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是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具有丰富资源和开发价值的“药食同源”植物。本文主要通过对活性成分多糖成分和黄酮成分,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和药理学作用的概述。研究表明多糖成分和黄酮成分具有广阔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 标签: 柳蒿芽 多糖 黄酮
  • 简介:目的:观察长期肌注不同剂量蓠甲醚对Beagde狗的眼底毒性。方法:采用Krawitz眼底镜直接观察法。结果:用Beagle狗甲醚6、19mg·kg^-1,qd,im,连续15d,对跟底视盘、脉培膜色素毯及血管等均无明显影响。甲醚32mg·kg^-1组,第7d给药后出现3/4动物死亡。对濒死动物进行眼底检查,仍未发现明显的毒性影响。其中,活存的一只动物于15d给药后及停药后28d眼底检查,眼底视盘、色素毯及眼底血管与给药前相似,均无异常发现,也未见眼底血管出血及渗出物。结论:与青蒿素及青蒿琥酯相比较,甲醚是一种对眼和视觉系统安全性较高的青蒿素类衍生物。

  • 标签: Beagle狗 肌肉注射 蒿甲醚 眼底检查 毒性作用 抗疟药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 碘 液染色法 、 体外培养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用于诊断人囊原虫感染的检出率差异及优缺点。方法收集云南腾冲某二 级甲等医院住院病人粪便样本 507 份, 采用卢戈氏碘液染 色法、 Jone's 液体外培养法、 PCR 核酸检测法检查人囊原虫。 结果碘液染色

  • 标签: 人芽囊原虫 碘液染色法 体外培养法 PCR
  • 简介:摘要压疮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不能为皮肤和及皮下组织提供所需营养,以致于局部组织失去了正常功能而产生的溃烂和组织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及时发现潜在性压疮,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找出产生压疮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压疮 护理措施 研究
  • 简介:目的:建立UV-HPLC法测定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用PE-PackC18(4.6×15cm)色谱柱,优选法选定冰醋酸-甲醇-水(1:85.4:13.6)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0nm,测定甲醚含量。结果:甲醚在1%冰醋酸甲醇溶液中,末端紫外吸收可转化为在230nm处的最大吸收,并且这种转化迅速而稳定;甲醚在1%冰醋酸甲醇溶液中不发生异构体转化,以稳定的β体存在。方法的精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结论:本法可用于甲醚片剂的含量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蒿甲醚 冰醋酸 UV-HPLC法 抗疟药
  • 简介:目的评价伯氨喹与甲醚联合治疗恶性疟疾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3月坦桑尼亚中坦友谊医院住院的恶性疟疾100例,按设定的治疗策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肌内注射80mg甲醚,1d-1,连续治疗7d,首次剂量160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22.5mg伯氨喹,1d-1,连续服用8d。依据恶性疟疾临床治愈标准,评价2组患者出院时疗效(痊愈、无效)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治愈患者出院后28d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无效、复发率分别为98%、0、2%和8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伯氨喹与甲醚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恶性疟疾疗效,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更少。

  • 标签: 伯氨喹 蒿甲醚 恶性疟疾 疗效
  • 简介:【摘要】小儿外感发热时病毒或是细菌造成侵害,免疫细胞为消灭病毒或是细菌,会升高体温方式进行治疗。外感发热从西医角度治疗以多休息、喝水、口服退烧药为主。退烧虽然快,但是治疗效果不理想。以中医辨证角度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其中蜜罐走罐在小儿外感发热中很好的应用,且效果良好,为总结蜜罐走罐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本文则对现有的蜜罐走罐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总结。

  • 标签: 蜜芽罐走罐 小儿外感发热 中医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炎发热湿热内郁证患者采用芩清胆汤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7年11月接收的肺炎发热湿热内郁证患者70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完成平均分组,分别是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乙酰氨基酚缓释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芩清胆汤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平均退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是77.14%,研究组是94.29%,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退热时间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肺炎发热湿热内郁证患者治疗期间,应用芩清胆汤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缩短退热时间,在临床中值得不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肺炎发热湿热内郁证 蒿芩清胆汤 乙酰氨基酚缓释片
  • 简介:摘要:癌性发热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多以滋阴清热、益气养阴等法治疗,笔者通过自身经验,着眼于肝,以疏肝行气治疗本病,临床疗效颇佳。

  • 标签: 疏肝行气 癌性发热 癌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芩清胆汤加味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患儿200例,采取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应用对酰氨基酚酸治疗,治疗组应用芩清胆汤加味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明显比观察组短,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芩清胆汤加味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明显,可以缩短退热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蒿芩清胆汤 灌肠治疗 小儿 外感发热
  • 简介:目的:探讨碳源对胞杆菌碱性纤维素酶(CMCase)合成的影响,揭示酶的阻遏合成规律。方法:采用分批培养法,改变培养基中基质种类及浓度,定时取样测定CMCase酶活(DNS法)和菌体干重(DCW),以比合成作为产酶水平的指标。结果:碳源种类对酶合成水平影响不大。以葡萄糖为碳源培养,4%浓度时酶合成水平最高,≥5%的高浓度下酶合成才有部分被阻遏。ATP、三羧酸循环中间物对酶合成有一定的阻遏作用。结论:胞杆菌EV23产的碱性纤维素酶为组成型酶,酶的抗阻遏合成有一定限度。

  • 标签: 碱性纤维素酶 碳源 阻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柴胡茵陈汤加减治疗黄疸型肝病疗效。本病属于祖国医学“黄疸”和“胁痛”“积聚”等范畴。故清热解毒,利湿,疏肝健脾,泻下,为治疗方法。药物组成主要有小柴胡汤,茵陈汤,五味消毒饮,小陷胸汤,平胃散,六一散等六方组成。治疗黄疸型肝炎42例,结果治愈率96.15%,总有效率100%。

  • 标签: 黄疸型肝炎 柴胡茵陈蒿汤加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小柴胡汤+芩清胆汤应用效果。方法: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患儿333例研究,分为对照组(161例)与观察组(162例),对照组芩清胆汤治疗,观察组小柴胡汤+芩清胆汤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显著更短,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家长满意度显著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芩清胆汤可帮助患儿尽早消退发热症状,并就此促使其获得较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促使患儿家长对临床治疗工作有更高的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小柴胡汤 小儿外感发热 蒿芩清胆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芩清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6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使用数字抽取法将这60例患者平均分成各有30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铝碳酸镁片和莫沙必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芩清胆汤。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5.35±1.04分)和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使用芩清胆汤加减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蒿芩清胆汤 胆汁反流性胃炎 铝碳酸镁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加味茵陈汤联合小儿推拿对于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接生的新生儿黄疸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实验组(常规西医治疗加中药加味茵陈汤联合小儿推拿)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每组35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在治疗48小时后出现明显差异。结论中药加味茵陈汤结合小儿推拿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

  • 标签: 加味茵陈蒿汤 小儿推拿 新生儿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