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游离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游离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修复6例手和足部软组织缺损。结果除1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换药愈合外.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顺利。术后随访22~52个月(平均30个月),元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疗效满意。结论游离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以及皮瓣较薄的优点,适宜修复手和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 标签: 穿支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非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治疗小腿严重创伤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2001年4月至2010年12月,回顾性分析对41例小腿严重创伤病人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或组合移植,皮瓣血管桥接或嵌入受损胫前或胫后血管的非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术覆盖创面,同时改善或重建伤肢远端血供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41例58块组织瓣52块皮瓣Ⅰ期成活,皮瓣坏死膝下及膝关节平面截肢各1例,皮瓣部分坏死VSD封闭引流换药肉芽生长后植皮3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高质量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护士严谨的工作态度,严密监测,细致的心理护理,积极有效的各项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移植 护理 功能恢复
  • 简介:1临床资料男,57岁,因“反复发作性胸痛3年余,PCI术后出现端坐呼吸2d”,于2012年4月27日至北京空军总医院就诊。患者3年前出现胸痛,有左肩背部放射痛及大量出汗,外院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予以溶栓治疗后胸痛好转,长期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1/d。2012年3月7日患者因再次出现胸痛,

  • 标签: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小板减少
  • 简介:目的探讨镇痛泵与双芬酸钠联合应用对膀胱痉挛镇痛的护理方法。方法重点对87例膀胱痉挛患者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联合使用双芬酸钠肠溶片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加强观察和护理,术后正确使用镇痛泵和双芬酸钠肠溶片。结果患者积极配合医护,取得明显的镇痛效果。结论静脉自控镇痛泵联合使用双芬酸钠肠溶片可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 标签: 静脉自控镇痛 膀胱痉挛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氟西林钠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健康受试者24名,按3×3拉丁方设计,分别单次口服氟西林钠胶囊0.25、0.5、1g后,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氟西林的浓度。用DAS软件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用SPSS软件对不同性别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3个不同剂量组氟西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8.29±0.51)、(15.93±4.21)、(30.62±9.63)μg/ml,tmax分别为(0.96±0.05)、(0.93±0.07)、(1.03±0.06)h,t1/2分别为(1.24±0.06)、(1.53±0.29)、(1.55±0.28)h,AUC0-10分别为(30.52±9.17)、(60.64±13.26)、(118.39±19.38)μg.h/ml,CL/F分别为(9.03±0.61)、(9.61±0.84)、(9.52±0.82)L/h。各剂量组的Cmax、AUC0-10、AUC0-∞随剂量的增加而呈比例的增大,各组的Ka、Ke、tmax、t1/2、CL/F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口服不同剂量的氟西林钠胶囊,健康受试者体内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 标签: 氟氯西林钠 HPLC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本研究探讨吡格雷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作用的分子机制。将10μmol/L吡格雷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共培养48h,运用AffymetrixU133plus2.0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检测吡格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应用分子注释系统MAS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实时定量RT-PCR验证基因表达谱结果。结果表明:吡格雷作用内皮细胞48h后,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大于1.5倍的基因508个,其中上调基因139个,下调基因369个,包括蛋白结合、转录因子活性、锌离子结合、DNA依赖的转录的调节、转录、RNA剪接等相关基因,RT-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吡格雷在基因水平通过多条通路调节内皮功能。

  • 标签: 氯吡格雷 脐静脉内皮细胞 基因表达谱 生物信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