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高压(HBO)治疗下肢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患肢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经腔内血管重建后的重症下肢缺血患者72例(80条肢体)随机分为HBO组和常规组,每组40条肢体。HBO组除接受高压治疗外,其它治疗措施两组完全相同。检测不同时间患肢血液内代谢、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pH值,测定踝肱指数(ABI),观察患肢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HBO组的代谢水平、LDH、Cr、pH值及ABI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常规组有5条患肢、HBO组有1条患肢出现筋膜室综合症行切开减压。结论下肢动脉缺血再通后,早期HBO治疗能显著提高含量,改善微循环障碍、抑制组织水肿,降低肾功能损害、促进肢体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修复。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高压氧 血管重建 下肢动脉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高压治疗存在的问题以及护理对策。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400例高压治疗的患儿,分析其高压治疗存在的问题,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护理对策。结果高压治疗的400例患儿,出现的问题有哭闹的患儿有326例,所占百分比为81.5%;耳痛的有24例,所占百分比为6%;呕吐的有22例,所占百分比为5.5%;减压病的有2例,所占百分比为0.5%。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使高压治疗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结论对小儿高压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护理对策,是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的方法,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对策 问题 小儿高压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喷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60例小儿喘息性疾病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这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观察组为90%,对照组为5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喘息性疾病患者采取喷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安全高效,没有过多的毒副作用,非常值得临床上应用。

  • 标签: 氧喷治疗 小儿喘息性 安全高效 普米克令舒
  • 作者: 杜风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3-02-12
  • 出处:《世界临床医学》 2013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采取措施对肝硬化时胆囊壁增厚的机制与临床意义进行有效性研究。方法:从医院已经收治的病例中选取100例肝硬化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对这些患者进行全身的检查。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诊断与治疗之后,这100例患者中有80例患者的胆囊增厚,其中肝硬化演化为胆囊结石的概率要比一般的患者高。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诊断发现,患者出现肝硬化时胆囊壁增厚的相关因素包括门脉直径、腹水、血浆白蛋白、自由门脉压以及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
  • 简介:本研究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暴露于较高浓度环境下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内的异常增高的活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对其生物学功能造成损伤的机制.通过模拟骨髓平均浓度(5%O2)、静脉平均浓度(12%O2)、动脉平均浓度(20%O2)来培养骨髓造血干细胞(BMHSC),采用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比例;AnnexinV/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利用PCR技术检测细胞ATM基因表达;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P21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与5%O2对照组比较,12%O2、20%O2组、浓度连续变化的5%-12%-20%O2组进入G1期、S期、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同步检测的ATM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2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OS通过ATM基因表达抑制和细胞周期蛋白P21活化,导致BMHSC的凋亡.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活性氧 ATM基因 P21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压(HBO)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86例ICVD患者。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疗法联合高压疗法,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应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基本痊愈7例(16.28%),显效14例(32.56%),有效10(23.26%),总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72.09%;应用常规疗法联合高压疗法的观察组,基本痊愈22例(51.16%),显效15例(34.88%),有效3例(6.98%),总有效40例,总有效率高达93.02%。两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更高,疗效情况更好,且P<0.05,X2=6.5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常规药物联合高压疗法治疗ICVD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良好。应推广于临床。

  • 标签: HBO 疗法 ICVD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高压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疗效。方法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经糖尿病教育、饮食管理、适量运动及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甲钴胺1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溶液100ml,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溶液250ml中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高压治疗,1次/d。疗程均为4周,4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辅助治疗效果。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高压氧 甲钴胺 丹参注射液
  • 简介:[目的]评价希美纳作为放疗敏剂同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希美纳组:30例采用希美纳放疗敏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同期隔日1次在放疗前1h给予希美纳治疗(希美纳800mg/m2,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溶解,于30min内完成静脉滴注).单纯放疗组:30例放射治疗方法与希美纳组相同.[结果]希美纳组与单纯放疗组肺原发灶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3.3%(P<0.05).毒副反应不增加(P>0.05).[结论]希美纳放疗敏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单纯放疗比较,近期疗效有提高,毒副反应可耐受,希美纳有放疗敏作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希美纳 三维适形放疗 增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高压治疗的可行性以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治疗组患者采用高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中,治愈出院者35例,好转者5例,效果不明显者10例,有效率为80%,治疗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中,治愈出院者42例,好转者6例,效果不明显者2例,有效率高达96%。两者比较,差异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高压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是可行的,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规模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高压氧 恢复期 可行性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饱和度(SpO2)监测在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中的意义。方法394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分成两组,监测组221例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同时予以SpO2监测并观察波形为指导持续胸外按压;未监测组173例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但未予以SpO2监测;两组比较心、脑肺复苏成功率及心跳骤停持续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和脑缺血缺氧时间。结果监测组心肺复苏成功117例(52.94%)与未监测组心肺复苏成功72例(41.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P<0.05),监测组脑复苏成功14例(6.33%)与未监测组脑复苏成功6例(3.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P>0.05)。监测组的心跳骤停持续时间(43.93±23.33)min短于未监测组(52.92±26.28)min,自主心跳恢复时间(22.13±18.72)min亦短于未监测组(29.09±21.4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5、2.35,P均<0.05);而两组脑缺血缺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P>0.05)。结论在经皮SpO2监测指导下进行胸外按压有助于提高胸外按压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 标签: 院外心脏骤停 胸外按压 氧饱和度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高性肺损伤新生大鼠肺组织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出生12h内的清洁级SD大鼠30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空气对照组(A组)、高组(B组)、高加盐酸氨溴索组(C组)。除A组外,B组和C组均建立高肺损伤动物模型。C组新生大鼠每天腹腔注射溶于9g/L氯化钠溶液中的盐酸氨溴索[20mg/(kg.d)],A、B组新生鼠每日腹腔注射等量9g/L氯化钠溶液,持续14d。第14d处死,取其肺组织切片,伊红染色法(HE)观察其肺组织病理变化;Masson三色染色图像定量分析计算其胶原纤维阳性面积百分比,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测定肺组织Ⅲ和Ⅳ型胶原蛋白,判断其肺纤维化程度。结果B组第14天肺组织病理发现间质细胞增多,肺泡数目减少,肺组织出现纤维化改变;C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与A组比较,B组Ⅲ型胶原及Ⅳ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多,胶原纤维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增高(P〈0.05)。C组与B组比较,Ⅲ型胶原及Ⅳ型胶原表达及胶原纤维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早期干预可减轻高性肺损伤新生大鼠的肺组织纤维化程度。

