确诊为肾细胞癌的病人

  • 标签: 经皮肾穿刺活检 组织学分型 肾细胞癌 准确预测 一致性 小肾癌
  • 简介:脂肪干细胞上一类存在于脂肪组织中,能够自我更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化成许多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系,具有一般干细胞的特点,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本文就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骨组织工程
  • 简介:利用拉伸试验,光学金相,X射线物相分析,SEM及TEM等试验方法,研究了加0.2%Sc和0.4%Sc(质量分数)对7055铝合金组织与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微量Sc元素能有效细化合金铸态组织(晶粒尺寸维持在40μm左右),抑制合金再结晶,提高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到450℃以上,形成均匀弥散分布的Al3(Sc,Zr)粒子,显著提高了合金的常温力学性能,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在100~200℃范围内的合金塑性和拉伸强度。

  • 标签: Sc钪 7055铝合金 组织与性能 高温拉伸
  • 简介:目的总结游离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游离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修复6例手和足部软组织缺损。结果除1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换药愈合外.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顺利。术后随访22~52个月(平均30个月),元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疗效满意。结论游离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以及皮瓣较薄的优点,适宜修复手和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 标签: 穿支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 简介:超声弹性成像的概念在1991年由Ophir等[1]提出,经过10余年的研究已发展到临床应用阶段,并成为近年来医学超声成像领域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本研究应用的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irtualtouchtissuequantification,VTQ)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弹性成像,

  • 标签: 临床应用 组织成像 肿瘤诊断 量化 触诊 超声弹性成像
  • 简介:1为加快审稿速度,保障稿件学术质量,本刊对所投稿件提出如下要求1.1在投稿前,请作者填表推荐2-4名您认为适宜审查文章的审稿专家、职称应为教授或副教授,与文章有相关的研究方向,有助于编辑部选择审稿人时应用,可加快审稿速度、

  • 标签: 组织工程 投稿 作者 杂志 中国 学术质量
  • 简介:目的提高对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Fujimotodisease,KFD)的认识。方法报道3例KDF的临床表现,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抗感染治疗无效,病程数周到数月,所有病例都经淋巴结活检得以确诊,激素治疗效果较好。结论KFD并非少见病,由于对其认识不足,临床上易导致误诊误治,故认识其临床特点至关重要。

  • 标签: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 简介: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carcinomatosis,PC)是恶性肿瘤较常见的转移部位,是癌细胞直接种植生长或经微血管转移到腹膜上所致,常见于胃癌、肠癌和卵巢癌等。一旦出现腹膜转移,预后都很差,生存期一般不超过半年。T3、T4期的胃癌患者大约有60%在根治术后会出现腹膜转移,10%~20%的患者在根治性切除时已有腹膜转移,

  • 标签: 腹膜转移癌 化学治疗 腹腔灌注 应用 根治性切除 转移部位
  • 简介:目的:探讨非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治疗小腿严重创伤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2001年4月至2010年12月,回顾性分析对41例小腿严重创伤病人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或组合移植,皮瓣血管桥接或嵌入受损胫前或胫后血管的非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术覆盖创面,同时改善或重建伤肢远端血供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41例58块组织瓣52块皮瓣Ⅰ期成活,皮瓣坏死膝下及膝关节平面截肢各1例,皮瓣部分坏死VSD封闭引流换药肉芽生长后植皮3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高质量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护士严谨的工作态度,严密监测,细致的心理护理,积极有效的各项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移植 护理 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动物组织模拟训练在外科学研究生腹腔镜技能培训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11月10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于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招收外科学研究生共48人,举办培训班3期,每期培训16人,每期培训12d,平均每人每天训练4h。培训内容包括腹腔镜基础理论学习、模拟操作训练、腹腔镜下动物组织(猪大肠)操作训练、手术观摩学习、模拟动物训练。在三期培训过程中对体外模拟箱操作训练和腹腔镜下动物组织(猪大肠)操作训练进行不同时间的分配,最后考核在腹腔镜下缝合与打结用时,用以比较在不同培训方法下培训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三期不同临床经验的研究生在接受培训后,完成拾豆、拆套橡皮筋及穿鞋带等操作的培训后用时比培训前用时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培训时间分配下,腹腔镜下猪大肠操作训练时间较多的第2期、第3期学员在培训后动物实验中腹腔镜下缝合与打结用时较分配时间少的第1期学员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期与第3期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重视腹腔镜下动物组织模拟操作训练可提高腹腔镜培训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研究生 腹腔镜 技能培训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时期的胎盘组织悬液对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进一步了解随着胎龄的增长胎盘造血功能发生的变化。应用早期(B组)、中期(C组)和足月(D组)胎盘绒毛组织悬液,并设定空白对照(A组),以共培养的方式分4组进行体外扩增脐血造血干细胞并培养观察扩增后的集落形成能力。结果表明,以接种初浓度为对比,共培养7d后A组细胞呈逐渐衰减趋势,B组扩增效果不明显,仅为扩增前的1.40±0.20倍,C组和D组造血干细胞均能有效扩增,扩增倍数分别为2.93±0.50和4.80±0.40。集落培养14d后的结果显示,C、D组集落形成总数明显高于A、B组,C组CFU-GM、CFU-GEMM、BFU-E集落数均略高于D组。结论:在没有外源性细胞因子存在的情况下,不同时期的胎盘绒毛组织悬液均可以支持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且随着胎盘发育其支持造血的功能呈不断增强的趋势。扩增后的造血干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却呈先增强后减弱的现象,中期胎盘培养扩增后的干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最强,略强于足月期胎盘扩增后的造血干细胞。

