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前外侧入和后外侧入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 2016年9月至 2020年9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骨科的35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病例,其中17例采用前外侧入,18例采用后外侧入,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所有病例随访至少一年。通过比较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一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等数据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前外侧入组平均手术时间为( 132.3 ±41.3) min,与后外侧入组(120.2. 0 ± 36.7) min 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 前外侧入组平均术中出血( 279. 4 ± 79.2) ml,与后外侧入组( 255. 6± 66.2) ml 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5) 。术后一年随访时前外侧入组肘关节MEPS功能评分( 91.8 ± 5. 3) 分,与后外侧入组(92. 2 ± 4.6) 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 。【结论】 前外侧入和后外侧入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前外侧入术中出血量多于后外侧组,而两者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一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方入与后方入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78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39例,传统组与责任组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一致,前者行后方入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者行前方入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较小(P>0.05);责任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与传统组相比均明显较少,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HHS 评分、WOMAC 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责任组患者的HHS 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而责任组患者的WOMAC 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前方入术式,能够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与骨关节炎。

  • 标签: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评分 前方入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接前入与后外侧入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直接前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作为A组,后外侧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Haris髋关节评分以及手术平均用时、患者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数据。结果:A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B组(P

  • 标签: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吕庄教授独创痛症治疗方法,通过辩证,不同痛症采用不同治法,有通阳刮痧疗法、通络疗法、通督灸法、通经活络针法、通经微创埋线法等,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痛症 名中医经验 吕明庄
  • 简介:【摘要】吕庄教授独创痛症治疗方法,通过辩证,不同痛症采用不同治法,有通阳刮痧疗法、通络疗法、通督灸法、通经活络针法、通经微创埋线法等,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痛症 名中医经验 吕明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经后腹腔途径入及经腹腔途径入术式在肾上腺肿瘤切除当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1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的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色球分组,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一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经腹腔途径入术式(TLA),研究组应用经后腹腔途径入术式(RLA)。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 研究组(RLA)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LA)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无充气腋窝入腔镜甲状腺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无充气腋窝入腔镜甲状腺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方法。结果:实验组美容效果满意度(45例,73.77%)、手术时间(294.32±12.35min)与对照组美容效果满意度(60例,98.36%)、手术时间(121.35±3.98min)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充气腋窝入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美容效果显著,并且手术时间较短,可以在临床方面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 腔镜甲状腺手术 美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前入(DAA)或后外侧入(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资料,纳入时间2019年1月至12月,随机分组各5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DAA手术、PLA手术,比较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假体髋臼外展角、假体髋臼前倾角、偏心距差异及双下肢肢体长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采取PLA与DAA均可促进术后良好恢复,但后者相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实施经皮椎板间和经皮椎间孔两种入方式的短期疗效。方法:对比病例选择在2018.6~2020.6时段就诊于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以入方式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均分例数(n=39),实施经皮椎板间和经皮椎间孔两种入方式的患者分别归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采取经剑突下入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4例胸腺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6月-2021年06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2例(行经侧胸入治疗)和观察组42例(行经剑突下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胸腺瘤患者经剑突下入胸腔镜切除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胸腔镜切除术 胸腺瘤 经剑突下入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 后外侧入( PLA) 和直接前方入(DAA) 的术后并发症。方法 选取经 PLA 行 THA 的患者 25 例( PLA 组) ,再选取同期经 DAA 行 THA 的患者 25例( DAA 组) 。观察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PLA 组相比,DAA 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并发症低于PLA组。结论 与PLA比较,经DAA行THA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入路 直接前方入路 髋关节功能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斯的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2月月~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10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3例患者,其中采取常规方法的产妇作为对照组,使用过新斯的的产妇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平均排气时间、平均排便时间以及各时间段的排气、排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将新斯的应用在剖宫产手术产妇的术后治疗,能够促进产妇肠功能恢复,有利于缩短产妇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开始时间等,有利于快速改善产妇术后的饮食情况,从而促进其康复。

  • 标签: 新斯的明 剖宫产 肠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手术时采取不同入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的3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2015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受手术,随机分为使用传统后外侧入的对照组(n=16)和采用微创前外侧入的观察组(n=1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患者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前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蝶入及开颅手术切除垂体瘤护理进行研究。方法:对采用经蝶入手术疗法和开颅手术疗法的90名垂体瘤患者进行研究。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人,其中观察组使用经蝶入手术疗法;对照组使用开颅手术疗法。结果:在手术时间(min)上,观察组(70.51

  • 标签:
  • 简介:摘要 总结赵先老师运用针刺治疗颈椎病20余年的临床经验,赵老师认为慢性劳损是形成颈椎病的主要原因,其病机是气血失调,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确立了调和气血、舒经止痛的治疗原则。临床多采用“龙砂开阖六气针法”、“项八针”及“远端取穴”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故将其加以整理,以供参考。

  • 标签: 颈椎病 针灸 临床经验 赵明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微小切口入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64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颌间结扎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小切口入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愈合程度、咬合关系,张口度,外形恢复等方面皆显著比对照组术后效果好,同时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也显著的比对照组低,两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微小切口入内固定的方式对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愈合程度、咬合关系,张口度,外形恢复等效果,能够显著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微小切口入路内固定 口腔颌面部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组患者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开展不同入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方法:选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