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匕大医疗体系重大专项,基于网络体系的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建设位居其一。针对医疗信息化,

  • 标签: 物联网技术 健康管理 健康监测
  • 简介:目前,在我国食品中有害残留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加强食品中有害残留检测是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本研究总结归纳了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工业用甲醛、多环芳烃残留检测中需要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并对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有害残留物 样品前处理技术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腔药治疗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髓核缩小率CT片对比。方法选用了34例经临床检查有腰腿痛及CT片腰椎扫描确定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硬膜外腔注入强的松龙50mg、维生素B12100ug、维生素B1100mg、0.5%罗哌卡因10ml。五天药一次,4次作为一个疗程。一般1疗程后观察疗效,做复查CT片观察髓核缩小率。结果从治疗前后CT片的对比来看,患者腰椎间盘髓核缩小率非常明显,患者腰腿痛等自觉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对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硬膜外腔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地临床效果。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硬膜外腔注药 CT片对比
  • 简介: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在麻醉维持中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围麻醉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老年患者50例,ASAⅠ~Ⅱ级,年龄65~75岁,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组25例和异丙酚组25例。常规诱导后,术中维持两组分别给予依托咪酯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0.1~0.4μg.kg-1.min-1持续泵入,据患者生命体征和BIS值调整药物输速度。记录入室后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2min(T2)和置入喉罩后3min(T3)、手术切皮时(T4)、麻醉后30min(T5)拔出喉罩时(T6)的MAP、HR、BIS,记录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观察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异丙酚组患者的MAP和HR于T1、T2时显著低于T0时点,在T6时HR显著增快(P〈0.05);依托咪酯组于T4时MAP升高,HR增快(P〈0.05)。两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中比异丙酚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麻醉 全身 依托咪酯 瑞芬太尼 输注 静脉内 老年人
  • 简介:广州市中医医院510000摘要目的具体分析1690例阴道分泌常规检验结果,充分明确阴道炎患者其阴道分泌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以保证女性身体健康。方法在常规检查的同时,选择革兰氏染色法对线索细胞、真菌、滴虫进行分析。结果1690例检查者中,患者具体阴道炎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表现为真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淋菌性阴道炎、其他阴道炎。结论阴道炎患者其阴道分泌病原菌主要表现为真菌、细菌、滴虫,直接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所以需要加以重视。

  • 标签: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病原菌真菌 细菌滴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中期妊娠需要引产时,单纯向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尔及向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尔联合口服米非司酮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需要在妊娠14-28W引产的188例孕妇,随机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94例。对照组,单纯向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尔;观察组,向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尔联合口服米非司酮。观察并比较两组总产程、平均引产时间、引产成功率及术后2h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100%,对照组引产成功率-96.8%;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引产时间-(31±9)h,总产程-(6.5±3.3)h;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引产时间-(44±9),总产程-(12.1±2.7)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引产成功率更高(P>0.05),产程及引产时间更短(P<0.01)。结论在中期妊娠需要引产时,与单纯使用利凡诺尔相比,使用利凡诺尔结合米非司酮更安全、更有效。

  • 标签: 中期妊娠引产 利凡诺尔 米非司酮
  • 简介:摘要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如果白蛋白水平低,静脉使用人血白蛋白,促进白蛋白与未结合胆红素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人血白蛋白可引起新生儿一过性心率减慢,但程度轻微,对血氧饱和度影响不大,未予特殊处理,均在使用完毕后8-24小时心率恢复至使用前水平,原因不明。

  • 标签: 新生儿 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 人血白蛋白 心率减慢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循环衰竭麻醉术中经静脉注射乌司他丁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循环衰竭的病人,按照其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即为观察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均为75例病患。A组患者在常规抗休克疗法的基础上,经静脉推乌司他丁1×105U,溶于2ml生理盐水中;B组患者采用常规抗休克疗法。结果麻醉术中,出现急性循环衰竭时,A组患者恢复时间正常者68例(90.67%),B组为47例(62.67%),A组比B组多28.00%(P〈0.05)。A组无死亡者,B组死亡19例(25.33%),A组死亡率较B组低(P〈0.05)。A组75例经过乌司他丁治疗的患者中及时应用乌司他丁治疗者的效果优于未及时采用乌司他丁者。结论急性循环衰竭麻醉术中注射乌司他丁纠正急性循环衰竭,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短,效果显著,死亡率低,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