  • 标签: 人胎盘 胎盘绒毛组织 脐血CD34+细胞 体外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咆(hUVECs)来源的微囊泡(MVs)促进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增殖及促进组织工程化腹膜样组织血管化的作用。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得hUVECs.无血清培养法刺激释放MVs.并对MVs行电镜检测。WMC与hUVECs来源的MVs体外共培养.对细胞及上清液分别行CCK、ELISA和RT—PCR检测。将rPMC种植在小肠黏膜下层(SIS)表面,分别与加入MVs的培养基和单独培养基预培养1周后,植入裸鼠皮下:2周后取出移植物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透射电镜下可以看到有完整的膜结构的hUVECs分泌的MVs。加入MVs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明屁促进rPMC增殖(P〈0.05),同时在上清液中加入MVs组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对两组rPMC行VEGF的RT—PCR检测.加入MVs组比对照组表达明显增高。对取出的移植物行HE染色.加入MVs组和对照组相比.可见新生的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hUVECs来源的MVs能够明显促进rPMC的增殖,诱导rPMC产生VEGF高表达.刺激组织工程化腹膜样组织血管化.为以腹膜问皮细胞作为尿道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和大范围尿道缺损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微囊泡 腹膜间皮细胞 组织工程 血管化
  • 简介:显微组织图像(例如胞、粒子与晶粒等)的数字图像处理、分割和分析,对于获取显微组织特征的三维信息非常重要。已有数种商用和共享程序包可以用于图像的处理和分析。"ImageJ"即其中之一,其长期广泛采用及其可扩展插件形式已使其成为许多不同应用领域科学家选用的工具。它包含了处理、分割、重建和可视化材料显微结构所需要的几乎所有基本的和最新的功能以及图像分析工具(例如‘ParticleAnalyzer’,‘3Dobjectcounter’,‘3DRoiManager’),以用于成组粒子的复杂统计处理。虽然它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很受欢迎,被认为是一种有用的和有效的开放源码的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但是在材料科学领域对其所知甚少。面向材料学界,本文尤其是那些没有图像处理和分析经验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员,在简要介绍ImageJ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其应用于在三维空间中处理、分割和分析显微组织结构连续切片图像的一个通用框架。

  • 标签: 材料体视学 显微组织 系列截面图像 IMAGEJ 图像分割 图像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共识c、D型长段病变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腔内治疗的32例(34条患肢)TASCIIC、D型长段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85.3%(29/34),单纯PTA治疗5条患肢,PTA加置入支架成形治疗24条患肢,置入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24枚,其中4条患肢行中转旁路手术,1条患肢患者腔内治疗失败转行膝上截肢。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成功的29条肢体有27条肢体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3—18个月),随访率93.1%(27/29),足背动脉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9±0.14上升至0.86±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胫后动脉ABI由术前的0.45±0.12上升至0.9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动脉通畅率88.9%(24/27),保肢率96.3%(26/27);术后12个月动脉通畅率77.8%(21/27),保肢率88.9%(24/27)。结论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TASC11C、D型长段病变,腔内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动脉硬化 闭塞性 下肢 血管成形术 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