  • 标签: 大鼠 高氧性肺损伤 肺组织纤维化 盐酸氨溴索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利奈唑胺治疗医院获得性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医院获得性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40例进行观察,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为确诊后用药,观察组为经验性用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40例患者的痊愈率为37.50%,有效率为37.50%,细菌清除率为25.00%,生存率为85.00%,死亡率为15.00%,其中对照组死亡人数5例,占总患者的12.50%,观察组的死亡人数1例,占总患者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0%。结论给予获得性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利奈唑胺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利奈唑胺 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0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他们随机的分成是长期机械通气组(≥7d)和短期机械通气组(<7d),每组各50例,将临床资料经单因素检验后,显著者,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检验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数目、肌酐、呼吸指数、腹胀、体温、胸片感染像、并发症、白蛋白、肺动脉楔压、APACHEII的步伐多项指标都具有显著性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肺动脉楔压高、白蛋白低、APACHEII的评分腹胀、胸片感染像以及出现了1种以上的并发症,这些都成为影响机械通气时间长短的独立影像原因。结论早期,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加强营养,改善心功能,积极控制感染,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这样有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机械通气时间 危险因素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TXN)在扩张皮肤组织与止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行额部扩张器取出术的患者13例,收集患者额部扩张器张力最大点(扩张组)以及颞部行附加切VI处(对照组)的全层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ot检测TXN蛋白在扩张皮肤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扩张皮肤组织中TXN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Westernblot检测发现.扩张皮肤组织中TXN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扩张皮肤组织中TXN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为进一步研究TXN在组织扩张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硫氧还蛋白 组织扩张机械应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我院呼吸科救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共58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吸氧)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给予无创机械通气后动脉血气PaO2明显上升(P<0.05),PaCO2下降明显(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后可以有效改善病情,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Ivor—Lewis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治疗中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两家医院收治的303例中段食管癌患者(江苏省如皋市博爱医院107例、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196例)的临床资料,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分为Ivor—Lewis组(151例),施行Ivor—Lewis径路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Sweet组(152例),施行Sweet径路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和术后随访等情况。采用门诊复查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日。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成组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术后死亡风险。结果Ivor—Lewis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39±21)min和98.68%(149/151),Sweet组分别为(188±30)min和92.76%(141/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6.45,P〈0.05)。Ivor—Lewis组和Sweet组的食管上切缘阳性率分别为0.67%(1/149)和0.71%(1/14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7%(15/149)和11.35%(16/141),手术死亡率分别为0和0.71%(1/14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or—Lewis组清扫的颈胸交界部、腹上区淋巴结数目以及颈胸交界部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3.6±1,1)枚、(3.5±1.1)枚和(0.7±1.1)枚,Sweet组分别为(2.3±0.8)枚、(2.4±0.8)枚和(0.3±0.6)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96,9.02,3.26,P〈0.05)。290例手术切除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中273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率为94.14%(273/290),中位随访时间为28.0个月。Ivor—Lewis组患者术后第1、2、3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分别为8.21%(11/134)、19�

  • 标签: 食管肿瘤 食管切除术 食管胃吻合术 扩大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机械通气治疗溺水后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方法入院后立即清除患者口鼻中的污物,通畅患者的气道,使其可以进行呼吸;若神志清楚能配合无创呼吸机通过口鼻面罩来进行正压通气,神志不清或不能配合无创呼吸机神志清楚患者行经口气管插管。同时给予强心、利尿、抗感染、激素、维持内环境稳定以及其他的对症治疗等。结果机械通气能改善溺水后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症状、体征、临床监测指标。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溺水后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效方法。

  • 标签: 机械通气 溺水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体会