  • 标签: 休克 乌司他丁 治疗效果
  • 简介: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过去几十年中,胰腺癌的结局没有太大的改变。能够早期诊断本病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这就要求发现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分子标志,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率。血清分子标志是一种无创有效的方式,本文就传统和新出现的分子标志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胰腺肿瘤 肿瘤标志记 生物学 早期诊断
  • 简介:全凭静脉麻醉(TIVA)是目前临床运用最多的一种麻醉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丙泊酚靶控输(TCI)为核心的全凭静脉麻醉应用广泛,和传统麻醉方式相比,TCI-TIVA能够更好地维持血流稳定,有效降低术中知晓率,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1]。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丙泊酚 靶控输注 七氟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托咪酯靶控输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保护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非心脏手术ASAⅡ~Ⅲ级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3组,1组为丙泊酚TCI组,2组为依托咪酯TCI组,3组为依托咪酯TCI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后、术后6h、术后24h及术后48h三组患者的SBP、DBP以及HR的变化,同时记录各个时间点患者心电图变化以及血清肌钙蛋白(cTnI)的检测值;然后进行各个时间点数值的对比比较。结果麻醉中1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2、3组(P<0.05);术后6~48h内,3组心率明显比1、2组慢(P<0.05);麻醉前与麻醉后比较3组的cTnI数值明显低于1组(P<0.05);1组和2组心电图中ST-T的改变相比较3组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依托咪酯靶控输复合硬膜外麻醉相比丙泊酚和依托咪酯靶控输麻醉,能够降低术后血清肌钙蛋白的升高,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 标签: 依托咪酯 硬膜外麻醉 心肌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与细菌性阴道病(BV)感染的相关性以及BV时WC复发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5月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037例非妊娠wC妇女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采取病史采集、妇科查体及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观察初发VVC、复发VVC二者合并BV发病率,对WC的复发与BV感染的关系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37例WC患者,BV(+)511例,占25.08%:其中初发VVC1353例,合并BV167例,占12.34%;复发WC684例,合并BV344例,占50.29%。全部病例均单纯抗真菌治疗,BV(-)1526例VVC患者,复发86例,占5.64%,Bv(+)511例VVC患者.复发226例,占44.23%。结论:复发WC合并BV(+)明显高于初发VVC,且WC合并BV(+)者,VVC的复发明显高于BV(-)者。对VVC患者行Bv检测,并探讨WC与BV发生的关系,对控制WC的复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其临床预防VVC的复发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 细菌性阴道病(BV)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胞表面标志作为诊疗指标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60例不孕不育患者用BECKMAN流式细胞仪检测复发性流产RSA治疗后、RSA治疗前、先兆流产和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的外周血CD3、CDl9、CD56、Th及Ts细胞标志,用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淋巴和细胞(LYM)。结果四组患者的WBC、LYM、CD56和Th均存在差异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检测结果RSA治疗后组、RSA治疗前组和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组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治疗后组的LYM水平显著高于先兆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治疗后组的Th水平低于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组和先兆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WBC、LYM、CD56和Th指标可辅助鉴别诊断RSA、不明原因不孕不育患者和先兆流产患者,以及RSA患者LYM皮下注射的疗效诊断。

  • 标签: 不孕不育 细胞表面标志 LYM 皮下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靶控输异丙酚与异氟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甲组采用靶控输异丙酚,使用诱导浓度为4.5g/ml,手术中维持异丙酚浓度为3~4g/ml,乙组采用吸入异氟醚麻醉,使用吸入异氟醚3.5%诱导麻醉,1~2%麻醉。手术中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检测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手术后苏醒时间。结果采用靶控输丙酚较吸入异氟醚麻醉诱导时间段,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时间短。结论靶控输丙泊酚全凭麻醉明显优于吸入异氟醚麻醉,手术中诱导时间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

  • 标签: 靶控,输注,异丙酚与异氟醚,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静人免疫球蛋白(IVIG)在累及神经系统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疗效观察,探讨影响其疗效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相关因素。方法以2012年3~11月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并经IVIG治疗的累及神经系统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从病原菌(Ev71/Cox16/其他肠道病毒组)、炎性指标、脑脊液检查及免疫功能等方面进行汇总,比较IVIG疗效的差异,通过x2检验进行疗效与实验室检查相关性分析。结果85例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55例,女30例;<3岁69例(81.1%)。治疗和预后有效,70例,住院7天内出院,治愈;效果不理想15例,其中有1例家长放弃而死亡(住院5天余),1例经3月康复治疗仍有肢体活动受限,余13例在出院3月内均已恢复。x2检验分析显示,IVIG疗效与病原菌具有相关性(x2=6.37,P<0.05),与病儿的炎性指标高低、脑脊液异常及免疫功能低下无关。其他肠道病毒感染致的疗效不佳率的95%CI(0%,15%);99%CI(0%,20%);Ev71/Cox16感染致的效不佳率的95%CI(14.87%,38.98%);99%CI(11.05%,42.79%)。结论IVIG疗效与致病菌有关,除Ev71/Cox16外其他肠道病毒感染致神经系统受累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IVIG疗效较佳。

  • 标签: 手足口病 神经系统损害 儿童 治疗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多次单采血浆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口2-糖蛋白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β2-GPI/ox—LDL)复合的水平,并分析其体内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易感性。方法分别检测60例连续多次单采血浆者和60例初次血浆单采者的OX—LDL、p2一GPI/ox—LDL复合的水平,同时分析其LDL氧化易感性的变化。结果与初次血浆单采者相比,连续多次单采血浆者的血浆OX—LDL、β2-GPI/ox—LDL复合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LDL氧化延滞时间延长、氧化速率及总氧化值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多次的血浆单采对体内OX—LDL、β2-GPI/ox—LDL复合的水平以及LDL氧化易感性均无明显影响,不会增加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标签: 单采血浆 低密度脂蛋白 氧化修饰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是生物体内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一种重要金属酶,能够催化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维持机体内氧自由基的动态平衡[1]。测定SOD酶活性水平,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自由基的活动情况[2]。细胞生物免疫疗法是从癌症患者外周血中分离提取自身免疫细胞,在体外经细胞因子诱导,

  • 标签: 癌症 细胞生物治疗 超氧化物歧化酶 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