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狂犬是一种由狂犬病毒(SRV)感染引发的主要在科动物中传播和流行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感染了SRV的和猫,咬伤、抓伤人,或舔触人类黏膜及破损皮肤,都可能致人感染狂犬。本研究对松阳县伤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描述其流行学特征,为今后科学防治狂犬提供参考。

  • 标签: 医院 犬伤门诊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 文章以细小病毒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特点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针对 3 种治疗方案展开了讨论,通过对比分析治疗结果的方式,对拥有理想治愈率的方案加以确定,希望能够在某些方面给有关人员以启发。

  • 标签: 综合治疗 高免血清 单克隆抗体 犬细小病毒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五只进行直径三厘米的皮肤全层切除从而建立创伤模型,创伤局部注射经Dil荧光染料染色的异体脂肪干细胞,与未注射脂肪干细胞的对照组进行对照,从伤口愈合状况,伤口愈合率及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的组织学切片观察,新生皮肤组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异体脂肪干细胞创伤局部注射后,没有表现出不良反应,注射部位无异常;五只中三只试验组愈合速度快于对照组,上皮化时间较早,一只无差别,另一只试验组慢于对照组;肉芽组织切片观察,试验组新生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且胶原纤维更加丰富;试验组新生皮肤组织中发现红色荧光散在存在于真皮上部,对照组未见红色荧光存在。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创伤 愈合,组织切片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对伤门诊狂犬暴露人群行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将2020年1月-2021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狂犬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基础护理)与观察组(健康教育),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和护理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明显更低,健康知识认知程度和护理满意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加强对伤门诊狂犬暴露人群的健康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缓解其不良情绪,同时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 标签: 犬伤门诊狂犬病 暴露人群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7年曲靖市伤人群流行学的基本情况,且进行对症处理。方法对2015-2017年曲靖市伤患者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伤人群流行学特点,分析处理措施。结果2015-2017年曲靖市伤人数两年总共为2200例,伤暴露人群在5~10月发生数量最多,女性1098例,男性1102例,多发年龄段为0~14岁。最多发生部位为下肢,占据61.63%;上肢占据36.27%。伤人群中I级与II级暴露占据97%;III级暴露占据3%。受伤之后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以及伤口处理率均是100%。结论近年来研究显示养数量不断提升,随之也增加了曲靖市伤人数。

  • 标签: 曲靖市 犬伤人群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外耳炎在类疾病中的发病率会更高,由于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容易产生反复感染的问题。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整体的治疗周期比较长,同时也需要浪费一定的资金,因此这种疾病的产生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需要多种因素共同结合才能够构成具体的发病因素。针对类而言,治疗过程中需要寻找相对应的病因对其进行解决。本文主要针对全外耳炎的常见病因以及具体的治疗方式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希望能够对外耳炎的具体治疗提出相对应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外耳炎 病因及治疗
  • 简介:一般咬伤后,创口不需强行缝合,但遇面颈部、关节、肌腱等损伤或创口撕裂严重.则其创口的处理仍有争议。本院于2002年10月至2004年1月期间,共诊治36例咬伤病人,现总结如下。

  • 标签: 犬咬伤 诊治 创口 面颈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咬伤孕妇的伤口处方法,并总结预防对策。方法将2014-06—2016-04间34例咬伤孕妇作为观察组,将同期35例咬伤的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给予2组患者相同治疗措施。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咬伤孕妇接种后出现局部反应4例(11.76%),非妊娠妇女4例(11.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a后,咬伤孕妇无死胎、流产、胎儿异常等情况。结论狂犬病疫苗、免疫球蛋白等对胎儿发育及孕妇均无不良影响。但需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防范意识,预防狂犬的发生。

  • 标签: 犬咬伤 伤口处理 孕妇 接种反应 预防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患者清洁伤口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治疗的 96例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洗涤清洗伤口护理,观察组用伤清洗剂清洗护理伤口,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伤患者护理后的伤口疼痛程度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 75.00%,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 97.9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伤清洗剂冲洗法对创伤患者创面护理的应用,能减轻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犬伤 伤口清洗 犬伤清洗剂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邻近膈肌肝组织的合适微波消融条件。方法取健康成年9只,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微波消融邻近膈肌的肝组织。将测温针置于肝脏边缘消融区表面邻近膈肌处,根据测温针测量的温度将实验动物平均分为三组,A组:50~60℃;B组:61~70℃;C组71~90℃。持续消融240s,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肝消融区相邻膈肌损伤情况。结果A组膈肌轻度损伤,B组及C组膈肌严重损伤,C组出现凝固性坏死。结论经皮微波消融邻近膈肌的肝组织,消融区表面温度50~60℃、持续消融240s时膈肌轻度损伤,可为临床安全消融邻近膈肌肝肿瘤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微波消融 肝脏 温度
  •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生物活性和骨传导能力的高强度高韧性复合材料.目的:分析转染LIM矿化蛋白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治疗股骨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收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LIM矿化蛋白1转染后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复合制备新型生物活性接骨板.48只杂交建立右侧股骨中段横形骨折模型,分别用转染/未转染LIM矿化蛋白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和钢板螺钉进行修复.结果与结论:修复后8周及修复后12周转染组内固定失败率均低于未转染组和单纯接骨板组(P〈0.05),与钢板螺钉修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染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组.修复后12周转染组接骨板与股骨外侧皮质完全融合,骨干间有明显新骨生成.未转染组和单纯接骨板组未见或少量骨组织生成.说明新型生物活性接骨板能促进骨折愈合并与自体骨融合,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但该新型接骨板的强度有一定的局限性,用于股骨骨折的治疗时必须辅加外固定.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腺病毒 骨折 LIM矿化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咬伤孕妇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对象为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于我疾控中心接种狂犬病疫苗的45例孕妇。分析45例咬伤孕妇心理状态、健康教育需求,给予相应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统计45例咬伤孕妇狂犬病疫苗接种率,对比45例咬伤孕妇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率及对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结果:45例咬伤孕妇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为100%。干预后,45例咬伤孕妇对咬伤后处理方法、狂犬病疫苗接种必要性、接种疫苗后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的掌握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调查显示,45例咬伤孕妇对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调查中,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孕妇分别35例(占比77.78%)、9例(占比20.00%)、1例(占比2.22%),总满意率为97.78%(44/45)。结论:及时给予咬伤孕妇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保障狂犬病疫苗接种率,增加孕妇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有效防控狂犬发生,保障母婴健康。

  • 标签: []犬咬伤 孕妇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狂犬病疫苗接种率 负面情绪 健康知识掌握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咬伤患者的急诊处理与换药 处理 措施,以预防狂犬的发生。 方法  对 201 8 年 12 月~ 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腺炎的发病是因为胰腺组织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刺激胰腺组织分泌胰腺消化酶消化胰腺自身,使胰腺组织表现出水肿、出血、坏死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种炎症反应[1]。通常情况下,的胰腺炎在病理组织学上,又分为出血性急性胰腺炎、胰腺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和皱缩的慢性胰腺炎两种,宠物临床诊疗上多发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多见于急性胰腺炎的转归[2]。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是根据组织细胞学划分,临床上划分意义不大,在治疗过程中,都是按照临床症状和化验结果治疗[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济消毒饮加减对瘟初期的疗效。方法选取60只人为感染瘟小白鼠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平均分成三组,每组20只,分别标为A组、B组、C组(自然对照组)。A组用普济消毒饮加减进行治疗,B组进行西药抗病毒治疗,C组进行安慰治疗。结果A组治愈率65%,平均病程14天;B组治愈率20.00%,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平均病程比B组少3天。结论普济消毒饮加减在治疗犬瘟热方面有辅助效果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普济消毒饮 犬瘟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对脑梗死超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成年比格10只,介入技术建立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分别在栓塞前及栓塞后2h行脑血管造影,观察所栓塞血管的血流情况,同时在栓塞后2h行CT平扫及CTP检查.24h处死动物后取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0只全部成功栓塞左侧大脑中动脉,其中4只合并其他脑血管栓塞,至栓塞后2h造影所有被栓血管没有发生再通.CT平扫没有发现明确异常,CTP检查显示9只局部脑血流量减少为对侧的33.7%~69.2%(平均0.483±0.132),1只无明显的变化,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比较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24h后动物均存活,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病理检查证实在深部脑组织皆出现脑梗死病灶.结论CTP检查可快速、准确、无创地评价急性局部脑梗死动物模型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 标签: 脑梗塞 疾病模型 动物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